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PPT课件(64页)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PPT课件(64页)


(一)职业教育专业的基本内涵
专业是指学校按照社会分工、学科分类、科学技术 和文化发展以及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分成的
学业门类。
专业
学校
制定培养目标、教 学计划,进行招生 、教学、毕业生就 业等各项工作,以 及为社会培养、输 送各类人才的依据
学生
选择学习方向学习 内容,进而形成自 己在某一专门领域 里的特长,为将来 职业活动做准备的 依据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刘佳环
2013年7月26日
学校概况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原名番禺理工学院、番禺职业技术 学院)1993年筹建,1997年9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备案,是全国首批、 广州市属第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2003年被广州市政 府确定为市属高等职业教育龙头院校。2006年12月被教育部、财政 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 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首批28 所立项建设院校之一。2009年 12月通过教育部、财政部的验 收,被正式批准为首批国家示 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职业性要求职业教育必须贴近生产、工作实际教学,
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设置以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需求方向为基准 ➢培养目标以职业功能分析为基础 ➢专业建设服务于职业需要,职业需要反馈专业改革方向
➢建立与工学结合 培养模式相适应 的教学管理体系
➢“双师”结构 ➢专兼结合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 35号)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 才培养模式和中等职业学校基本的教学制度。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 见》(教职成[2008]8号)
“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 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 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内容提要
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二、专业设置与专业群建设 三、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四、实训条件建设 五、师资队伍建设 六、专业教学管理
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 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
课程模式
➢行动导向的课程模式 ➢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师资队伍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
模式
实践教学
教学模式与 教学方法
➢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开展校内生产性实训和校外 顶岗实习
➢工学交替、任务驱 动、项目导向、顶岗 实习等
➢融“教、学、做” 为一体,强化学生能 力的培养。
二、专业设置和专业群建设
校生10448人。是广州市花园
式单位,被誉为国内最美丽的
大学之一。
学校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主,设有信息工程学院、珠宝 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工商管理系、财经系、旅游管理系、应用 外语系、机械与电子系、建筑工程系、思教部、基础课部等三院 六系两部,开设48个紧贴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和社会发展需求的 专业。目前,学校拥有玩具设计与制造等6个国家示范性重点专
专业与课程、职业、培训
专业
课程 职业 培训
➢构成专业的基本单元 ➢完成培养计划的直接方式 ➢服从于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专业划分——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需求方向专业 ➢培养目标——职业功能分析 ➢专业教学——职业资格要求 ➢专业建设 职业需要
职业教育的专业教育具有职业准备性特征,它既 要注意职业岗位群和技术领域的导向性特征,又 必须兼顾教育教学体系的规律性。既要贴近生产 、工作实际教学,又不可能与具体职业岗位要求 完全吻合。
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 习是三个关键环节。 ”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 高[2006]16号)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涵义
广义
人才培养模式则包括目标、制度、 过程与方式甚至更多要素。
狭义
是指学校为实现其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涵义
第一层级:目标体系, 主要指培养目标及规格
第二层级:内容方式体系, 主要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与手段、培养途径等;
第三层级:保障体系, 主要指教师队伍、实训基地、 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等
(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具有职业准备性特征,它既要注意职业岗 位群和技术领域的导向性特征,又必须兼顾教育教学体 系的规律性。
学校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的广州市番禺区,占地2061亩,校 舍建筑面积28.83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超过1.3亿元,图 书馆面积2.9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90.82万册、电子图书 2606GB、纸质专业期刊1183种、电子专业期刊8480种,建有29个 校内实训基地和387个
校外实训基地,现有全日制在
“要面向就业市场,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建立符合行业企业人力资源需 求、与区域经济结构相适应的专业结构。积极发展面向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就 业前景良好的专业”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 》(教职成 [2008]8号)
“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 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 要根据市场需求与专业设置情况,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 撑的专业群,辐射服务面向的区域、行业、企业和农村,增强学生的就业 能力。”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号 )
业,9个省级示范性重点专业和6个
市级示范性重点专业;15门国家级
精品课程、25门省级精品课程和40
门市级精品课程。
学校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专家2人,国家级高校教学名师2人,广东省高校教学名师7人。
学校坚持走质量、规模、效益协调发展的内涵式发展之路, 强化质量意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创新 精神和职业能力为目标,积极探索教学改革,2003年以来,共有 30项教学成果获得国家、省、市教 学成果奖,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 二等奖2项,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 奖6项、二等奖5项,广州市教 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8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