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融合教育共47页
▪ 我国大陆模式
➢ 巡回教师模式:各地方教育局的特教专员或特 校中的骨干教师充当,主要工作是指导各学校 的随班就读工作
➢ 资源教室模式:我国发达地区普遍使用的一种 教学方式。一般视随班就读学生具体情况,在 资源教室中接受不同内容和程度的个别辅导, 主要是文化知识辅导
六、学前融合教育
▪ 1.学前融合教育是指有特殊需要的0—6岁 学前儿童能真正地和其他普通儿童一起接 受学前教育机构的保育与教育(是什么)
▪ 融合教育:指让身心障碍儿童和普通儿童在一起 学习,它强调为身心障碍儿童提供正常化的教育 环境,在普通班中提供所有的特殊教育和相关服 务措施,使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融为一体
▪ 融合教育是一种用来描述障碍学生融入正常学生的 班级、学校、社区环境,参加学习和社会活动的专 业术语,其基本含义是不要把障碍儿童孤立于隔离 的、封闭的教室、学校、交通设施和居住环境之内, 主张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能真正地和正常发展的 同伴一起参加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最 大限度地发挥有特殊需要儿童的潜能
五、融合教育模式
▪ 西方融合教育模式
➢ 资源教室模式 ➢ 咨询教师模式 ➢ 巡回服务模式 ➢ 资源中心模式 ➢ 教育配对模式 ➢ 合作学习模式 ➢ 特殊教育班模式
▪ 我国融合教育模式
➢ 大陆的随班就读 ➢ 香港全校参与模式 ➢ 台湾教师不为普通班级中特殊儿童提 供直接服务,而是与普通教师教师讨论学生需要 并提供各类物品 ➢ 团队教学模式:普教教师与特教教师在教室中共 同工作以完成全部教学 ➢ 助手服务模式:助教检查学生进步、提供辅导并 向特教教师汇报学生进展,特教教师每月至少与 特儿接触一次 ➢ 有限移出式的服务模式:特殊学生必须在特定时 间去起源教室接受特殊教育,可以减轻普教教师 对特殊儿童的责任
4 普通班加资源教师 3 普通班加巡回教师 2 普通班加一个教书助手 1 普通班加很少的特殊教育服务 美国特殊儿童教育安置图示例
仅尽
在可 需 要能
时快 才
移 移
动动
三、融合教育教育理念
▪ 关注环境的适宜性——最少受限制环境 ▪ 关注个别差异——个别教学计划 ▪ 关注教育辅助需要——资源教室
四、融合教育的对象
▪ 融合教育的特点
➢ 要求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内教育所有学生, 无论他们有何种残疾,也无论残疾程度如何
➢ 要求教师与其他人员组成针对特殊需要儿童的 工作小组,提供专业支持
➢ 由一般课程和个别化教育计划构成
案例1:德国的融合教育
▪ 2019年5月3日,德国布莱梅融合教育结构。阿斯腾 儿童日托机构100名左右的幼儿,四个班级,其中 20名不同程度的残疾。一名蕾娜的女孩,由于早产 ,运动功能发生障碍,4岁的孩子看起来只有几个 月大,不会走不会站不会坐也不会说话,但智力是 正常的。在一名专职教师寸步不离的帮助下,她和 所有孩子一起游戏、生活和接受教育。虽然,她不 会说话,但从她的脸上看出她是幸福的……蕾娜是 不幸的,但她生活在实施融合教育的幼儿园却是万 幸的。
▪ 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机构NCERI提出“包容”定 义:对所有学生,包括重大残疾学生提供得到有效 服务的机会,包括得到需要补充的工具和辅助性服 务并安置到学校与其年龄相适应的班级,以使学生 在社会中像所有成员一样拥有富裕生活
▪ 1994.6.7-10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世界特殊教育需 要大会通过《萨拉曼卡宣言》和《特殊需要教育 行动纲领》提出融合教育
▪ “回归主流”是美国等教育发达国家实施特殊教育 的一种思想体系,英国称为“融合”、“一体化”
▪ 融合教育是发生在特殊教育领域某一个特定时期内 的教育形式
多
教 育 安 置 的 限 制
少
10 医院或养护机构 9 家庭辅导
8 住宿的特殊学校 7 不住宿的特殊学校
6 全天特殊班 5 特殊班加部分时间普通班
▪ 美国融合教育对象
▪ 中国的融合教育
➢ 我国多年来实施以视力残疾、听力残疾及弱智儿 童为主的隔离制特殊教育,直至1994年才在全 国范围内开始推广随班就读。随班就读是中国大 陆目前最为广泛的融合教育形式
▪ 我国融合教育对象
➢ 低视力 ➢ 重听(包括有残余听力经过康复具有一定语言
能力的) ➢ 轻度智障 ➢ 肢体残疾(基本能自理日常生活) ➢ 学习障碍(包括学习困难和功能性障碍) ➢ 言语语言障碍 ➢ 情绪障碍 ➢ 病孩 ➢ 目前大力推行的主要是:盲、聋、智障
二、融合教育的产生
▪ 人们对残疾人的态度变化 ▪ 残疾人命运变化 ▪ 教育界对残疾人的关注焦点变化
▪ 特殊儿童被安置到相对隔离的教育环境中,缺乏与 正常同伴之间的交流互动
▪ 经济发展、公平理念使人们开始质疑针对特殊儿童 的隔离教育安置方式
▪ 融合教育兴起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特教领域 将残疾儿童放在普通学校中进行“一体化”教育或 “回归主流”运动
▪ 2.学前融合教育的意义(为什么)
➢ “每个儿童都能学习”的哲学思想 ➢ 每个人都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 特殊幼儿享有普通幼儿平等的发展机会和成长空间
▪ 学前融合教育并不意味着特殊幼儿和普通幼儿 在所有时间、所有活动都必须在一起,要根据 实际情况,进行安排
3.学前融合教育的发展
▪ 布莱梅融合教育还普及到义务教育阶段。杜鹃花小 学由一个普通班和一个特殊班组成姐妹班,合用一 个套间,一扇门将两个教室有机联系起来,中间有 一宽敞的大厅供两个班级公用。平时有些课(如数 学、德育)两个班分开教学,有些课程(如手工、 音乐等)合起来开展。下课时,学生一起在大厅里 休息、游戏,残疾儿童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与正常 儿童相处。
内容导航
▪ 融合教育是什么 ▪ 融合教育的产生 ▪ 融合教育的理念 ▪ 融合教育的对象 ▪ 融合教育模式 ▪ 学前融合教育
➢ 学前融合教育发展 ➢ 学前融合教育教学策略 ➢ 学前融合教育:理想与现实 ➢ 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案例解读
一、融合教育是什么
▪ 融合:inclusive “包容”之意。1982年4月美国明 尼苏达州一次会议上桑塔格博士(Dr.E.Sontag) 首次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