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社会工作

儿童社会工作


儿童社会工作的特征与功能
二、儿童社会工作的特征与功能
1.儿童社会工作的功能:
儿童社会工作具有保障的功能,社会安全的功能,发展的 功能。
2.儿童社会工作的性质特征:
儿童社会工作在长期发展中具有了福利性、以社会性服务 为主、专业化要求高等特点。
第二节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一.基本理论
儿童社会工作涉及的基本理论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 “人—主要是儿童—的发展理论”。
第一节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和涵义
(五)、儿童权利
作为一个具有独特的生理、心理特征的群体,儿童有着自己特 殊的权益,包括生存权和发展权等,需要社会的特别保护。现 代意义的儿童社会工作是建立在儿童权利观念之上的。 尊重“儿童权利”的观念是儿童社会工作的精髓。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建设者,祖国是你们的也是我们 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是整个儿童社会 工作的指导方针。
二.儿童发展理论的主要流派
1.生物学理论—个体适应环境 2.心理学理论—环境改变个体 3.社会学理论—社会影响个体 4.文化学理论—文化影响个体
第二节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二、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和途径 (一)、儿童福利和儿童福利政策
1.儿童福利的概念与涵义
狭义:是一种事后补救性的工作,是指面向特定儿童的 服务。 广义:是社会福利的组成部分,包括国家和地方政府为 保护儿童权益,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所采取的一切措施。
2.旧中国的儿童福利服务情况 初步建立由政府负责的儿童福利体系。并推进立法。
3.新中国的儿童社会工作 得到科学的专业的发展。
第三节中国的儿童社会工作
二、中国儿童社会工作现状
(一)、中国有关儿童福利的政策 《未成年保护法》、《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等 主要目标: 1.扩大儿童福利范围,推动儿童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的转变。 2.保障儿童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儿童基本医疗保障覆盖率和保 障水平,为贫困和大病儿童提供医疗救助。
第三节中国的儿童社会工作
(二)、以政府为主的儿童福利运行机制
1.建立比较完善的儿童福利行政体系 从中央到地方包括社会各界,加强建立更加全面、更加专业的以儿童为 服务对象的服务体系。 2.建构积极有效的儿童工作运行机制 由政府调配各方面资源,建构针对儿童工作的完善机制。使之能够更好 的为儿童工作的发展提供保障。
第二节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2.儿童福利政策
儿童福利政策的涵义
儿童福利政策是一套谋求儿童幸福的方针或行动准则,其 目的在于促进所有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儿童福利政 策的内涵包括儿童需求的满足、儿童权利的保障及儿童保 护工作三个层面。
第二节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3.儿童福利行政 1)儿童福利行政的概念
儿童福利行政是指政府机关或公共团体促进儿童身心健全发展与正常 生活的行政过程。儿童福利行政是社会福利行政的重要一环,它使儿 童的健康成长有了社会制度和运行机制上的保障。
第二节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二)、儿童社会工作
1.宏观儿童社会工作
第二节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二.儿童社会工作
2.微观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社会工作
(五)、中国儿童社会工作民间组织的发展
截至2012年,有1300多家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较2011年增加50%。
(三)、儿童社会工作内涵的特征:
1.具有普遍性,是面向全体儿童的。 2.具有发展性,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地发展。 3.具有专业性,区别医生、教师要懂得儿童成长规律的社会 工作者。 4.具有社会性,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
第一节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和涵义
(四)、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及意义:
生理上处于快速发育期
• 身体全面发展为成年打下基础(生、心)
心理上的高度敏感、脆弱
• 有较强的心理依赖,对社会的认识处于感性转变理性的过程。 • 心理断乳期,过度时期心理不稳定,高度敏感,容易产生受挫情绪。
在社会分层体系中处于底层,属于弱势群体
• 社会(政治)参与机会少,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力低,难以影响公共政 策的制定。
第三节中国的儿童社会工作
(三)、特殊儿童的社会救助工作
1.残疾儿童康复教育 2.贫困失依儿童救助 3.流浪儿童救助 4.留守儿童救助
对他们进行生活保障、教育帮助、心理辅导、情感关怀、权 益保护等帮助。同时帮助受助儿童掌握走入主流社会的本领。
第三节中国的儿童社会工作
(四)、儿童工作的专业化 1.普及儿童福利服务专业价值观 2.专业技术的普及与发展
第二节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三.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
1.儿童个案工作
单独存在的案例
2.儿童团体工作
团队(小组)为对象
3.儿童社区工作
通过调动社区资源,促进儿童事业发展
第三节中国的儿童社会工作
一、儿童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两阶段)
(一)救济为主时期(1601年—19世纪末) • 英国《济贫法》 德国“汉堡制” • 美国人布拉斯——创建“儿童救助协会”:家庭教养式 总计:这一时期属于消极的救济性福利。
社会工作概论
Introduction to Social Work
—儿童社会工作
主讲人:张旭
第一节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和涵义
一、儿童社会工作的概念 (一)、儿童的界定
《儿童权利公约》 于1992年4月1日开始在我国正式生效。 国际《儿童权利公约》界定的儿童系指 18岁以下的任何人。
第一节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和涵义
第三节中国的儿童社会工作
(二)积极的儿童福利时期(20世纪—今天)
• 儿童福利新概念逐渐产生 • 社会对儿童福利的关注不再仅仅局限于特殊儿童,而
是推广到全体儿童。 内容的改变:不仅是救助,还有对儿童全面发展权利的 保护。
第三节中国的儿童社会工作
(三)、中国儿童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
1.中国古代儿童福利 北宋首创---慈幼局(专收孤儿、弃儿)。之后以民间为主。
(二)、儿童社会工作?
是指把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方法和技巧应用到儿童的教育和保护工作 中,不仅救助和保护不幸儿童,而且关心一般儿童,使他们健康地成长。
这项工作要怎么做呢:
1.立足于社会的经济、文化、法律等客观背景 2.面向所有儿童 3.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发展 4.充分运用专业的机制、理论、方法和技巧
第一节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和涵义
3.基本满足流动和留守儿童基本公共服务需求。
4.满足孤儿生活、教育、医疗和公平就业等基本需求,提高孤儿家庭寄 养率和收养率。
第三节中国的儿童社会工作
5)提高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率。 6) 减少流浪儿童数量和反复性流浪。 7) 增加孤儿养护、流浪儿童保护和残疾儿童康复的专业服务机构数量。 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和重点县(市)建立1所具有养护、医疗康复、教育、 技能培训等综合功能的儿童福利机构和1所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机构。 8)保障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和服刑人员未满18周岁子女的生活、教育、医 疗、公平就业等权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