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运动——公转
B
秋分 位 置 A B 太阳 直射点 位置 日期 节气
D
C
获得 热量 多少 形成 季节
昼夜长短
地 球 的 公 转
较多 多 较多
春 夏 秋
C
D
少
冬
总结归纳
请同学们以兖州为例, 夏至 完成表格。 B 校对《同步学习》10页对应表格
位 置 A B 太阳 直射点 位置 日期 节气 正午太阳 高度角
春分
A
冬至
冬至-春分-夏至太阳直射点向北移
1、公转规律:
节气 昼夜长短变化 太阳直射点位置 春分(3月21 前后) 春分夏至之间 夏至(6月22 前后) 夏至秋分之间 秋分(9月23 前后) 秋分冬至之间 冬至(12月22 前后) 冬至春分之间
记住
太阳直射点 的移动方向 正午影子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
6月22日夏至 北回归线 赤道 3月 21日 春分 3月 21日 春分 夏至
记 填到《同步学习》10页“合作探究” 住
春分 秋分
9月 23日 秋分
记 到 课 本 16 页
南回归线
12月22日冬至
冬至
夏半年(春分-夏至-秋分)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冬半年(秋分-冬至-春分)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夏至-秋分-冬至太阳直射点向南移,
热 冷
天黑得早
假如这是一束阳光,请按单位面积地面获得热量 由多到少排序
C>B>A
B
太阳高度 角
A
C
斜 射
斜 射
直 射
把课本第17页图“1-4-1” 标划重点记号
探究活动
◆地球公转时太阳直射 点如何有规律的移动
B
A
D C
A
B
D
C
地球公转产生四季的变化
读课本第18页“实验记录和结论” 2遍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全球而言:春分到秋分即夏半年中,白天时间由南向北逐渐增长、直至北极 圈内极昼现象,黑夜时间由北向南逐渐增长、直至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全球而言:秋分到春分即冬半年中,白天时间由北向南逐渐增长、直至南极 圈内极昼现象,黑夜时间由南向北逐渐增长、直至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总结归纳
完成表格。
夏至
春分
A
冬至
二、填空题 1.南半球白昼达到一年中最短的节气是 ,此时, 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2.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是 ,它是 带和 带的分界线。 3、北寒带与北温带的分界线是 。 4.你所在学校位于五带中 带,白昼最长的时间 月 日,白昼最短的时间 月 日,昼夜等长 的时间 月 日或 月 日,正午太阳高 度最高为 月 日,正午太阳高度最低为 月 日。
《同步学习》 第8页答案
• • • •
用红笔 把错的 改正过来
1.C 2.D 3.C 4.B 5.B 6.A 7. B 8.(1)太阳从东方升起, 在西方落下 (2)说明地球在运动 畅谈收获
方 向 周 期 地理现象
自西向东 (北逆南顺) 一天(约24小时) 时间的差异
昼夜交替
7页自主学习 1.填表 地球 绕转 运动方向 运动 中心 自转 地轴 面对 面对 赤道 北极 自西 逆 向东 时针 运动 周期
春分
3月21日前后 春分
冬至
6月22日前后 夏至
12月22日前后 冬至
夏至
秋分
9月23日前后 秋分
观察图中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填写学案
联系生活
• 我校中学 “十一”长假后调整作息时间, 从2013年10月8日起,下午上学时间由原来 的14:40调整为14:10。
为什么呢?
白昼变短, 天黑得早了
兖州
77°10′
夏至日
30°18′
兖州
正午太阳高度最低
冬至日
把课本第20页图“1-4-1” 标划重点记号
太阳直射点移动
正午太阳的高低变化 地面得到太阳光热的多少
我们感到冷热不同
白昼长短不同
白昼时间大约14小时
夏 至
东 西
白昼时间大约9小时
冬 至
东 西
一、选择题 1.因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是( )。 A.昼夜长短变化 B.昼夜交替 C.四季的划分 D.各地热量的差异 2.每年冬至日阳光直射( )。 A.北回归线 B.赤道 C.南回归线 D.40°N 3.我国科学家去南极进行科学考察时,我国正处在四季中是 ( ) A.冬季 B.秋季 C.夏季 D.春季 4.“五一”这一天( )。 A.北京昼夜等长 B.中国南极长城站(62°S,57°W)没有黑夜 C.伦敦(0°,51°N)昼长夜短 D.悉尼(151°E,33°S)昼长夜短
冬 (冬、夏)季的光
夏至(6月22日前后) 太 阳 光 线
冬至(12月22日前后)
太 阳 光 线
春分(3月21日前后) 太 阳 光 线
全球昼夜平分
秋分(9月23日前后) 太 阳 光 线
全球昼夜平分
地球 四 太阳直射点 正午太阳高低 地面得到 公转 地球斜着身子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季 移动 白昼长短变化 太阳光热多少 地轴 变 倾斜 化
9.有关春分日时,我国各地学校昼夜情况是( )。 A.我国各地所有学校昼夜等长 B.南方比 北方学校所在地昼长 C.东部学校比西部学校所在地昼长 D.只有位于同 纬度的学校昼夜等长 10.一年内有两次太阳直射的地方位于( )。 A.回归线上 B.赤道上 C.极圈上 D.本初子午线上 11.产生四季的根本原因是地球公转时( )。 A.沿着近似圆形的轨道运动 B.保持自东向 西的方向 C.地轴始终倾斜于轨道平面 D.地轴始终垂 直于轨道平面
)
身边的地理
• 阅读下图,你能说出今天太阳直射点的大致
位置吗?
③
• 今天的昼夜长短是怎样的? 昼短夜长
① ④
②
③
11月1日
天文特征
有极昼极夜现象
既无太阳直 射 又无极 昼极夜现象
90 66.5
0
0
气候特征
终年严寒
四季分明
北寒带
北 极 圈
北温带
0
23.5
北 回 归 线 赤热 带 道
有太阳直 0 射现象 0
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时间按照北京 每天的日出时间而定,结合我们所学的 知识和生活体验判断,下列时间天安门 广场升旗仪式时间最早的是( B ) A五一劳动节 B六一儿童节 C八一建军节 D十一国庆节
观察北半球中纬度的A地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A 图
B 图
夏日正午
冬日正午
联系生活
冬
夏
房地产开发中,为了保证后排房屋正午时间的采 光,必须考虑前后楼南北方向上的楼间距。 楼间距的设计应该参考 照情况。
全球各地昼夜 等长均12小 时 昼渐长夜渐短 昼最长夜最短 昼渐短夜渐长 昼夜等长 昼渐短夜渐长 昼最短夜最长 昼渐长夜渐短
赤道 北半球 北回归线 北半球 赤道 南半球 南回归线 南半球
将向北半球移 向北移 最北点 向南移 将向南半球移 向南移 最南点 向北移
居中 渐短 最短 渐长 居中 渐长 最长 渐短
5.当太阳直射23.5°N时,我们学校正处于( )。 A.夏季 B.秋季 C.冬季 D.春季 6.根据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下面四个地区有阳光直 射的地区是( ) A.热带 B.北寒带 C.南寒带 D.北温 带 7.地球上五带的划分依据是( )。 A.纬度高低 B.降水多 少 C.地形地势状况 D.太阳热 量在地球表面分布状况 8.10月1日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接近的地方是 ( )。 A.赤道 B.北回归线 C.南回归 线 D.北极圈
读课本第18-20页“四季的变化” 标划出重点
知识脉络
正午太阳 高度角 变化
太阳 直射点 南北移动
昼夜长短 变化
四季 更替
学习反馈
• 多项选择题:下列现象中,哪些是地球的 公转引起的 A.昼夜长短的变化 B.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C.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D.昼夜交替 E.四季交替 (
ABCE
12.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是( )。 A.南回归线 B.北回归线 C.南极圈 D.北 极圈 13.下列四个点中,位于热带的是( )。 A.上海(约31°N) B.北京(约40°N) C.海口(约20°N) D.厦门(约24°N) 14.中国南极长城站(62°13′S,58°55′W)位于 ( )。 A.西半球 B.南寒带 C.东半球 D.中纬度 15.我们学校,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是(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 • • •
四、读图题 1.读图1.2-10回答: (1)五带分界线:① ,② ,③ ,④ (2)五带名称:A ,B ,C ,D E 。 • (3)这一天为 月 日前后,判断根据是 • (4)在图上标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 , 。
• 5.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如图1.2-14所示,回答:
• (1)写出地球公转至A、B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 • A ,B 。 • (2)地球公转至A位置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北极圈 内有 现象。 • (3)一年中,山东省白昼最短的一天是在 月 日或 月 日。 • (4)在公转轨道外的短线上,用箭头画出地球绕太阳公转 的方向。
• 4.图1.2-13是12月22日太阳照射地球的情况,读图并回 答: • (1)这一天太阳直射 纬线;北半球正值 节气。 • (2)此时,A、B、C、D四地的白昼时间由长到短的正确排 列是 。 • (3)上海这一天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作业 • 做完《同步学习》11页,12页。
读课本第21页--24页“活动课“” 了解理解领悟“太阳光直射鞋舌对 地面获得热量的影响”
读课本第16页“公转的方向和周期” 标划出重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地球公转的绕转中心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