专项六世界格局风云变幻——近现代国际关系的演变关系的演变【一】选择题1.〝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法国进攻,不论其理由为何,其他两缔约国必须以它们的全部军队给予被攻击一方以援助。
〞(摘自1882年5月20日签订的«同盟条约»)这里所说的〝其他两缔约国〞是指()A.德国和奥匈帝国B.德国和俄国C.英国和奥匈帝国D.英国和俄国2.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以后,世界上主要国家对这一新国际秩序的感受各不相同。
有人概括了这么几种不同的状况:①先悲后喜的获胜者;②得胜得利不得势的衰败者;③得胜得利的寝食难安者;④被排斥的孤独者。
以下国家与上述状况对应正确的选项是()A.①是美国,②是德国B.③是法国,④是苏俄(联)C.②是德国,③是英国D.①是苏俄(联),④是美国3.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某重大事件发生之后,希特勒欣喜地说:〝现在我们不可能失败了,现在我们有了一个在三千年中从未失败过的盟国。
〞丘吉尔那么表达了一种解脱的感觉,他对战争形势作出判断:〝胜利终究属于我们。
〞蒋介石那么突然有了一种放松的感觉,破天荒地对副官说:〝今天晚上去看戏。
〞此处〝某重大事件〞应该是()A.«反共产国际协定»签订B.太平洋战争爆发C.苏德战争爆发D.«联合国家宣言»签署4.以下图是位于联合国参观中心入口处的一座雕塑,它是一支枪管打结的枪。
它说明联合国所行使的主要职责是()A.推动发展中国家和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B.协调国际的经济和贸易关系C.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D.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科学、文化的合作与交流5.遏制战略是基于美国政府对其二战后世界地位的认识提出的。
美国当局者认为,由于苏联追求对世界的〝绝对权威〞,暴力的或非暴力的冲突随时可能发生。
由于原子武器的发展,如果发生全面战争,人类〝将面临全面毁灭的危险〞。
这说明二战后美国()A.致力于复兴欧洲经济B.介入第二次世界大战C.推行遏制共产主义战略D.不断干涉别国内政6.下表所示内容为〝1980年和1993年中国与日本、美国、苏联的贸易额(单位:百万美元)〞,造成这种变化的直接国际因素是()时间1980年1993年日本9 20139 066美国 4 81327 660苏联492—A.中国多边外交政策B.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并进一步发展C.两极对峙格局瓦解D.中国综合国力提升7.下面漫画反映了2019年3月美国宣布对伊拉克作战时,其欧洲盟国所持的态度。
此漫画实际上反映了()A.美国建立起单极世界霸权B.欧洲各国开始联合抵制美国C.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D.美欧建立起反伊拉克同盟8.有学者认为:〝‘新冷战’是在新的国际格局背景下,美俄两国围绕国家利益、势力范围而展开的遏制与反遏制、对抗和对峙的局势。
〞〝乌克兰危机就是美俄‘新冷战’局势最终确立的一个标志。
〞据此可推知〝新冷战〞()A.以欧洲为双方的争夺焦点B.对全球格局产生了影响C.是小范围的国家力量对抗D.不涉及美俄以外的国家【二】非选择题9.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德军入侵苏联的消息传到美国后,代理国务卿威尔斯代表美国政府,支持苏联,声明说:〝今天的希特勒军队是美洲大陆的主要危险。
〞6月24日,罗斯福总统举行记者招待会,宣布美国将尽力援助苏联。
遭遇德国的突然入侵之后,苏联也迫切需要外界的武器和军事物资的援助。
因此,苏联十分希望加强与英美的友好合作。
7月3日,斯大林发表广播演说,表示将和欧美反对希特勒法西斯的各国人民汇合在一起。
——摘编自杨会军«一口气读完二战史»材料二随着法西斯力量的崩溃,战时美苏同盟逐渐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美苏在战后世界安排和欧洲等一系列国际问题上的利益矛盾和冲突日益尖锐化和表面化。
面对上述新变化,杜鲁门认为,罗斯福设计的通过大国合作特别是美苏合作的形式,维护战后世界秩序的战略构想,已不能适应国际形势的发展。
——摘编自«国际政治史»(1)据材料一回答,美苏关系呈现出一种怎样的趋势?这种趋势产生的原因是什么?(2)据材料二分析,战后美苏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针对上述变化,杜鲁门作出了怎样的决定?这一决定对世界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与问题,概括影响美苏关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0.探究问题。
材料一在绝对意义上,20世纪发生的集体暴力比过去10个世纪发生的还要多。
在1900—2019年之间,世界上爆发了250场国际的或国内的新战争。
大约1亿人直接死于由政府支持的、由军事单位组织的集体暴力,故而蒂利称20世纪为〝暴力的世纪〞,霍布斯鲍姆那么将1914—1991年人类的历史称为〝极端的年代〞。
材料二二战结束70多年了。
虽然这70多年中世界并不太平,各种暴力冲突和战争依然在威胁着人类的和平与文明,但大国战争已然远去。
二战期间人类军事技术的革命性变革,例如核武器的产生和发展,已然揭示了战争前所未有的文明悖论:如果新的世界大战再度爆发,人类将可能无法从战争的摧残中恢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被称为〝暴力的世纪〞〝极端的年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大国战争已然远去〞。
答案精解精析、选择题1.A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摘自1882年5月20日签订的«同盟条约»〞〝意大利〞等关键信息。
由这些信息可判定题干要求选出当时与意大利结盟的国家,即德国、奥匈帝国,应选A。
2.B此题重点考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后,各国之间的利益纠葛及错综复杂的关系。
〝先悲后喜的获胜者〞指美国——巴黎和会没有满足美国的要求,但在华盛顿会议上,美国的要求得到满足。
〝得胜得利不得势的衰败者〞指英国——英国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获胜,在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上获利,但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打击,地位衰落。
〝得胜得利的寝食难安者〞指法国——法国虽然得利,但是安全难保,时刻面临着德国的威胁。
〝被排斥的孤独者〞指苏俄(联)——由于发生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苏俄(联)被排除在由帝国主义国家操纵的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之外。
应选B。
3.B此题考查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以及德国、英国、中国领导人对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态度。
根据所学可知,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抗日战争的战线上多了一个盟友,所以蒋介石宽心很多;希特勒也减轻了西方作战的压力;英国也多了一个同盟国——美国,因此才有了材料中的战争双方的领袖的表现,应选B。
4.C此题属于图片材料型选择题,正确理解图片所示雕塑的寓意是解题的关键。
一支枪管打结的枪,寓意为放弃战争,维护和平。
表达了联合国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的宗旨,应选C项。
5.C此题考查美国冷战政策推行的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和苏联为代表,形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
美国认为苏联追求对世界的绝对权威,冲突随时可能发生,加上对核战争的担忧,开始推行冷战政策,遏制共产主义。
故此题选C。
6.C此题考查两极对峙格局瓦解的影响。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也随之瓦解,所以出现1993 年中苏贸易不存在的情况,C 项符合题意。
7.C此题考查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具体表现。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提示性信息。
美国宣布对伊拉克作战时,法国、德国持反对态度,说明A、D两项是错误的。
英国赞同说明B项是错误的。
8.C此题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新冷战’是在新的国际格局背景下,美俄两国围绕国家利益、势力范围而展开的遏制与反遏制、对抗和对峙的局势〞可以看出,〝新冷战〞是小范围的国家力量对抗,故此题选C。
【二】非选择题9.答案(1)走向联合(或合作)。
美苏共同面临德国法西斯的威胁。
(2)从合作到对抗。
实行〝冷战〞政策。
形成了两极格局,威胁着世界和平。
(3)国家利益、国际局势等。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及战后美苏关系发展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第(1)问,联系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苏共同面临德国法西斯的威胁,两国走向联合。
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随着法西斯力量的崩溃,战时美苏同盟逐渐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即可作出正确判断;第【二】三小问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第(3)问,需综合材料与问题分析归纳。
10.答案(1)20世纪前半期,人类社会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20世纪后半期,美苏争夺世界霸权,地区冲突、局部战争不断升级;20世纪战争频发,集体暴力远超过去。
(2)有一定的道理。
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的惨痛教训,战后和平运动的高涨,军事技术变革的制约,世界各国尤其是大国间经济文化联系的加强和相互制约,都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
但世界并不太平,大国战争的风险依然存在。
解析此题重点考查对材料的解读能力和多角度论证历史观点的能力。
第(1)问,需根据材料一并结合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及世界格局变化等方面分析说明原因。
第(2)问,需根据材料二判断观点,然后从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及世界局势变化等角度论证观点。
解答此问一定要注意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