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例基于肥厚性心肌病病人护理个案

一例基于肥厚性心肌病病人护理个案

一例关于肥厚性心肌病病人的护理个案
学校:
学生:
指导老师:
一基本资料姓名黄XX 性别男
住院号 PXXXXXX 入院时间 2012-01-05 二主诉反复心悸10余年
三现病史近半年来活动稍受限制,上5楼出现气促。


病以来,无畏寒、发热、无怕热、多汗,浮肿,
患者精神好,饮食好,夜间睡眠好,体重无变化,
大、小便正常。

四既往史患者1998年无诱因出现心悸,自觉心率明显增
快,伴胸闷、乏力,心悸症状持续1分钟后逐渐
好转,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肥厚型心肌
病”,2011-7在我科行ICD植入术。

术后仍偶有
心悸,无晕厥,行起搏器程控未发现室速、室颤。

五入院体检生命体征T:36.2℃ P:64次/分
R:20次/分 BP:145/88mmHg
神清,自主体位,唇红,颈软,双侧颈动脉无异常波动,无
颈静脉充盈、怒张,未闻及血管杂音。

双肺呼吸音清,未闻
及干湿性啰音。

心率:64次/分,率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
性杂音。

双下肢无水肿。

六辅助检查 N端-脑利钠钛前体(E):脑利钠钛前体(电发光)2500Pg/mL 肾功能五项:尿素氮6.2mmol/L;尿酸360umol/L;葡萄糖 4.56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25.9mmol/L;肌酐114mmol/L;全血常规:中性粒细胞计数:11.98*10^9/L;中性粒细胞比值0.8334;血红蛋白浓度122.2g/L;白细胞计数14.37*10^9/L;红细胞计数4.242*10^12/L;心功酶,生化急诊八项:葡萄糖6.85mmol/L;肌酐184umol/L;钾3.58mmol/L;肌酸激酶1574U/L;肌酸激酶同工酶MB40.1U/L;门冬氨基酸基转移酶186U/L;凝血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38.3sec;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2.84g/L;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16.2sec;凝血酶原活动度68%;凝血酶原时间测定16.1sec;国际标准化比值1.29;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鱼精蛋白副凝试验阳性
七诊断 1 肥厚性心肌病心功能3级
2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八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护理评价
1 活动无耐力与心肌供氧量不足有关;与长期卧床有关措施:(1)急性期24小时内绝对卧床休息,无并发症24小时后可在床上进行腹式呼吸,关节被、主动运动。

待病情稳定后逐渐增加活动量,从而促进侧支循环的形成,提高活动耐力,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便秘。

(2)病情稳定且无并发症时,在患者可耐受范围内鼓励患
者自理部分生活活动,如洗漱、吃饭等。

(3)将患者常用的物品放在易拿取的地方,以减少患者找东西增加耗氧量。

(4)严密监测患者血压、心率、氧饱和。

护理评价:患者主诉活动耐力增强,能参与制定并遵循活动计划
2 有感染的危险与插引流管、手术切口及尿管等潜在感染因素
措施(1)注意无菌操作,及时更换引流管,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

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2)观察手术切口的愈合程度,有无渗液、红肿。

通知医生及时无菌换药。

(3)观察尿液的颜色、性状、量。

每日定时进行尿管的常规护理-会阴擦洗。

如患者达到拔尿管指证时及时拔除尿管。

已减少感染的因素。

护理评价:进行细菌学检查以确认有无肺部感染或尿路感染,早日拔除尿管及胸腔引流管以减少感染的危险。

3 疼痛:胸痛与肥厚心肌耗氧量增加有关
措施:(1)休息与饮食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病房环境安静,限制探视,减少干扰,告知患者并向患者家属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目的在于减少心肌耗氧量和交感神经兴
奋性,利于缓解疼痛。

嘱患者吃清淡易消化,低脂低胆固饮食,少量多餐,不要吃过饱。

(2)给氧鼻导管给氧,氧流量3—4L/min,以增加心肌的供应,减轻缺血和疼痛。

(3)用药遵医嘱使用β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注意有无心动过缓不良反应。

并根据血压随时向医生反馈,及时调节用量。

(4)心理护理允许患者表达内心感受,给予心理支持,若遇身体有任何不适,要及时向护士反应。

护士也应向患者简明扼要地解释疾病过程与治疗配合,让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以免增加心肌耗氧量而不利于病情的控制。

向患者解释各操作的目的,减少患者的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及时处理各监护仪器的报警,减轻患者心理负担。

(5)减少或避免诱因注意观察和询问患者胸痛的诱因;调节饮食,保持排便通畅,切忌用力排便。

护理评价:患者主诉疼痛症状减轻或消失
4. 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栓塞、猝死
措施:(1)嘱患者保持情绪稳定,保持周围环境安静,避免不良刺激。

(2)严格心电监护,及时发现及处理各类心律失常,保证静脉通道固定通畅,以供急救时静脉给药。

(3)监测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状况
(4)准备好所有急救药品及仪器。

如:电除颤器、起搏器、呼吸机等,配合医生及时抢救
护理评价:未发现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或发生后得到了及时处理和解决。

5.有便秘的危险与进食少,活动少,不习惯床上排便有关措施:(1)指导患者床上排便,向患者做好解释,取得患者的配合
(2)合理饮食,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等;适当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
(3)嘱患者若排便不畅,切勿用力,要及时告知护士;遵医嘱使用缓泻剂、开塞露等,以解决排便困难。

护理评价:能陈述预防便秘的措施,未发生便秘,能及时解决处理
6. 焦虑,恐惧:对疾病防治、病情复发的认识不足,缺乏自我保健的知识。

措施:(1)向患者解释监护系统的目的、意义,防止其产生恐惧心理,解释治疗措施,使患者能配合治疗。

(2)使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避免情绪激动。

(3)促进患者身心休息,调整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睡眠。

(4)使患者合理饮食。

低胆固醇、低盐、低热量饮食。

减少应激,戒烟,经常使病人进行适度的体力活动,避免饱餐,防止便秘。

护理评价:尽量减少患者焦虑不安的情绪,能积极配合治疗
健康教育:
1.合理膳食,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纤维素的清淡饮食,以促进心肌代谢,增强机体抵抗力。

避免暴饮暴食,少食多餐;控制体重。

2.防寒保暖,预防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

尽量避免情绪激动、持重、屏气及激烈运动如球类比赛等,减少晕厥和猝死的危险。

3.用药与随访坚持服用抗心力衰竭、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或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

说明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教会病人及家属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嘱病人定
期门诊随访,症状加重时立即就诊,防止病情进展、恶化。

4.康复指导。

适当活动,如慢跑、太极等,避免剧烈活动、竞技性活动、长时间活动。

5.心理指导,告诉家属对患者要积极配合和支持,并创造一个良好的而身心修养环境,生活中避免对其施加压力,当出现不良情绪应予以理解并设法疏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