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穿刺基础知识
肿 ◼ 两次抽吸的间隔时间一般为 5 ~ 7 天,积液量大时可每周 2 ~ 3 次;如为脓胸,
每次尽量抽尽,若脓液粘稠可以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后再行抽液 ◼ 穿刺中患者应避免咳嗽及转动。 ◼ 术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出汗、心悸、胸部压迫感或疼痛、
昏厥等胸膜过敏反应时,或出现连续性咳嗽、气短、咳泡沫痰等现象时,应立即停 止抽液,拔出穿刺针,让患者平卧,必要时皮下注射 0.1%肾上腺素 0.3~0.5ml,或 进行其他对症处理。 ◼ 严重肺气肿、广泛肺大泡者,或病变邻近心脏、大血管者以及胸腔积液量甚少者, 胸腔穿刺宜慎重。
➢ 病情垂危、极度衰弱不能耐受者
➢ 穿刺点局部皮肤有炎症、外伤者,该处不宜进行穿刺
慎重穿刺:严重胸膜粘连、肺结核、肺气肿
病变邻近心脏、大血管
胸腔积液量甚少
机械辅助正压通气,肺与穿刺针距离更近,气胸风险增加
四、并发症
➢ 出血
(1) 穿刺液开始清澈,逐渐变为血性
考虑:损伤肋间动静脉→出血
损伤胸内较大血管→出血
下方的 1-2 个肋间隙的距离 ◼ 穿刺应沿下一肋骨上缘垂直进针,以免损伤肋骨下的神经和血管 ◼ 应避免在第 9 肋间以下穿刺,以免刺破膈肌损伤腹腔脏器 ◼ 麻醉时,针尖进入胸膜腔后,可见积液回吸,此时应继续注入麻醉剂,充分麻醉敏
感的壁层胸膜,注射完后血管钳夹住枕头以确定进针深度 ◼ 严格无菌操作,防止胸腔感染。 ◼ 进针勿太深,避免肺损伤,引起液气胸。操作中要防止空气进入胸腔,始终保持胸腔
↓ 胸膜剧烈疼痛
↓ 迷走神经兴奋 胸膜反应表现:血压下降、头晕、面色苍白、出汗 心悸、胸部压迫感或剧痛、晕厥 胸膜休克表现:血压下降、脉搏细速,皮肤湿冷 发绀、意识模糊 应急措施:密切观察患者术中反应
立即停止抽液 拔出穿刺针 嘱患者平卧,吸氧 皮下注射 0.1%肾上腺素 0.3-0.5ml 出现胸膜休克者抗休克处理 ✓ 预防措施:对紧张敏感的患者术前用镇静药物
✓ 预防措施:穿刺应沿下一肋骨上缘垂直进针 避免损伤肋骨下血管
➢ 气胸 原因:(1)进针过快或过深&穿刺过程中患者咳嗽、突然改变体位
↓ 穿刺针刺破脏层胸膜 (2)操作过程中未及时夹闭硅胶管→空气漏入胸膜腔 气胸征象:突发胸痛,进行性呼吸困难 患侧胸廓饱满、肋间隙变宽、呼吸运动减弱、叩诊鼓音 对策:穿刺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一般情况 出现气胸征象影立即行 X 线检查,观察气胸的范围及严重程度 A 少量气胸——无需特殊处理,多数可自行吸收 B 肺压缩在 20%以上,出现明显症状——抽气治疗 C 严重气胸,影响患者通气功能/形成张力性气胸——胸腔闭式引流管排气 ✓ 预防措施:穿刺前仔细查体 严重胸膜粘连、肺结核、肺气肿等情况慎重穿刺 穿刺前定位准确,在叩诊浊音最明显处穿刺 少量积液者应利用 B 超准确定位 操作时注意进针力度,进针勿太快太深,避免损伤肺部 操作时注意及时用止血钳夹闭硅胶管,防止空气进入胸膜腔 操作时嘱患者放松,避免突然剧烈咳嗽或变动体位 ➢ 血气胸(出血+气胸) 原因:同时损伤了肺实质和肋间血管 对策: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安置胸腔闭式引流管进行引流 外科手术治疗 ✓ 预防措施:穿刺应沿下一肋骨上缘垂直进针,避免损伤肋骨下血管 穿刺前仔细查体 穿刺前定位准确 进针勿太快太深,避免损伤肺部 操作时注意及时用止血钳夹闭硅胶管,防止空气进入胸膜腔 操作时嘱患者放松,避免突然剧烈咳嗽或变动体位 ➢ 胸膜反应 多发生于穿刺早期 机制:麻醉不充分/患者过于恐惧、痛觉过敏
胸腔穿刺
南方医 13 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念泽整理,致洪畅泽
一、定义
用于:(1)检查胸腔积液的性质
(2)抽气、抽液减轻压迫症状
的一种诊疗技术
(3)通过穿刺途径向胸膜腔内给药
二、适应证
(1)诊断性穿刺:抽出胸腔积液进行化验
明确其性质以协助诊断及鉴别诊断
(2)治疗性穿刺:A 抽液或抽气以减轻对肺脏或大血管的压迫,改善呼吸或循环障碍
负压 ◼ 呼气末拔出针头及导管,此时胸膜腔负压最小 ◼ 抽液不可过多过快,严防负压性肺水肿发生 ◼ 以诊断为目的者抽液 50~100ml;检查瘤细胞,至少需 100ml,并应立即送检,以免
细胞自溶 ◼ 疑为化脓性感染时,助手用无菌试管留取标本,行涂片革兰染色镜检、细菌培养及
药敏试验 ◼ 以减压为目的者,第一次不超过 600ml,以后每次不超过 1000mL,避免复张后肺水
对策:立即停止穿刺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复查 X 线胸片
A 出血量较小——不需特殊处理,局部压迫止血
B 出血量较大——药物或其他措施止血,输血
(2) 全血样液体
鉴别:胸膜腔内出血(胸膜脱纤维作用→血液不凝固)
穿刺本身所造成的出血(血液迅速凝固)
(3) 血性胸腔积液
洗肉水样或静脉血样
多见于肿瘤、结核、肺栓塞
发热、胸痛、呼吸困难 对策:实验室、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变部位,判断严重程度
及时做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 适宜抗生素治疗 脓液引流 ✓ 预防措施:加强无菌观念,避免病原体感染
需多次胸膜腔穿刺抽液者行胸膜腔闭式引流 ➢ 空气栓塞 五、注意事项
◼ 操作前应向患者阐明穿刺目的,以消除其顾虑,取得配合 ◼ 穿刺前应反复核实患者身份,穿刺操作及穿刺部位(操作前暂停) ◼ 穿刺前通过听诊、叩诊确定积液的高度,穿刺位置距离后正中线 5-10 ㎝,积液上界
麻醉时皮丘应打好,逐层充分麻醉 穿刺过程中患者应避免咳嗽及转动 放胸腔积液时勿过快 ➢ 复张性肺水肿 多发生于穿刺中、后期 机制:抽出胸腔积液或气体过多过快
↓ 长期萎陷的肺可因突然的迅速复张
↓ 血管通透性过强
↓ 复张性肺水肿 表现:剧咳、气促、呼吸困难、烦躁 咳大量泡沫样痰、面色灰白、发绀 双肺遍布湿罗音,血氧分压降低 应急措施:立即停止抽液 吸氧、镇静 利尿、扩血管 (一般预后良好,3-4 天可自行消退) ✓ 预防措施:抽液不可过多过快 大量胸腔积液或气胸患者采取分次抽液 ➢ 腹腔脏器损伤原因:进针过低或过深 表现:腹痛 ✓ 预防措施:勿在第 9 肋间以下穿刺,以免刺破膈肌损伤腹腔脏器 ➢ 咯血 原因:穿刺针刺入肺并损伤肺血管 应急措施:立即停止穿刺 严密观察病情 ✓ 预防措施:严格按照操作程序 勿进针过快过深 ➢ 胸壁或胸腔感染 原因:反复多次行胸膜腔穿刺的患者 操作者无菌观念不强 表现:胸壁蜂窝织炎 局部皮肤红肿热痛的炎症表现 胸腔内感染 脓胸
B 胸腔积脓时抽吸脓液治疗脓胸,防止脓胸进一步发展
对脓液进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以指导治疗
C 通过胸膜腔穿刺向胸膜腔内注入药物
(抗生素、抗肿瘤药物、粘连剂等)以行局部治疗
三、禁忌证
➢ 出血倾向者:严重出、凝血机制障碍
(PT、APTT<1.5 倍正常高值上限是比较安全的)
近期服用抗凝血药物者
➢ 剧烈咳嗽难以定位者或操作不合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