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人自然社会《让考试更轻松》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以健康的心理对待生活中的各种考试和比赛。
2、寻找克服考试和比赛中紧张、焦虑心理的方法,培养并提高自我调控的能力,保持积极良好的心理和情绪。
学习重点:学会以健康的心理对待生活中的各种考试和比赛。
学习难点:培养并提高考试和比赛中的自我调控能力,保持积极良好的心理和情绪。
课前准备:
1、一根独木桥,两张凳子,一把椅子。
2、幻灯片制作。
学习过程:
一、做游戏,初步体验紧张情绪。
1、过独木桥游戏:在上课之前,我们先做个游戏,游戏的名称是“过独木桥”。
老师请四位同学上台来过独木桥,每位同学在老师搭好的独木桥上小心的走过去,看谁能顺利地通过。
(第一次过低矮的独木桥,第二次过升高的独木桥。
)
2、谈体会:请这四位同学谈谈第一次过独木桥和第二次过独木桥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3、师结:第一次过桥,桥低矮,大部分同学都不会很紧张,因此发挥正常,过得比较顺利;第二次过桥,依然是原来的独木桥,但桥升高了,有些同学紧张会掉到河里,因此心跳加快,腿也发抖,走起来也晃晃悠悠的,影响了正常水平的发挥。
二、故事明理:考试过度紧张和过于松懈都不可取
过渡:其实,我们生活中经常会出现紧张的情绪,老师第一次站在讲台上给同学们上课也非常紧张。
我的眼睛不敢朝大家看,心怦怦乱跳,这是非常正常的。
1、同学们,平时你在哪些情况下最容易出现紧张的情绪呢?
(预设:考试,上台表演,各类比赛,考试考差了,独自去远门,晚上一个人在家……)
2、是啊,在某种意义上讲各类比赛、表演也是一种考试(板:考试),那么你在这些考试前、考试时、考试后都有哪些紧张的表现呢?下面我们四人一小组来讨论一下,完成表格。
(幻灯:你在这些考试前、考试时、考试后都有哪些紧张的表现呢?)
3、小组代表汇报
预设:
A、考试前,睡不好觉,整天担心。
B、考试前就想去小便或大便。
C、考试前拿到试卷心就砰砰乱跳。
D、考试时,答卷有时看错、看漏题目。
E、考试时,脑子一片空白,原本会答的题目一下子想不起来。
F、考试后,一直担心成绩考得不理想,吃不好,睡不香。
4、刚才听了同学们在考试前后一些紧张的表现,下面我们来看一位法国著名高空走钢丝表演家的故事,看这个故事给我们带来什么教训或启发?
A、幻灯出示故事,指名读。
B、说说这个故事给你带来一个怎样的教训或启发?
预设:过渡紧张丢失了生命;过渡紧张后果严重;做事时不要过分看重结果;过渡紧张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板:过度紧张)
5、小结:是呀,过独木桥游戏,走钢丝表演家的故事,以及同学们参加过的各类比赛告诉我们,过渡紧张会影响你正常水平的发挥,影响你的成绩,甚至会影响你的身心健康发展。
6、讲到这儿,有同学会提议以后我们参加任何考试都抱无所谓的态度,这样就不会有紧张感了,你们觉得有道理吗?说说理由——指名读P4第二自然段
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赛前心情太轻松会造成什么——考试注意力不集中。
7、看来,面对各种“考试”,毫不紧张和过于紧张的心理情绪都会导致我们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减退、逻辑思维不清,不能发挥我们应有的智能和水平,有时还会造成不良后果。
三、探讨如何克服考前怯场
过渡:那么,怎样的心理和情绪才是有利的呢?
1、请同学们读读书的第四自然段,读完给“过渡”换个词。
(适度)
2、过渡的紧张我们称“考前怯场”或“考试焦虑综合症”,我们能有什么办法克服吗?请同学们快速读书4页最后两自然段到第五页,划一划。
3、汇报,说说你的理解。
(分别出示幻灯)
4、除了以上几种克服考试紧张情绪外,你还有什么其它的办法?
(预设:肌体放松,做关节操,做几个深呼吸;心理放松,给自己打气,要有信心。
)
5、师讲演讲家蒙悉尼斯的故事:蒙悉尼斯第一次演讲时特别紧张,结果影响了他的演讲,被人赶下了台,第二次演讲时,由于他一次次练习,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显得格外自信,他终于克服了过度紧张的情绪,博得观众的喝彩。
同学们,蒙悉尼斯他又是怎样克服紧张情绪的呢?(一次次练习,做好充分准备)。
是呀,机会和成功是属于有准备的人,这话讲得一点儿也不错。
6、那么,我们考前应该做哪些准备呢?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
出示:
A、复习重点:已经熟悉的内容一带而过,及时补习生疏的地方。
B、看看自己整理的图标,笔记和考卷。
C、检查考试必备的学习用品,保证充足的睡眠。
D、比平时提前半个小时起床,吃好早饭,检查所带学习用品,信心百倍走向考场。
E、保持心情轻松,相信自己能考得很好。
F、预备铃响后,休息一会儿,或闭目养神保证头脑清醒。
四、课堂总结
人的一生都会经历大大小小、无数次各种各样的“考试“,每一次考试既是智能的挑战,也是成长的阶梯,老师相信,只要你学会正确地面对,学会自我调节(板:自我调节),那么,就可以让每一次的考试更轻松,让我们的成长更快乐!(板:更轻松、更快乐)。
五、课后实践
采访身边的人(父母、老师、亲友),他们在什么情况下有哪些紧张表现?他们是如何克服这些紧张情绪的?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