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舞记、语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两个错误的一项是()(2 分)A. 颦蹙(cu ) 静穆 (m u) 解数(ji e 花鬟(m m)B. 粲然(c n ) 星宿(s U 斗薮 (s?u) 嗔视(ch e n)C. 婉转 (w?n) 气氛(f 金) 雏凤 (ch u) 妥帖(ti ) eD. 蠕动(r u) 端凝(n ing) 供养(g eng)惆怅(ch cu)2. 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 分) A. 离合悲欢 变换多姿 张目嗔视 静穆庄严 B. 举手投足 尽态极妍 叱吒风云 息息相通 C. 笑颊粲然 细腻妥帖 高视阔步 点额抚臂 D. 浑身解数本色当行低回婉转疾走惊跃3. 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 分)A. 本色行当: 做本行的事, 成绩十分显著。
B .尽态极妍:使仪态和丽质最充分地显示出来。
妍:美丽。
C .息息相通:比喻关系密切。
息息:休息。
D .惊鸿:惊飞的鸿,形容美人体态轻盈。
4.揣摩语言环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句中的横线上。
( 4 分)(1)传达 描绘模拟 点染如同一个婴儿, 看到了朝阳下一朵耀眼的红莲, 深林中一只旋舞的孔雀, 他想叫出他心中 的惊喜,但是除了咿哑之外,他找不到合适的语言。
但是,朋友,A •难道我就不能忍住满心的欢喜和激动,不向你吐出我心中的“咿哑”?B •难道我就能忍住满心的欢喜和激动,不向你吐出我心中的“咿哑”?C .难道我就不能忍住满心的欢喜和激动,向你吐出我心中的“咿哑”?D •难道我就能忍住满心的欢喜和激动,向你吐出我心中的“咿哑”? 6.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4 分)(1) 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一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婉转的娇羞; 忽而张目嗔视, 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 忽而轻柔地 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帖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 铮铮的一弦响! ( ) (2) 用她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旋一风般疾转,舞蹈出诗句里的离合悲 欢。
()(3) 让我们将我们一颗颗的赞叹感谢的心,像一朵一朵的红花似的穿成花串,献给她们挂在胸前,带回到印.度人民那里去。
()(4)卡拉玛和拉达还只是这棵大榕树上的两条柔枝。
()7.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
(4 分)(1)卡拉玛•拉克希曼出来了。
真是光艳地一闪!众深深地低头合掌,抬起头来,她亮出 她的秀丽的面庞和那能说出万千种话的一对长眉,一双眼睛。
( )A .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写出一首长诗,来她们的变幻多姿的旋舞。
B •假如我是个画家,我就要用各种色彩,(2)说明说出 阐述 赞美A. 我也不敢像舞蹈家一般,内行地 B •我只是一个欣赏者,但是我愿意努力5. 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恰当的一项是(出她们的清扬的眉宇和绚丽的服装。
她们的一举手一投足,是怎样地“本色当行?。
我心中所感受的飞动的“美” ! )(2)最精彩的是“蛇舞” ,颈的轻摇,肩的微颤:一阵一阵的柔韧的蠕动,从右手的指尖,一直传到左手的指尖!()8.下列分析不全正确的一项是()(2 分)A .“但是,朋友,难道我就能忍住满心的欢喜和激动,不向你吐出我心中的“咿哑”?一—这个“咿哑”意思是指内心的惊喜和激动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
B •课文的第17段通过运用一系列的排比和比喻等修辞手法,描写了卡拉玛的神态、动作和心灵,从而表现出印度舞蹈的神韵。
C.“我实在描写不出,只能借用白居易的两句诗’珠缨炫转星宿摇,花鬟斗薮龙蛇动’来包括了。
”——引用白居易的诗句是形容卡拉玛姐妹的舞姿和服饰都很优美。
D.文章的开头一句“我应当怎样来形容印度卡拉玛姐妹的舞蹈?”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9.本文的作者冰心,原名,福建长乐人。
现代著名女作家,家。
在上册语文课本中,我们曾学过她的选自《》的诗歌《》。
(4 分)二、整体感悟(10 分)1.从哪些内容可以感悟到卡拉玛姐妹的舞蹈表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5 分)2.作者从哪些方面感受到卡拉玛姐妹舞蹈的“飞动的‘美' ”?(5分)三、课文精彩语段阅读题(20 分)①她端凝地站立着。
②笛子吹起,小鼓敲起,歌声唱起,卡拉玛开始舞蹈了。
③她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间的褶裙,用她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舞蹈出诗句里的离合悲欢。
④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的内容,但是我们的情感,却能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婉转的娇羞;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帖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像湿婆天一样,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她只顾使出浑身解数,用她灵活熟练的四肢五官,来讲说着印度古代的优美的诗歌故事!⑤一段一段的舞蹈表演过(小妹妹拉达,有时单独舞蹈,有时和姐姐配合,她是一只雏凤!形容尚小而功夫已深,将来的成就也是不可限量的),我们发现她们不但是表现神和人,就是草木禽兽:如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都能形容尽致,尽态极妍!最精彩的是“蛇舞” ,颈的轻摇,肩的微颤:一阵一阵的柔韧的蠕动,从右手的指尖,一直传到左手的指尖!我实在描写不出,只能借用白居易的两句诗“珠缨炫转星宿摇,花鬘斗薮龙蛇动”来包括了。
1.解释两组句中加点词的不同含义。
(4 分)A .用她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舞蹈出诗句里的离合悲欢。
(1)B •一段一段的舞蹈表演过……A •她是一只雏凤!形容尚小而功夫已深。
(2 )B •就是草木禽兽……都能形容尽致,尽态极妍!2.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说明了什么?(4 分)3.在这几段文字的描写中,作者主要运用了修辞手法,渲染出。
(5 分)4•文段⑤中的划线句若改成“如莲花般的高洁,小鹿的机警,孔雀的高傲”好不好?问什么?(5 分)5.古诗文中有很多精彩的描写歌舞的句子,除本文所引的白居易的诗外,你还能找到一两句吗?(2 分)四、拓展阅读题(23 分)甲这姑娘便立起身来,左手取了梨花筒,夹在指头缝里,便丁丁当当的敲,与那弦子声音相应;右手持了鼓棰子,凝神听那弦子的节奏。
忽羯鼓一声,歌喉遽发,字字清脆,声声宛转,,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
每句七字,每段十句,或缓或急,忽高忽低;其中转换腔调之处,百变不穷,觉一切歌曲腔调俱出其下,以为观止矣。
乙致乌兰诺娃——看芭蕾舞《小夜曲》后作像云一样柔软,像风一样轻,比月亮更明亮,比夜更宁静——人体在太空里游行;不是天上的仙女,却是人间的女神。
比梦更美,比幻想更动人——是劳动创造的结晶。
1.甲文选自《老残游记》,作者是朝的。
文中的“这姑娘”指的是。
(3 分)2.甲文的体裁是,乙文的体裁是;甲文所写的内容是,乙文所写的内容是。
(4分)3.甲文中用什么修辞手法来表现姑娘的唱腔的?写出了声音的什么特点?有什么艺术效果?(4 分)4.乙文中“是劳动创造的结晶”中的“结晶”指的应该是()(2 分)A • 女神 B.人体在太空里游行 C.乌兰诺娃D•乌兰诺娃的芭蕾舞5.甲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6.你是怎么理解乙文中画线的句子的?( 3 分)7.乙文和《观舞记》在立意上的相同点是什么?( 3 分)五、中考题(7 分)1.(2006,温州,2分)某班要举办一次“文学沙龙”活动,其中有个项目是“读名著,对对子”。
现在邀请你参加这个项目的活动。
请你根据上联,完成下联。
【参考人物】孔明、悟空、武松、黛玉……上联:废寝忘食香菱苦学诗下联:2.(2006,嘉兴,5分)2006午5月,滨海市开展了以“感思母亲”为主题的活动。
请你以该市一名中学生的身份参与这项活动,相信你一定能做得很好。
(5 分)(l )请结合活动的主题,用简练的语言拟一条宣传标语以营造气氛。
(不超过20字)(2 分)(2)如果你所认识的一位母亲在教育子女方面感到困惑,请向她推荐一本相关的名著,并说说你推荐的理由。
(3 分)六、探究性学习(7 分)本文与《安塞腰鼓》同是写舞的,两文既有共同之点,也有不同之处。
请你从风格特点、文化背景、表现方法等方面作探究分析。
七、综合性学习(6 分)你阅读、观看或聆听过外国文艺作品吗?比方说舞蹈、文学、绘画、雕刻、影视、音乐等。
如果有,请举例说说你的感受。
第十九课观舞记W。
一、1. C 点拨:A项“解”应读Xie; B项“宿”应读xi u; D项“供”应读gcng。
2.D 点拨:A 项“换——幻” ;B 项“吒——咤” ;C 项“帖——贴”3. C 点拨:“息息”应为“呼吸” 。
4.(1)A 描绘B 点染(2)A 赞美B 说出点拨:要联系语境来揣摩。
如(1 )的A句,文学家用文学体裁来表达,选“描绘”最恰当。
5. B 点拨:要了解反问句的特点:肯定或否定的反问,所表达的意思恰恰相反,读懂了这一点,再确定了作者句中所表达的意思,就容易选择了。
6.(1)排比(2)比喻(3)比喻(4)比喻7.(1)肖像(外貌)描写(2)动作描写8. D 点拨:运用的是设问。
9.谢婉莹儿童文学繁星纸船点拨:现代文学常识一般掌握姓名、作品、出处、国别、代表作等。
二、 1 .印度舞蹈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台中间小桌上供奉着一尊湿婆天的舞像,两旁是燃着的两盏高脚铜灯,舞台上的气氛是静穆庄严的。
”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就是以此为背景的,表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点拨:品味课文第12段内容,理解印度舞蹈的文化背景。
2.身体、服饰、神态、心灵等。
点拨:注意关键词即可。
三、 1. (1) A动词,表演舞蹈,做出的动作。
B名词,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可以表现出人的生活、思想和感情,一般用音乐伴奏。
(2)A 名词,指形体、容貌。
B 动词,在本句中的意思是模仿、表现。
点拨:本题主要领会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的词的含义不同,词性也有变化。
2.说明了卡拉玛在舞蹈中心灵的完全投入,身心浑然一体,已不是技巧之舞,而是心灵之舞,进入到舞蹈的最高境界。
点拨:详见重点句子导析。
3.排比卡拉玛舞姿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点拨:联系《安塞腰鼓》课后练习三来体会。
4.不好。
原句中的短语才更能形象地再现舞蹈者所表现的内容,动作。
点拨:品味遣词造句的准确。
5.示例:晏几道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点拨:注意日常积累。
四、1.清刘鹗黑妞点拨:课外多阅读文学名著,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2.小说现代诗唱歌跳舞3.比喻写出了声音清脆宛转的特点。
这样写使抽象的歌声具体形象化了。
4. D 点拨:要从整体来理解。
5.侧面描写突出了演唱者技艺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