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引起不良反应地分析报告材料报告材料材料

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引起不良反应地分析报告材料报告材料材料

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引起不良反应的分析报告
报告如下:
1.给药途径与药品不良反应: 从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表可看出,导致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给药途径是静脉给药,静脉给药途径相对其它途径给药,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频率最高。

首先,这是由于静脉滴注时药物直接进入人体,无首过效应,可直接作用于靶器官,作用及不良反应较口服迅速而强烈。

其次,静脉注射液的浓度及输注速度可成为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的因素。

同时,药物配制、药物的浓度、药液放置时间、滴速等也是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的因素。

临床用药应根据患者病情,遵循“能够口服不肌注,能够肌注不静滴”的原则,充分考虑患者年龄、体质、用药史,尽量避免使用静脉滴注给药而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静脉给药时要密切观察,一旦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的处理。

尽可能减少静脉给药方式,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临床使用注射剂时,应注意进行正确的操作,避免因药液配伍不当、浓度高、配置的液体放置时间过长、滴速过快等引起不良反应。

2.不良反应涉及的系统或器官及临床表现: 药品不良反应引起各系统器官症状,以心血管系统最多,单硝酸异山梨酯(ISMN)为二硝酸异山梨酯的主要生物活性代谢物,与其它
有机硝酸酯一样,主要药理作用是松弛血管平滑肌。

单硝酸异山梨酯释放氧化氮(NO),NO与内皮舒张因子相同,激活鸟苷酸环化酶,使平滑肌细胞内的环鸟苷酸(cGMP)增多,从而松弛血管平滑肌,使外周动脉和静脉扩张,对静脉的扩张作用更强。

静脉扩张使血液潴留在外周,回心血量减少,左室舒张末压和和肺毛细血管楔嵌压(前负荷)减低。

动脉扩张使外周血管阻力、收缩期动脉压和平均动脉压(后负荷)减低。

冠状动脉扩张,使冠脉灌注量增加。

用药初期可能会出现硝酸酯引起的血管扩张性头痛,通常连续使用数日后,症状可消失。

还可能出现面部潮红、眩晕、直立性低血压和反射性心动过速。

偶见血压明显降低、心动过缓、心绞痛加重和晕厥。

一般情况下,用药初期可能会出现硝酸酯引起的血管扩张性头痛,单硝酸异山梨酯的蛋白结合率<5%,平均清除半衰期为4~5小时,老年人、肝功能或肾功能损害及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清除率与健康年轻人无区别,通常连续使用数日后,或停用后10小时候,症状可消失。

3.总结:临床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医、药、护三者密切配合,认真执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及时上报,通过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评价分析,提高医务工作者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警惕性,减少和预防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为药物治疗方案提供安全、有效的保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