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外环境设计

建筑外环境设计


太阳辐射能量比例

转化为热能的主要是可见光和红外线
长波红外 线 2.2% 可见光 45.6% 近红外线 45.2% 紫外线 7.0%
落到地球上的太阳辐射能量

由三部分组成


直射辐射:为可见光和近红外线 散射辐射:阳光经过大气层时,被气体分子、 液体或固体颗粒反射或折射,达到地球表面时 无特定方向,形成一个由整个天穹所照射的散 乱光 ,为可见光和近红外线。 大气长波辐射:大气(水蒸汽和CO2)吸收后 再向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在日间比例很小, 可以忽略。
风的测量


测量开阔地面 10m 高处的风向和风速作为当 地的观测数据 风向 ——风吹来的方向 v 通常用16个方位来表示 风速 ——单位时间风所行进的距离
人们把风吹来的地平方向确定为风 方向
风玫瑰图
某地的风向频率分布
实线为全年,虚线为7月份
某地一年的风速频率分布
北京地区的风玫瑰图


地方风:



季风:


海陆风


在白天,陆上的空气温度比同 一纬度海上的空气温度高,热 气上升,海上的冷气流就吹向 内陆。 在夜间,此过程相反。这样形 成的风称为海陆风。
山谷风


在山区,局部的温差会造成局地风 型。此类风是一种很薄的表面气流 是由于向阳坡面上的气温与谷地上 方等高处的气温差而造成的。 白天靠近山坡表面的空气较同等高 度的自由大气所受的热量多,热气 即上升,空气流向在白天为沿山坡 向上 在夜间此过程相反,风向则沿山坡 向下。故大的山谷会产生强烈的山 谷风,白天向上吹,夜间吹向谷底。

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热量的基本来源 是决定气候的主要因素 也是建筑物外部最主要的气候条件之一 太阳常数——大气层外与太阳光线垂直 的表面上的辐射强度 1353W/m2
紫外线
可见光
近红外线
长波 红外线



通常把波长为0.1~100µm的电磁波称为热射线, 其中包括可见光、部分紫外线和红外线,他们 投射到物体上能产生热效应 单原子气体和某些对称型双原子气体如O2, N2,H2等,它们的吸收和辐射很微弱,可以 认为是透热体,即不辐射也不吸收 对多原子气体,CO2,SO2,水蒸气则不能认 为是透热体,特别是在高温条件下有较大的辐 射力和吸收率,
建筑布局与日照


我国民用住宅设计规范要求每户至少有一间 房间冬至日满窗日照时间不低于1小时。 日影


终日日影:一天中都没有日照 永久日影:终年没有日照
建筑的互遮挡:不同建筑物相互遮挡 建筑的自遮挡:建筑物一部分被另一部分遮挡

建筑布局与日照

建筑布局与日照

日照的作用


冬季采暖:充分利用太阳能 自然采光需要:适当的散射辐射 心理需要:冬日室内光斑对人的心理有积极作 用
标准时T0—世界时、“北京时间”
地方平均太阳时Tm与标准时
T0=Tm +4(L0 - Lm)
问题:西安的地方平均太阳时和北京时间差多少?
第一节 地球绕日运动的规律

3. 太阳的位置与日照的关系


赤纬 :太阳光线与地球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 全年的赤纬角+23.5º ~-23.5º 之间变化 春分(0)夏至(+23.5º )—直射北回归线 秋分(0)冬至(-23.5º —直射南回归线 )

粗线:全年 细实线: 冬季,12~2月份 虚线: 夏季,6~8月份
蒲福风力等级表
Ñ Æ £ æ ² ö ¬Ð · À ¬¼ ç « ¾ ¥ È µ ½ ß ³ Å ¹ Ï ©(m) é µ (m) ´ ¸ ã ¬ß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 0.1 0.2 0.6 1.0 2.0 3.0 4.0 5.5 7.0 9.0 11.5 14.0 £ ­ 0.1 0.3 1.0 1.5 2.5 4.0 5.5 7.5 10.0 12.5 16.0 £ ­ º Ô Ô æ ðï ¿ ³ ³ À Ò Ì ­ Ô » ³ 10 À ¬ ß ¥ Á ­ µ ² ³ Ì ª«Õ ³ ç È À /À ¬è ° ¬ É ªÌ » £ Î Ó Æ É Ø í » «î ¬ « º î ê ¸ Ø ª ¯ Î Á ªÇ º Ì £ ³ «Ì ª° Á ¬´ È æ Í õ Í ç ¬ ðÏ ¢ ì ¬ «î ê Ø ª ¯ Å À µ » Ð «£ Ç ´ Ë Ì £ º Ì ªÁ ¬´ ðÏ ©Ë ¥ ¡ ¯ ¸ ¢ ¬ · ì ¶ ª Ç ´ ¹ ¢ Ó Ï ´ ° Ì £ ì Ã Ò ¼ Ø ³ ë Ô æ Ï » Ê º  ¬ ð³ ¡ ¥ ¡ ¯ Á ² à ³ À ¸ ± · Ó Ò £ Ç Á Í Ó Ï ´ Í ´ Á ¡ ðÏ Ö ¬ Ö º Á ® æ Í ¡ ¨ Ð Ï ³ Í Ç ¡ ©£ Á ¿ ³ È À Ð Í ° ï ðÓ ¡ ¯ ¬ Õ ¡ §Î ² Ç ¥ Ï ´ £ » Æ ½ Á « ðÏ ¯ ¬ ­ ç º Í » ¸ ã Å Ç ¡ ´ £ Ð «° Í µ õ ° ª ðÓ × Õ ¬ È î © ¬ Í õ è ¥ õ ï Ç ¥ Ò ¸ £ Å Ì Ä Í £ µ » ¬¾ Æ ² ¨Ó ê Í ¡ ë ¬ É Î ¤ ¼ ©Ã Ù ¡ ¯ º þ Ë Ð Í È £ Î ² ´ ° ¹ º Ë Ï ´ Æ ¶ ð» Ë ë î ¶ ¨þ ê ë ³ Ì Ô £ º Ì Õ ø £ ¼ Ç Ç Á ©Ã ¸ Ç º Ó Ë È ¸ º Ó ¡ ¿ Æ Æ ¹ ¡ º Ì Ø Õ ø ¬ Í î Ô Í ã · ³ ¿ Æ · Æ ¹ £ Ð Ñ ªÐ ¶ «Ã ¸ º Ì ÷ Õ ø ¬ Ù Õ ¥ ¹ ï ¿ Æ » Æ ¹ £ ² ¸ ¾ « ² 0~0.2 0.3~1.5 1.6~3.3 3.4~5.4 5.5~7.9 8.0~10.7 10.8~13.8 13.9~17.1 17.2~20.7 20.8~24.4 24.5~28.4 28.5~32.6 32.7~36.9
太阳高度角
海拔(米) 北京 31.2; 上海 4.5; 西安 396.9; 西宁 2261.2 拉萨 3658; 日喀则 3836
太阳方位角
大气质量:



大气透明度定义:I1/I0 = P = exp (-kL),P=1 最
透明 变化范围:0.65~0.75,在一个月份的晴天中可近 似认为是常数 我国将大气透明度作了6个等级的分区,1级最透 明
我国的大气透明度分区
2 4 3
3 5 6 4
影响大气透明度的天气现象


扬沙 ( 沙尘暴) 本地或附近尘沙被风吹起,使能见度显著下降1.0-10.0 千米以内小于1.0千米 天色混浊 一片黄色 风较大 冷空气过境或雷雨影响时,北方春季易出现 浮尘 远地或本地产生沙尘暴或扬沙后尘沙等细粒浮游 空中而形成。 俗称“落荒沙” 小于10.0千米 垂直能见度也较差
40 30
温度(℃)
20 10 0 -10
0 730 1460 2190 2920 3650 4380 5110 5840 6570 7300 8030 8760
时间(小时)
(3)空气温度的局部效应



受地面反射率、气流、遮阳、夜间辐射等影响 不透水下垫面温度较透水下垫面温度高 建筑物密集处空气温度较开阔处高 霜洞效应:洼地冷空气聚集造成气温低于地面上 的空气温度

大气环流:


太阳辐射不均匀造成赤道和两极间极大的温差,引发大气在 此间的经常性活动 从而造成对各地气候的影响造成局部差异, 地方性地貌条件不同造成,如海陆风(地表水陆分布)、山 谷风(地势)、庭院风、巷道风等 以一昼夜为周期 海陆间季节温差造成,冬季大陆吹向海洋,夏季海洋吹向 大陆 造成季节差异,以年为周期
£ Ë ß Å · ©µ ´ (km)
² Ã Î ¾ (kPa) ï ÷ ¶ ¥
2.空气温度
紫外线 可见光
近红外线

主要指距地面1.5m高,背阴处的空气温度。 对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体—直接接受太阳辐射 的增温是非常微弱的。 与地表面以导热、对流和长波辐射形式进行热 交换而被加热或冷却。
长波 红外线

年平均温度:
向高纬度地区每移动 200~300 km 降低1℃。
日较差
受海陆分布和地形起伏的影响
年较差
与海陆分布有关 与纬度有关
32 30 28
温度 (℃ )
26 24 22 20 18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时间 (小时 )
空气温度的年变化
一年中最热月一般在7、8月份,最冷月一般在1、2月份。
1.大气压力
7 6 5
玛多 拉萨

兰州 太原 北京
4 3 2 1 0 -1 40 50 60
格尔木
昆明

70
80
90
100 110
大气压力随海拔高度而 变 在同一位置,冬季大气 压力比夏季大气压力高, 变化范围5%以内 海平面大气压力称作标 准大气压,为101325 Pa 或 760 mmHg
2.湿度

来源


水体蒸发 植物蒸发

影响因素


地面性质 水体分布 季节 阴晴


绝对湿度 相对湿度 水蒸气分压力

日变化 相对湿度与气温变化反相

年变化 内陆和沿海地区差别较大

气流的影响
3.风——大气压差引起的大气的运动

风的成因(地表增温不同是引起大气压差的主 要原因)

1.经度和纬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