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荒漠化的防治(2017玲)

荒漠化的防治(2017玲)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工程建设 1% 水资源利用不 当 10% 过度农垦 27%
过度开垦
过度樵采 32%
水资源利用不当
过度放牧 30%
过度放牧
过度樵采
过度开垦
(1)过度樵采
主要发生在能源缺乏地区,人们把樵采植被作为解决 过度开垦 燃料问题的主要手段。此外,一些农民为了增加收入 ,无计划、无节制地在草原上采挖药材、发菜等。
D
6.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 ) A.河流水量更大 B.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 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 D.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 7.图示区域城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森林破坏 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 D.地面沉降
B
B
读我国新疆(土地面积166.48万㎞2)荒漠化情况 统计数据表,回答下列两题 表一 新疆的荒漠化土地类型(万㎞2)
苁蓉 ——名贵中药材 挖发菜
(1)过度放牧
主要发生在半干旱草原牧区和干旱绿洲边缘。 为求得短期的经济利益,牧民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 。目前,西北荒漠化地区的草场超载率多在 50%~150%,少数地区高达300%。
(1)过度开垦
主要发生在农垦区周围与荒漠绿洲。 “一年开草场,二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梁 ”是西北地区草场开垦的真实写照。
蒸发
盐分积聚于地表
图示:灌溉与次生盐碱化(记入笔记) 外来引水(灌溉)
灌溉区地下位上升 荒漠地区 强烈的蒸发作用
土壤中的盐分在地表积聚 土壤盐渍化
灌区放弃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不合理的灌溉:次生盐渍化 河流上游过度引水灌溉:下游荒漠化 草原区打井数量过多: 斑点状荒漠化 次生盐渍化 塔里木河下游枯死的胡杨林 掘井带来的荒漠化
恢复自然植被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
胡杨林
沙拐枣
梭梭
沙枣
4.具体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在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
免土壤盐渍化
在牧区草原 减少水井的数量,避免牲畜大量无序增长 。 : 在干旱内陆 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的水资源 :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读我国西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
1、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 A.由于过渡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植物不能生存 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D.由于有水源,以井为中心的地区农牧业活动较多而导 致地表植被破坏
D
荒漠化的成因
自然原因
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 ②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③动力条件—大风多且集中 ④气候异常 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人为原因 过度开垦 (决定作用) 水资源利用不当
土地退化
本质
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表现形式
气候异常等
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

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
类型
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红漠化
二、荒漠化的成因——以中国西北为例(干旱) 1、位置: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范围: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
北,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和内蒙古大部。
B
C
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新中 国成立以来其上游地区修建了许多水库, 几乎拦截全部河水。随 着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民勤县地表水骤减,地下水位急剧下降 ,导致胡杨、沙枣林等植被大面积死亡。肆虐的风沙,荒废的田 园,让民勤人深刻地意识到,“决不能富一阵子,后悔一辈子” 。读图,回答3~4题。

部东 400以下
近 大
降 水
50以下
距海远近 距海远 载畜量 自然景观 干湿区 农业特色 小
沙漠、戈壁 干旱和极端干 旱地区 绿洲农牧业 荒漠草原、草原 半干旱地区
草原牧业、灌溉农业
思考:根据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分析荒 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
位 置 深居 内陆
水汽 难以 到达
地 形
高原山 盆地, 南部青 藏高原
D
A.都是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B.都远离海洋,深居内陆 C.都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D.现代荒漠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
3、下列关于我国西北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C
A.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新疆高原面积坦荡 B.塔里木河为我国最长的内流河,位于准噶尔盆地内 C.灌溉农业为本区的特色,河套平原、宁夏平原被誉为 “塞外江南” D.内蒙古高原西部的草原为我国最好的草原之一, 我 国著名的三河马、三河牛就生长在这里
生物措施: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的绿洲
绿洲外围的 沙漠边缘 前沿地带
绿洲内部 (防护林网)
沙漠前沿植树造林 草原防护林 农田防护林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工程措施:主要分布在缺乏水源的地区(P23图)
包兰铁路
沙坡头
草方格沙障
草方格沙障效果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现有林地 宜林则林 宜牧则牧 绿洲边缘的 灌草林带 已荒漠化的地方 作为防护林
土地沙漠化 石质荒漠化
沙漠化:西北地区 次生盐渍化:华北平原、西北灌溉农业区 西 北 地 区 红漠化:江南丘陵
石漠化:云贵高原
【见《学》P20】
云贵高原
华 北 平 原
温带荒漠
撒哈拉
热带荒漠:回归线附近大陆的西岸
温带荒漠:大陆内部
世界荒漠化严重地区
一、荒漠化概念
发生地区
荒 漠
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
风沙 侵蚀
土 地 生 产 力 下 降
荒 漠 景
2、荒漠化的内涵
发生地区 发生原因 具体表现
荒漠化类型
干旱、 半干旱 地区 半湿 润区
人类过度 经济活动 耕地退化 土 地 退 化 气候变异等自 然因素 草地退化 林地退化 土地沙漠化 石质荒漠化
次生盐渍化
红漠化
荒漠化的类型及中国分布地区:
结论:
红色荒漠化 次生盐渍化
D C
9.图中A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 明显的土壤盐碱化问题,其产生 的主要原因是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 分不易下渗 ②气候干旱,降水 少,蒸发旺盛 ③农业耕种过程 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 式 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 ,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9~10题。
C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0.图中B处在汉朝时还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而现在 已变成一片沙漠,其人为原因是 A.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的结果 B.植被由草原向荒漠退化的结果 C.农业由耕种向畜牧转变的结果 D.人类过度开垦和放牧对植被破坏的结果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荒漠景观
荒漠景观
荒漠景观
1
2
图1 图2 图3体现了荒 漠化过程,请你用简洁 的语言对荒漠化过程进 行描述.并思考荒漠化 的实质。
3
一、荒漠化的过程
1、荒漠化发生的基本过程
土壤 植 地 中的 被 面 水分 遭 裸 水土 观 破 露 和养 流失 坏 分流 失 荒漠化是一种动态变化过程,使原来不是荒漠 的地区变为荒漠的过程。(荒漠是什么?) 荒漠化的实质: 土地退化
记入积累本

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步骤:
记入积累本
人民网2010年6月17日消息:今天是第十六个“世界防治 荒漠化和干旱日”。联合国制定了以“改良四方土壤,造福 天下众生”为主题的宣传口号。旨在诠释荒漠化与民生福祉 的关系。鼓励人们积极投身荒漠化防治工作,通过坚持不懈 的努力,维系和拓展人类生存空间。据此回答1~2题。 1.荒漠化的防治要因地制宜,在我国塔里木盆地,防治 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 A.大面积植树造林 B.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 C.退耕还草 D.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 2.有关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全球变暖对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影响不大 ②经济贫困是 影响草原生态退化的唯一原因 ③通过划分草原保护区和畜 牧区,使草原生态得以保护 ④建立牧区灾害防御系统,能 有效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A.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①④
3.民勤绿洲面临消失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 A.过度用水 B.沙漠广布C.过度放牧 D.气候干旱 4.综合治理和保护民勤环 境的合理措施有 ( ) ①放弃全部耕地 ②合理 调水 ③加强能源建设 ④ 恢复自然植被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A
D
(2009年高考海南卷)读下图,完成5~7题。 5.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 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 是( ) A.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 B.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 C.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 D.水资源分布及数量
发展林业、牧业
退耕还林 退耕还草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能源问题 营造薪炭林 解决能源 的途径 开源 新建沼气池 利用风能、太阳能
节流
推广省柴灶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薪炭林 沼气池 风力发电 太阳能
(5)控制人口增长 建立人口、 资源、环境 协调发展的生 态系统 利 于 防 治 荒 漠 化
控制人口增长 提高人口素质
a农作区
合理利用水资源
b牧区草原
c干旱内陆地区 外围:封沙育草
荒 漠 化 的 防 治 措 施
生物措施
前沿:保护、恢复、发展天然 灌草植被,营造防沙林带
利用生物措施和 防护工程措施 构建防护体系
(绿洲地区 )
形 成
内部:建立农田防护林网 拦截沙源 设置沙障工程 固阻流沙 阻挡沙丘前移
二、荒漠化的成因——中国西北为例(干旱)
2、地形: 位于第二级阶梯。东中部是辽阔坦荡 的内蒙古高原;西部是“三山夹两盆” 。
塔里木盆地
昆仑山
二、荒漠化的成因——中国西北为例(干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