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高等学校分类_定位_特色发展的探讨_潘懋元

关于高等学校分类_定位_特色发展的探讨_潘懋元


— 33 —
所高校都应在高等教 育的分类中找 准自己的位 置 , 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 , 突出自己的 特色 , 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 现在存在的突 出问题是 :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 、 多类型的 , 而高等学校对人才的培养却是单一化 的甚至是盲目无序的 。这种单一化的发展方向与 多样化的人才需求的矛盾导致了精英教育的发展 方向与大众化教育的发展方向混乱不清的状况 。 这一问题如果得不到科学 、合理的解决 , 将会直接 影响到我国未来高等教育的健康 、良性的发展 , 直 接阻制我国由人力资 源大国向人力 资源强国迈 进 。 温家宝总理对制定《规划纲要》的指示强调 , 制定一个让人民群众满意 , 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 特点的规划 , 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乃至整个现 代化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 2] 因此 , 如何引导高等 学校正确定位 , 以便分类指导 , 使之各就各位 , 科 学发展 , 办出特色 , 是制定《规划纲要》中亟待解决 的问题 。
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 , 它有一条外部关系基 本规律和一条内部关系基本规律 。 外部关系规律 就是教育的社会关系规律 , 也就是说 , 教育必然要 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 不能离开社会的发展定出自 己的发展方向 , 因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必 须主动与现代经济 、社会的人才需求结构相适应 。 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层次 、多类型的 , 因此 , 每一
二 、高等学校如何合理分类
科学定位的前提是合理的 、恰当的分类 。 从 分类的逻辑上说 , 根据不同的需要 , 可以用不同的 标准分类 。例如 , 从高等学校的设置与管理上说 , 可以分为国立 、省(市)立 、市立 、私立(民办);从办 学的形式上说 , 可以分为全日制普通高校 、广播电 视大学 、函授大学 、网络大学 、夜大学等 。 为了不 同的需要 , 按不同的标准来分类 , 都是可以的和必 要的 。但是 , 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是培养高层次 专门人才 , 那我们就应该根据高等学校的这一基 本职能来划分才合理 。 也就是说 , 高校分类所依 据的主要标准应该是人才的培养类型而不只是科 研规模的大小 、管理体制或办学形式 。 从社会发 展的根本要求来说 , 社会分工对高等学校培养人 才类型的要求是高等学校类型划分 、科学定位的 最终依据 。高等学校的定位与发展 , 既必须遵循 教育内在发展规律的要求 , 又必须遵循教育与社 会发展外部关系规律的要求 。 对于全日制高等学 校来说 , 合理的分类应当是以经济社会现代化建 设和发展的人才结构为依据 。 温家宝总理指出 : 制定《规划纲要》 要瞄准世界教育发 展变革的前 沿 , 借鉴世界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 , 紧密结
合我国教育实际 , 按照教育发展的规律办事 。要 把教育的改革发展放在我们正在实现工业化 、城 镇化的背景下和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 的大局中谋 划 , 充分考虑国家现代化总体布局对人力资源开 发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 充分考虑国家未来人口发 展和学龄人口的结构变化 , 使规划更好地服务于 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 。[ 3] 据此 , 当前我 国高校分类的主要依据应该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
高级技术员班
短期大学 、
综合性大学 综合性大学 高等专科学院 、
技术科学大学
韩国
综合性大学 专科大学 初级职业大学
新加坡
国立大学 理工学院 技术学院
上表分类 , 虽不十分准确 , 但仍可以看出当代 世界主要国家的高等教育类型与高等学校的分工 的一般情形 。它们一般都把自己的高等教育体系 分为学术理论型 、专业应用型和技术实用型三大 教育类型 , 每种类型都有相应的高等学校系统 , 使 之适应社会经济多元化的人才需求 。
学(含 38 所“985 工程”大学)108 所 。[ 1] 我国已经 是名副其实的世界高等教育的第一大国 , 但还不 是世界高等教育的强国 。 如要实现世界高等教育 强国的目标 , 我们就必须审时度势 , 根据新的时代 要求对我国高等学校进行科学的分类 , 使不同类 型的高等学校培养符合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创新型 国家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的多样化人才 。 但是 , 由于思想准备不足 、理论研究滞后 、政策引导不到 位 , 全国高等学校目前出现了分类 不清 、定位不 明 、发展方向趋同的现象 。导致大多数高校还是 一个模式 、一种发展路径 , 按照传统的精英教育模 式培养学生 , 造成了“千校一面” 、“千军万马争过 独木桥”的局面 。
当代高等教育类型与高等学校的分工表
高等学 国别
校高系等统教育类型
学术教育 (理论型)
专业教育 (应用型)
技术教育 (实用型)
美国
综合大学 专门学院
社区学院 、 技术学院
英国
工业大学 、
传统大学
多科技术学院
专门学院
德国
高等专科学校 、 综合性大学 工业大学
职业学院法国 日本传统 Nhomakorabea规 大学
短期技术学院 、 大学校
一 、高等学校分类定位问题亟待解决
2007 年 , 全 国 各 类 高 等 教 育 总 规 模 超 过 2 700万人 , 高等教育 毛入学率 达到 23 %。 全国 共有普通高 等学校和 成人高 等学校 2 321所 , 其 中 , 普通高等学校1 908所 , 成人高等学校 413 所 ; 还有独立学院 318 所 , 其他办学机构 425 所 。 在 普通高等学校中 , 本科院校 740 所 , 高职(专科)院 校1 168所 ;在本科高 校中 , 有 国家“ 211 工程” 大
2009 年第 2 期 (总第 349 期)
·《规划纲要》大家谈 ·
ED U CA TIO N A L R ES EA RC H
N o .2, 2009 Ge nera l, No .349
关于高等学校分类 、定位 、特色发展的探讨
潘懋元 董立平
[ 摘 要] 当前 , 由于思想准备不足 、理论研究滞后 、政策引导不到位 , 全国高等学校 出现了分类不清 、定位不明 、发展方向趋同的现象 。 正确定位的前提是科学的 、恰当的分 类 。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来说 , 社会分工对高校培养人才类型的要求是高等学校类型 划分 、定位的最终依据 。参照国际教育标准分类 , 结合中国高等教育的实际 , 我国的高等 学校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学术型大学 、应用型本科高校和职业技术高校或是多科性或单 科性的院校 。 高等学校的定位 、特色 , 都要围绕提高质量这个中心任务 , 应加强各种类型 高校的学科与专业建设 , 重视产学研相结合 ,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
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第三级教育分类示意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 , 高等教育结构分为 A 、B 两 类 。A 类为理论型的 , 相当于我国的普通高校本 科 ;B 类为实用性的 , 相当于我国的高职 。 在理论 型的 A 类中 , 又标明有两种不 同的培养目标 :一 是按学科分设专业 , 为研究做准备 , 可标为 5A 1 ; 二是按行业分设专业 , 培养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 人才 , 可标为 5A 2 , 两者并无层次高 低之分 。 5A 与 5B 所着重的是培养人才类型的不同 。如果以 之对中国高等学校归类 , 5B 类相当于中国的高职
[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合理分类 ;科学定位 ;特色发展 [ 作者简介] 潘懋元 , 厦门大学资深教授 、博士生导师 ,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名誉院 长 ;董立平 ,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生 (福建厦门 365001)
当前 , 我国正在组织大批专家 、学者 、校长 、家 长 、学生代表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讨论《国家中长期 教育改革 和发展 规划纲 要》(以下 简称《规 划纲 要》)的制定 , 这一纲要的制定过程已经引起了全 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参与 。 它的科学制定将对我国 未来教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规划纲要》涉及 我国教育发展中要解决问题的方方面面 , 其中有 关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基本问题是 :如何 引导高等教育发展与社会现代化建设相适应 , 使 高等学校合理分类 、科学定位与特色发展 。
(三)世界高等教育的一般结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局为了统一世界各国 教育的统计口径 , 制定了《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 20 世纪 70 年代公布第一个 分类标准之后 , 经过 20 年的使用 , 根据教育特别 是高等教育的“新情况 、变化和预测世界各地区的 趋势” , 包括“各种各样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的出 现及其发展” , “教育提供者日益多样化” , 以及“远 距离教育资源日益增多和基本新技术教育形式的 出现” , 等等 , 于 90 年代经过反复征求意见与论 证 , 提出了新的标准分类法修订文本 , 作为各国教 育分类的指导与教育统计的依据 。 1997 年修订 的方案 , 对第三级教育(中学后教育)有较大的修 改 。《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关于高等教育类型的 划分 , 值得我们重视 。 因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 考虑的不只是某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情况 , 它必 须全面概括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基本情况 , 因而大体上能适用于不同国家的高等教育分类 , 具有广泛的普适性 。也就是说 , 它可更好地作为 我国高等教育分类的参考 。 更为重要的是 , 它所 依据的主要标准是专门人才的类型而不只是层次 的高低 。[ 5] (见下图)
(一)现代化建设的人才结构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专门人才 是多层次 、多样化的 。党的十六大指出 , 为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 ,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 要“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 、数以千万计的 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因此 , 高等学 校既要培养一大批学术型的科学人才 , 更要培养 数以千万计的应用型的技术人才和更多的生产 、 管理 、服务第一线的实用型的职业技能人才 。传 统上以理论教育为主的本科院校 , 难以满足多样 化的需求 , 有必要建立以职业技能教育为主的高 等职业教育体系 。 2005 年 ,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 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 , 落实科学发展观 , 把 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 育工作的战略重点 。“十一五” 期间 , 高等职业教 育招生规模要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 , 要为社会输送1 100多万名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 。 职业教育要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 要为调整 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服务 。实施国家技 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计划 , 就是要加快生产 、管 理 、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 特别是针 对现代制造业 、现代服务业紧缺的高素质 、高技能 的劳动者的培养 。 (二)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 , 欧洲教育部长会议就 组织了一个“第三级教育多样化专题调查组” , 在 英国 、法国 、德国 、荷兰 、挪威 、瑞士 、瑞典七国经过 六年的调查与试验 , 提出“第三级教育多样化”的 报告(以下简称《 报告》), 指出 :“传统的高等教育 制度 , 既不能满足各方面差别不断增加的学生们 的需要 , 也不能适应这些国家技术上较发达以及 民主的欧洲社会中技术和资格极大多样化对教育 的需求 。 要使这些问题得以解决 , 只有把传统的 高等教育改变成范围较广的 、具有各种目的的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