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视网膜神经母细胞瘤教学版 PPT

视网膜神经母细胞瘤教学版 PPT


大家好
8
一、 流行病学
4、发病方式有两种 遗传性:
30%~40%患者以遗传方式发病,视网膜母细 胞瘤(RB) 基因是一对位于13号染色体长臂上(13q14 ) 的具有抑制RB发生的隐性基因。其中一个等位基因的 突变尚不足以发生肿瘤,需两个等位基因都突变后才
能发生肿瘤。突变的染色体存在于所有体细胞和生殖 细胞中。由于RB基因第2次突变概率非常高,可以达 到90%,所以遗传方式表现为显性遗传。其中1/3的患 者有家族史,其余的患者是生殖细胞首次突变,肿瘤
大家好
11
二、病理表现
3、肿瘤细胞可分两类,一种是未分化型,细胞小, 胞质少,类似淋巴细胞。另一种是分化型,是较为成 熟的细胞,类似胚胎视网膜细胞。
➢分化型 少数,恶性程度较低,主要由方形或低 柱状细胞构成 ➢未分化型 绝大多数,恶性程度高,主要由小圆 神经母细胞瘤构成
➢肿瘤生长迅速。瘤体内虽血管丰富,仍不能 满足肿瘤生长需要,因而常出现大片坏死 ➢瘤体内有大小不等、有形态不规则钙质沉着
5、视网膜母细胞瘤另一个特殊而重要的扩展途径是 沿视神经鞘向球后和颅内蔓延,转移到中枢神经系统 。
大家好
20
三、临床表现
眼外扩展期:最常见经视神经蔓延至眶内和颅内, 也可穿破角膜、巩膜形成突出眼球外肿块
大家好
21
大家好
19
三、临床表现
全身转移期: 4、视网膜母细胞瘤早期主要在球内扩散,以后才侵 犯眼球周围组织。眼球内没有淋巴组织,只有肿瘤侵 犯眼眶后,才发生耳前颈部淋巴结转移。血道转移主 要通过脉络膜进入血循环而到骨骼,肝脏,肺和肾脏 等部位(预后一般不好,多发病后一年半左右死亡) 肿瘤的球内扩散可由于肿瘤长入玻璃体,或瘤体表面 的组织碎片脱落,随房水流动而发生视网膜、虹膜睫 状体和角膜种植。
大家好
10
二、病理表现
1、视网膜母细胞瘤起源于胚胎性神经视网膜.可以 发生于视网膜核粒层的任何部位,以后半部分多见。 肿瘤多为单灶性,也可以多灶性。可向玻璃体内生长 (内生性),也可向视网膜下生长(外生性)。
2、组织学与神经母细胞瘤和髓母细胞瘤相似。
3、肉眼观肿瘤为灰白色或黄色的结节状肿物,切面 有明显的出血及坏死,并可见钙化点。
大家好

15
三、临床表现
5岁男孩左眼视网膜母细胞瘤眼内生长期的眼部像
大家好
16
三、临床表现
患儿年龄小、黑蒙性猫 眼、白瞳症、斜视
●开始在眼内生长时外 眼正常,因患儿年龄小, 不能自述有无视力障碍, 因此本病早期一般不易 被家长发现,当肿瘤增 殖突入到玻璃体或接近 晶体时,瞳孔区将出现 黄光反射,故称黑蒙性 猫眼,此时常因视力障 碍而瞳孔散大,白瞳症 或斜视而家长发现。
大家好
13
三、临床表现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取决于肿瘤的大小、 部位以及有无球外侵犯和远处转移。发达国家患者通 常就诊较早,肿瘤多局限在眼球内,因而具有极高的 治愈率,保存视力的机会也较多。而发展中国家的患 者常到较晚阶段才获诊断,治疗效果也较差。
大家好
14
三、临床表现
眼内生长期:
1、 最常见的表现是白瞳症(猫眼反射),它是肿瘤 侵犯玻璃体后,通过瞳孔所见到的黄白色肿瘤。 2、斜视是另一常见临床表现,与眼肌受累或肿瘤侵 犯黄斑区视力受损有关,可以内斜,也可以外斜。视 力减退主要见于肿瘤侵犯视网膜,特别是后半部分视 网膜侵犯。 3、当肿瘤增大造成前房角阻塞时可导致青光眼,出 现眼痛和头痛。肿瘤侵犯超出眼球到达眼眶时视力几 乎完全丧失,眼球红肿固定,耳前和颈部的淋巴结可 以肿大。晚期阶段患者还可颅内及全身转移。早期患 者由于肿瘤较小,常在扩瞳后仔细检查才能发现,表 现为视网膜上单个或多个黄白色或灰白色的肿瘤结节。
大家好
17
三、临床表现
其早期症状和体征是视力障碍和眼底改变。 ●若肿瘤小,位于眼底周边,常不影响中心视力; ●若肿瘤位于后极部,体积虽小,仍可较早的引起视 力减退,并可产生斜视或眼球震颤;若肿瘤充满眼内 或视网膜广泛脱离,则视力丧失。
大家好
18
三、临床表现
青光眼期:肿瘤长大充满玻璃体腔,晶状体和虹膜受 压前移,使房角变窄或关闭,眼压升高,或因肿瘤细 胞阻塞或直接侵犯房角引起头痛、眼痛、结膜充血等 继发性青光眼症状。
5、早期治疗目的是保护视力,晚期主要治疗目的为 提高生存。
大家好
3
解剖
大家好
4
解剖
大家好
5
视网膜
大家好
6
解剖
大家好
7
一、 流行病学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 1、好发于3岁以下儿童,成人发病罕见。 2、占15岁以下儿童肿瘤3%,95%病例发生在5岁以 前。其中2/3发生在2岁以前。 3、75%是单侧,25%是双侧。
视网膜母细胞瘤 (retinoblastoma. RB)
贵州省肿瘤医院肿瘤科 罗秀玲
大家好
2
概况
1、是儿童最常见的眼内肿瘤,起源于胚胎性神经视 网膜的先天性恶性肿瘤,好发于3岁以下儿童。
2、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约40%以遗传方式发病。
3、主要造成儿童视力丧失,在晚期病变常导致死亡。
4、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和放疗,现代综合治疗水平 可使90%的患者长期生存。
大家好
12
二、病理表现
4、镜下特点:见肿瘤由小圆形细胞构成,常只见核 而胞浆不明显。核圆形、深染、核分裂像多见。常常 可见血供不足所致肿瘤缺血坏死。在密集的肿瘤细胞 中,这些肿瘤细胞可围绕小血管形成假菊花团,而由 一些较为成熟的细胞(通常15~20个细胞),辐射状 排列形成典型的菊花团,类似视网膜雏形,见于70% 的患者,具有诊断意义。
多侵犯双眼而且可以是多灶性,其兄弟姐妹视网膜母 细胞瘤的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而后代视网膜母细
胞瘤的发生率几乎高达50%。
大家好
9
一、 流行病学
散发性: 散发患者的染色体突变仅限于网膜细胞,通常无
家族史,也不遗传给后代,肿瘤的侵犯多为单眼单灶 性。RB生存者一生中发生第二肿瘤的危险性是很高的, 较易见到的有软组织肉瘤,骨肿瘤,尤其是成骨肉瘤, 其他还可见到乳腺癌和肺小细胞等。此外,大约5%的 儿童伴有13号染色体长臂缺失综合征,表现为:小头, 前鼻骨增宽,眼距增宽,智力发育迟缓,内眦赘皮, 上睑下垂,下颌过小,少见的异常有智力发育迟缓, 发育停滞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