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__变形及刚度计算
8×103 ×180 o = 0.40 / m < [θ ] 4 9 π × 0.110 80×10 × ×π 32
满足刚度条件
例:实心圆轴受扭,若将轴的直径减小一半 实心圆轴受扭, 时,横截面的最大切应力是原来的 8 倍? 圆轴的扭转角是原来的 16 倍?
τ max MT MT = = W p πd 3 16
又因为BD段内虽然轴力 又因为 段内虽然轴力 为常数, 为常数,但截面面积又分两 所以要分4段求变形 段求变形。 段,所以要分 段求变形。
∆L AE =
∑ ∆L
i
= ∆L AB + ∆L BC
FN图
+ ∆L CD + ∆L DE =
∑
FN l EA
§ 8-1 轴向拉压杆的变形
已知杆的长度、 受力如图。 例 已知杆的长度、截面面 积,受力如图。 材料的 弹性模量 E = 2.1 × 10 5 MPa。求杆的总变形 。
A1 = 250mm
50kN
2
A 2 = 200mm
30kN E
∆L AB
2
解:用直接法画轴力图 用直接法画轴力图
20kN
∆L AE =
∑ ∆L
i
= ∆L AB + ∆L BC
A B C D 1m 2m 1m 3m 10KN + – – 40KN 20KN
+ ∆L CD + ∆L DE =
∑
3
FN l EA
§8—2
圆杆扭转时的变形和刚度计算
一、扭转变形——扭转角 扭转变形 扭转角
MT 扭转角: 扭转角: ϕ = θdx = dx ∫ ∫0 GI p l
l
单位: 单位:rad
当在杆长l内扭率为常数时 当在杆长 内扭率为常数时
MT l ϕ= GI p
当在杆长l内扭率分段为常 当在杆长 内扭率分段为常 数时, 数时,用求和公式
(c)
FN (y) = qy
EA
G
令取一根相同的杆件, 令取一根相同的杆件,把它的自重作为一个集中力作 用在自由端, 用在自由端,此时杆件的伸长量为
∆L ′ = GL EA 1 ∆L′ = ∆L 2
结论: 结论:等直杆由自重引起的变形量等于把自重当作集 中力作用在杆端所引起的变形量的一半。 中力作用在杆端所引起的变形量的一半。
1
EA
q
⊕
y
(a)
(b)
(c)
解: 把自重简化为沿着轴线均匀分布的线荷载,集度 =γA 把自重简化为沿着轴线均匀分布的线荷载,集度q= 任意取一个截面1- ,画受力图。 任意取一个截面 -1,画受力图。轴力 FN (y) = qy 截面处取出一微段dy作为研究对象 在1-1截面处取出一微段 作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 - 截面处取出一微段 作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 由于取的是微段, 可以忽略, 由于取的是微段,dFN(y)可以忽略,认为在微段 上轴 可以忽略 认为在微段dy上轴 力均匀分布(常数) 力均匀分布(常数)
+
MT 图
[τ]=40MPa, [θ]=0. 8°/m,G=80GPa τ , θ , 刚度校核
o
MT1 180 θ1 = × GI p1 π
3 × 10 3 × 180 = = 0.69o / m < [θ ] π × 0.075 4 80 × 109 × ×π 32
MT 2 180o × = θ2 = GI p2 π
§ 8-1 轴向拉压杆的变形
FN l ∆l = EA
E——弹性模量 弹性模量 EA——抗拉(压)刚度 抗拉( EA 抗拉
∆l 表示长为 l的杆件在轴力 FN的作用下的伸长量或缩短量 的杆件在轴力 条件: 长范围内EA和 均为常数。 条件:杆件在 l长范围内 和FN均为常数。 长范围内
F N x) N((x)
例题:圆轴如图所示。已知 例题:圆轴如图所示。已知d1=75mm,d2=110mm。 , 。 材料的许用切应力[τ 材料的许用切应力 τ]=40MPa,轴的许用单位扭转角 ,轴的许用单位扭转角 [θ]=0. 8°/m,剪切弹性模量 θ ,剪切弹性模量G=80GPa。试校核该轴 。 的扭转强度和刚度。 的扭转强度和刚度。
∆L AE =
∑ ∆L
i
= ∆L AB + ∆L BC
A B C D 1m 2m 1m 3m 10KN + – – 40KN 20KN
+ ∆L CD + ∆L DE =
∑
3
− 20 × 10 3 × 3 × 10 = 2.1 × 10 5 × 200
FN l EA
= − 1.429mm
∆L AE = − 0.762 + 0.381 + 0.238 − 1.429 = − 1.572mm
三、泊松比
h1
向线应变: 纵向线应变:ε =
b
∆l l
F
h
b1
F
l
l1
横向线应变: 横向线应变: h1 − h ∆h ε′ = = h h b1 − b ∆b = = b b
当杆件受拉伸沿纵向伸长时,横向则缩短; 当杆件受拉伸沿纵向伸长时,横向则缩短;当杆件受 压缩沿纵向缩短时,横向则伸长。 压缩沿纵向缩短时,横向则伸长。 实验表明,对于同一种线弹性材料,存在如下关系: 实验表明,对于同一种线弹性材料,存在如下关系:
FN图
3
§ 8-1 轴向拉压杆的变形
已知杆的图。 材料的 弹性模量 E = 2.1 × 10 5 MPa。求杆的总变形 。
A1 = 250mm
50kN
2
A 2 = 200mm
30kN E
∆L DE
2
解:用直接法画轴力图 用直接法画轴力图
20kN
∆l = l 1 − l
轴向线应变: ε = ∆l 轴向线应变: l 2、横向变形量: 、横向变形量:
∆d = d 1 − d
d
d1
l
l1
F F
d
d1 l1 l
横向线应变: 横向线应变:ε ′ = ∆d
3、线应变的符号约定: 、线应变的符号约定: 与变形量的正负号一致,即拉应变为正,压应变为负。 与变形量的正负号一致,即拉应变为正,压应变为负。
第八章 变形及刚度计算
第八章
变形及刚度计算
主讲教师:余茜 主讲教师:
轴向拉伸和
§8 — 1 目 录 §8 — 2 §8 — 3 §8 —
轴向拉伸杆的变形 圆轴扭转时的变形和刚度计算 梁的变形及刚度计算
§ 8-1 轴向拉压杆的变形
§ 8-1 轴向拉压杆的变形 一、轴向拉压的变形分析
轴向拉伸: 轴向拉伸: 纵向伸长、 纵向伸长、横向缩短 F F
5KN.m 3KN.m d2 A C B d1
8KN.m
8KN.m 解:强度校核 分析: 分析:虽然 MTAB<MTBC,但 BC段的截面面 BC段的截面面 积也大于AB AB段 积也大于AB段 的截面面积, 的截面面积, 所以要分段分 别校核。 别校核。 d2 C
2
5KN.m 3KN.m
1
d1 A
d
§ 8-1 轴向拉压杆的变形
轴向线应变: 轴向线应变: ε = ∆l
l
由胡克定律
σ = Eε
且
FN = σ A
σ FN ∆l = εl = l = l E EA FN l ∆l = EA
上式表明,在线弹性范围内轴向拉、 上式表明,在线弹性范围内轴向拉、压杆件的 成正比, 伸长或缩短量 ∆l ,与轴力 FN和杆长 l 成正比,与EA 成反比。 成反比。 EA——抗拉(压)刚度 抗拉( 抗拉
8KN.m
B
3KN.m
[τ]=40MPa τ
+
MT 图
τ max = τ 1 = 36.2MPa < [τ ]
MT1 3×106 = = 36.2MPa τ1 = 3 Wp1 π × 75 16
MT 2 8×106 τ2 = = = 30.6MPa 3 Wp2 π ×110 16
满足强度条件
8KN.m 3KN.m
§ 8-1 轴向拉压杆的变形 例 等直杆容重为 γ ,抗拉刚度 EA ,长 l 。求自重作用 下的伸长量。 下的伸长量。
y FN (y) = qy
F N (y) + dFN (y)
dy
q
L 1
1
EA
q
y
(a)
F N (y)dy EA F (y)dy = ∆L = ∫ d (∆L ) = ∫ N EA L L d ( ∆L ) =
§8—2
圆杆扭转时的变形和刚度计算
一、扭转变形——扭转角 扭转变形 扭转角 扭率: 扭率:
MT θ= GI p
单位长度扭转角(扭率) 单位长度扭转角(扭率)描述 了扭转变形的剧烈程度
GI p
——抗扭刚度 抗扭刚度
扭转角: 扭转角: ϕ
MT = ∫ θdx = ∫ dx 0 GI p l
l
单位: 单位:rad
M Ti l i ϕ =∑ Gi I pi
§8—2
圆杆扭转时的变形和刚度计算
许用单位长度扭转角
二、刚度条件
[θ ]
θ ≤ [θ ]
T 以弧度每米为单位时 θ = GI ≤ [θ ] rad/m p
[θ ]以度每米为单位时
三、刚度条件的应用
(1)校核刚度 (2)设计截面 (3)确定荷载
T 180 θ= × ≤ [θ ] ° /m GI p π
ε′ = − µε
——负号表示纵向与横 负号表示纵向与横 向变形的方向总是相反
称为泊松比 µ ——称为泊松比,量纲为一 称为泊松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