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


2、负债管理理论
1)简介
(1)流行时间:20世纪六七十年代 (2)核心观点:通过管理负债实现“三性”统一 (3)依据:
金融市场发达 金融管制加强 金融创新推广 存款保险制度建立 (4)理论内容:主张银行通过主动负债的方式来维持 流动性。从MM借入资金。
(5)意义及缺陷 增加成本、扩大风险
3、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重点内容: 1、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2、利率风险管理 3、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办法
★资产负债管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资产负债管理主要指在利率波动的环境中,通
过策略性改变利率敏感资金的配置状况,来实现银行的 目标净利息差额,或者通过调整总体资产和负债的持续 期,来维持银行正的净值。
★广义的资产负债管理指商业银行按一定的策略进行资
(3)资金缺口管理的缺陷
(二)持续期的应用及局限性
1、持续期概念及计算公式 P319
2、持续期缺口管理
持续期缺口:是银行资产持续期与负债持续期和负债资产 现值比乘积的差额。
DGAP=DA-UDL 持续期缺口管理:指银行通过调整资产负债的期限与结构, 采取对银行净值有利的持续期缺口策略来规避银行资产与负债 的总体利率风险。
(1)流行时间: 20世纪70年代末(背景) (2)核心观点:通过管理资产、负债实现“三性”统一 (3)基本原理:强调资产与负债的规模对称、速度对称、 结构对称、目标互补
这一理论强调银行在其资产负债业务中必须同时管理 资产、负债的数量结构、期限结构、利率结构和风险结 构,以使银行在市场利率频繁波动中,在确保资金安全 性、流动性情况下实现最大的利润。
1918《商业银行及资本形成》
(3)意义与缺陷:1+2
4)预期收入理论
(1)基本观点: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取决于借款人的 预期收入,而不是贷款期限的长短。强调的是贷款偿 还与借款人未来预期收入之间的关系。
(2)代表人物:美国经济学3)意义与缺陷:3+1
利率敏感资金正确口
浮动利率资产 固定利率资产
浮动利率负债
正确口
固定利率负债
利率敏感资金负确口
浮动利率资产
负确口
固定利率资产
浮动利率负债 固定利率负债
4、资产负债外管理理论
(1)流行时间: 20世纪80年代末 (2)核心观点:主张商业银行应从传统的资产和负 债业务以外去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开辟新的盈利源泉。 (3)依据:金融自由化、金融创新、表外管理 (4)意义:取长补短 更为科学
负缺口策略
当银行预测市场利率将下降时,往往趋向于保持缺口为负 值,利率敏感比率小于1,使银行净利息收入随着利率下降而增 加。
零缺口策略
这种策略是努力使缺口为零,利率敏感比率等于1。即银行 资产与负债的期限对应,浮动利率资产与浮动利率负债相等, 并且固定利率资产也全部以固定利率负债支撑,以此控制由于 利率波动而导致的巨额损失的风险。
2、衡量
利率敏感性缺口:指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的差额。
(1)资金缺口=利率敏感性资产 - 利率敏感性负债
(2)利率敏感比率=利率敏感性资产/利率敏感性负债
资金缺口、利率敏感性比率、利率变动与银行净利息收入 变动之间的关系
资金缺口
正值 正值 负值 负值 零值 零值
利率敏感 比率 >1 >1 <1 <1 =1 =1
二、利率风险及其管理
1. 缺口的衡量与管理 2. 持续期的应用及局限性 3. 金融衍生工具的应用
(一)利率敏感性缺口的衡量与管理
1、定义
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指银行管理人员根据对利率变化的预 测,积极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扩大或缩小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 率敏感性负债的差额,即“利率敏感性缺口”,从而保证银行 收益的稳定或增长。
利率 变动 上升 下降 上升 下降 上升 下降
利息收 入变动
增加 减少 增加 减少 增加 减少
变动 幅度
> > < < = =
利息支 出变动
增加 减少 增加 减少 增加 减少
净利息收入 变动
增加 减少 减少 增加 不变 不变
3、资金缺口管理
(1)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利率敏感性分析 (2)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策略 正缺口策略 当银行预测市场利率将上升时,保持缺口为正值, 缺口率(利率敏感性资产/利率敏感性负债)大于1,使 银行净利息收入随着利率上升而增加。
金配置,来实现银行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目标组 合。
一、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及其发展
★1.资产管理理论
2.负债管理理论 3.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4.资产负债外管理理论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理论的演进
上世纪60年代 60--80年代
80-80年代末 80年代末
1、资产管理理论
1)简介
(1)流行时间:商行产生——20世纪60年代 (2)核心观点:通过管理资产实现“三性”统一 (3)依据:
《国富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3)原则:来源制约运用、保持高度流动性 (4)局限性:续短为长、需求多样、外部条件
3)资产转移理论
(1)基本观点:保持流动性的最好办法是持有可转
换资产,这类资产一般具有信誉好,期限短,容易出售 的特点,从而保障了银行在需要流动性时能迅速转化为 现金。
(2)代表人物:美国经济学家莫尔顿,
金融市场不发达 融资工具单一 商业银行为主 资金来源固定 (4)主要理论:商业贷款、资产转移、预期收入理论
2)商业性贷款理论(真实票据理论)
(1)基本观点:商业银行的业务应集中于短期自动 清偿性贷款,即基于商业行为的自动清偿性贷款, 这种贷款一定要以真实交易作基础,要用真实商业 票据作抵押。 (2)代表人物:18世纪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
2、远期利率协议
买卖双方商定将来一定时间的协议利率并 规定以何种利率为参考利率,在将来清算日按 规定的期限和本金额,由一方或另一方支付协 议利率和参照利率利息的差额的贴现金额。
3、银行净值变动、持续期缺口与市场利率变动的关系
(三)衍生金融工具在利率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1、利率期货
假设商业银行利率敏感性缺口为正值,如果 预期市场利率水平下跌,商业银行可以在期 货市场上做多头交易进行套期保值,用期货 市场的收益来弥补现货市场的损失,消除了 利率下降的风险,从而稳定了银行净利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