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三角形》测试卷(包含答案解析)

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三角形》测试卷(包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可以组成三角形的是( )A .1,2,4B .5,6,11C .3,3,3D .4,8,12 2.如图,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12A ∠>∠>∠B .12A ∠>∠>∠C .21A ∠>∠>∠D .21A ∠>∠>∠ 3.下列四组线段中,不可以构成三角形的是( )A .4,5,6B .1.5,2,2.5C .13,14,15D .12,3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射线AB 和射线BA 是同一条射线B .连接两点的线段叫两点间的距离C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D .七边形的对角线一共有14条5.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个数为( )①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③在同一平面内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④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⑤两点之间,线段最短.A .2B .3C .4D .5 6.下列长度(单位:cm )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13,11,12B .3,2,1C .5,12,7D .5,13,5 7.在△ABC 中,∠A =x °,∠B =(2x +10)°,∠C 的外角大小(x +40)°,则x 的值等于( ) A .15B .20C .30D .40 8.若多边形的边数由3增加到n (n 为大于3的正整数),则其外角和的度数( ) A .不变B .减少C .增加D .不能确定 9.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3,5,6B .3,2,1C .2,2,4D .3,6,10 10.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1,2,3 B .2,3,4 C .2,5,8 D .6,3,3 11.如图,在七边形ABCDEFG 中,AB ,ED 的延长线交于点O .若1,2,3,4∠∠∠∠的外角和于210°,则BOD ∠的度数为( )A .30°B .35°C .40°D .45° 12.某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其外角和的3倍,则此多边形的边数是( )A .5B .6C .7D .8 二、填空题13.如图,若∠CGE=α,则∠A+∠B+∠C+∠D+∠E+∠F=____.14.如图,△ABC 的两条中线AD 、BE 相交于点G ,如果S △ABG =2,那么S △ABC =_____.15.如图,,AE AD 分别是△ABC 的高和角平分线,且6B 3︒∠=,6C 7︒∠=则DAE ∠的度数为__.16.如图,在ABC 中,点,,D E F 分别在三边上,点E 是AC 的中点,,,AD BE CF 交于一点,283BGD AGE G BD DC S S ===,,,则ABC 的面积是________.17.如图,则∠A+∠B+∠C+∠D+∠E+∠F+∠G =_____.18.若线段AM ,AN 分别是ABC ∆的高线和中线,则线段AM ,AN 的大小关系是AM _______AN (用“≤”,“≥”或“=”填空).19.一副分别含有30°和45°的直角三角板,拼成如图,则BFD ∠的度数是______.20.如图,ABC 的角平分线OB 、OC 相交于点O ,40A ∠︒=,则BOC ∠=_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所有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个单位,A 、B 、C 均在格点上.(1)过点A 画线段BC 的垂线,垂足为E ;(2)过点A 画线段AB 的垂线,交线段CB 的延长线于点F ;(3)线段BE 的长度是点 到直线 的距离;(4)线段AE 、BF 、AF 的大小关系是 .(用“<”连接)22.如图,△ABC 中,D 为AC 上一点,且∠ADB=∠ABC=α(0°<α<180°),∠ACB 的角平分线分别交BD 、BA 于点E 、F .(1)若α=90°,判断∠BEF 和∠BFE 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2)是否存在α,使∠BEF 大于∠BFE ?如果存在,求出α的范围,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3.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C ∠和BCD ∠的平分线交于点O .(1)如果130A ∠=︒,110D ∠=︒,求BOC ∠的度数;(2)请直接写出BOC ∠与A D ∠+∠的数量关系.24.在ABC 中,,20A B C A B ∠+∠=∠∠-∠=︒,(1)求A ∠,B ,C ∠的度数;(2)ABC 按角分类,属于什么三角形ABC 按边分类,属于什么三角形? 25.如果正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比它相邻的外角的4倍多30°.(1)它是几边形?(2)这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3)求这个正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26.如图,在BCD △中,D 为BC 上一点,12∠=∠,34∠=∠,60BAC ∠=︒,求DAC ∠,ADC ∠的度数.【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C解析:C【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进行分析.【详解】解:A、1+2<4,不能构成三角形;B、5+6=11,不能构成三角形;C、3+3>3,能构成三角形;D、8+4=12,不能构成三角形.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能否组成三角形的简便方法是看较小的两个数的和是否大于最大的数.2.D解析:D【分析】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详解】解:∵∠2是△BCD的外角,∴∠2>∠1,∵∠1是△ABC的外角,∴∠1>∠A,∴21A∠>∠>∠.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练掌握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D解析:D【分析】计算较小两边的和,与最大的边比较,大于最大的边时三角形存在,依此判断即可.【详解】∵4+5>6,∴能构成三角形;∵1.5+2>2.5,∴能构成三角形;∵14+15>13,∴能构成三角形;∵<1+2=3,∴不能构成三角形;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已知线段长判断三角形的存在,熟记三角形存在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4.D解析:D【分析】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的求解,射线的定义,多边形的对角线对各小题分析判断即可得解.【详解】解:A、射线AB和射线BA是不同的射线,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两点间的距离,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七边形的对角线一共有7(73)142条,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的求解,射线的定义,多边形的对角线,熟练掌握概念是解题的关键.5.B解析:B【分析】首先判断所给命题的真假,再选出正确的选项.【详解】解:∵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①错误;∵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②正确;∵在同一平面内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③正确;∵相等的角可以是对顶角,也可以是内错角、同位角等等,∴④错误;∵连接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⑤正确;∴真命题为②③⑤,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命题的真假判断,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一个命题条件成立的情况下,结论是否一定成立来判断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是解题关键.6.A解析:A【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进行分析.【详解】解: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A、11+12>13,能组成三角形,符合题意;B、1+2=3,不能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C、5+7=12,不能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D、5+5<13,不能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能否组成三角形的简便方法是看较小的两个数的和是否大于第三个数.7.A解析:A【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解:∵∠C的外角=∠A+∠B,∴x+40=2x+10+x,解得x=15.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熟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是解题的关键.8.A解析:A【分析】利用多边形的外角和特征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因为多边形外角和固定为360°,所以外角和的度数是不变的.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多边形内角与外角的性质,容易受误导,注意多边形外角和等于360°.9.A解析:A【分析】根据三角形三边长关系,逐一判断选项,即可得到答案.【详解】A. ∵3+5>6,∴长度为3,5,6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故该选项符合题意,B. ∵1+2=3,∴长度为3,2,1的三条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 ∵2+2=4,∴长度为2,2,4的三条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 ∵3+6<10,∴长度为3,6,10的三条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三边长的关系,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是解题的关键.10.B解析:B【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即两条较短的边的长大于最长的边即可.【详解】A、1+2=3,不能构成三角形,A错误;B、2+3=5>4可以构成三角形,B正确;C、2+5=7<8,不能构成三角形,C错误;D、3+3=6,不能构成三角形,D错误.故答案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比较简单,熟记三边关系定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1.A解析:A【分析】由外角和内角的关系可求得∠1、∠2、∠3、∠4的和,由五边形内角和可求得五边形OAGFE的内角和,即可求得∠BOD.【详解】解:∵∠1、∠2、∠3、∠4的外角的角度和为210°,∴∠1+∠2+∠3+∠4+210°=4×180°,∴∠1+∠2+∠3+∠4=510°,∵五边形OAGFE内角和=(5-2)×180°=540°,∴∠1+∠2+∠3+∠4+∠BOD=540°,∴∠BOD=540°-510°=30°.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多边形的内角和,利用内角和外角的关系求得∠1、∠2、∠3、∠4的和是解题的关键.12.D解析:D【分析】利用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和外角和定理,列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根据题意,得:(n-2)×180=360×3,解得n=8.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和外角和定理,利用方程法求边数.二、填空题13.2【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表示出∠A+∠B∠D+∠E再根据邻补角表示出∠CGF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式整理即可得解【详解】解:如图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1=∠A解析:2【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表示出∠A+∠B,∠D+∠E,再根据邻补角表示出∠CGF,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式整理即可得解.【详解】解:如图,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1=∠A+∠B,∠2=∠D+∠E,∵∠3=180°-∠CGE=180°-α,∴∠1+∠F+180°-α=180°,∴∠A+∠B+∠F=α,同理:∠2+∠C+180°-α=180°,∴∠D+∠E+∠C=α,∴∠A+∠B+∠C+∠D+∠E+∠F=2α.故答案为:2α【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14.6【分析】根据DE分别是三角形的中点得出G是三角形的重心再利用重心的概念可得:2GD=AG进而得到S△ABG:S△ABD=2:3再根据AD是△ABC 的中线可得S△ABC=2S△ABD进而得到答案【详解析:6【分析】根据D,E分别是三角形的中点,得出G是三角形的重心,再利用重心的概念可得:2GD=AG进而得到S△ABG:S△ABD=2:3,再根据AD是△ABC的中线可得S△ABC=2S△ABD进而得到答案.【详解】解:∵△ABC 的两条中线AD 、BE 相交于点G ,∴2GD =AG ,∵S △ABG =2,∴S △ABD =3,∵AD 是△ABC 的中线,∴S △ABC =2S △ABD =6.故答案为:6.【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重心的概念和性质:三角形的重心是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且重心到顶点的距离是它到对边中点的距离的两倍.15.20°【分析】根据高线的定义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分别得出∠CAD=34°进而得出∠CAE 的度数进而得出答案【详解】解:∵且∴∵平分∴∵是的高∴∴∴∴故答案为:20°【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解析:20°【分析】根据高线的定义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分别得出68BAC ︒∠=,∠CAD =34°,进而得出∠CAE 的度数,进而得出答案.【详解】解:∵180B BAC C ︒∠+∠+∠=,且6B 3︒∠=,6C 7︒∠=,∴180180367668BAC B C ︒︒︒︒︒∠=-∠-∠=--=,∵AD 平分BAC ∠, ∴11683422CAD BAC ︒︒∠=∠=⨯=, ∵AE 是ABC ∆的高, ∴90AEC ︒∠=,∴90C CAE ︒∠+∠=,∴90907614CAE C ︒︒︒︒∠=-∠=-=,∴341420DAE CAD CAE ︒︒︒∠=∠-∠=-=,故答案为:20°.【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各性质定义.16.30【分析】根据部分三角形的高相等由这些三角形面积与底边的比例关系可求三角形ABC 的面积【详解】解:在和中∵∴∴∵点是的中点∴∴∴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中由于部分三角形的高相等可根据这些三角形面积的 解析:30【分析】根据部分三角形的高相等,由这些三角形面积与底边的比例关系可求三角形ABC 的面积.【详解】解:在BDG 和GDC 中,∵2BD DC =,∴2BDG GDC SS =,8BGD S =△,∴4GDC S =, ∵点E 是AC 的中点,3AGE S = ∴ 3.GEC AGE SS == ∴84315BEC BDG GDC GEC SS S S =++=++=, ∴230.ABC BEC S S ==故答案为:30.【点睛】本题中由于部分三角形的高相等,可根据这些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底边的比例关系来求三角形ABC 的面积是解题关键.17.540°【分析】连接GD 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可求解∠A+∠B+∠C+∠CDG+∠DGA =540°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结合对顶角的性质可求得∠FGD+∠EDG =∠E+∠F 进而可求解【详解】解:连解析:540°【分析】连接GD ,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可求解∠A+∠B+∠C+∠CDG+∠DGA =540°,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结合对顶角的性质可求得∠FGD+∠EDG =∠E+∠F ,进而可求解.【详解】解:连接GD ,∠A+∠B+∠C+∠CDG+∠DGA =(5﹣2)×180°=540°,∵∠1+∠FGD+∠EDG =180°,∠2+∠E+∠F =180°,∠1=∠2,∴∠FGD+∠EDG =∠E+∠F ,∴∠A+∠B+∠C+∠CDE+∠E+∠F+∠FGA =540°,故答案为54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掌握相关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18.;【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高的概念得到AM ⊥BC 根据垂线段最短判断【详解】解:如图∵线段AM 是△ABC 边BC 上的高∴AM ⊥BC 由垂线段最短可知AN≥AM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中线和高的概念掌握垂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高的概念得到AM⊥BC,根据垂线段最短判断.【详解】解:如图,∵线段AM是△ABC边BC上的高,∴AM⊥BC,由垂线段最短可知,AN≥AM,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中线和高的概念,掌握垂线段最短是解题的关键.19.15°【分析】先根据直角三角板的性质得出∠B及∠CDE的度数再由补角的定义得出∠BDF的度数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图中是一副直角三角板∴∠B=45°∠CDE=60°∴∠BDF解析:15°【分析】先根据直角三角板的性质得出∠B及∠CDE的度数,再由补角的定义得出∠BDF的度数,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图中是一副直角三角板,∴∠B=45°,∠CDE=60°,∴∠BDF=180°-60°=120°,∴∠BFD=180°-45°-120°=15°.故答案为:15°.【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知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0.【分析】根据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定义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OBC+∠OCB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BOC的度数【详解】解:∵OBOC分别是∠ABC和∠ACB的角平分线∴∠OBC+∠O解析:110︒.【分析】根据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定义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OBC+∠OCB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BOC的度数.【详解】解:∵OB 、OC 分别是∠ABC 和∠ACB 的角平分线,∴∠OBC+∠OCB= 111()222ABC ACB ABC ACB ∠+∠=∠+∠ ∵∠A=40°, ∴∠OBC+∠OCB=1(18040)2︒︒- =70°, ∴∠BOC=180°-(∠OBC+∠OCB )=180°-70°=110°.故答案是110.【点睛】 本题主要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解,熟记概念和定理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1)见解析;(2)见解析;(3)B ,AE ;(4)AE <AF <BF【分析】(1)根据垂线的做法画出图象;(2)根据垂线的做法画出图象;(3)根据点到直线距离的定义填空;(4)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直角边的大小关系,得出结果.【详解】(1)如图所示;(2)如图所示;(3) ∵BE AE ⊥,∴线段BE 的长度是点B 到直线AE 的距离,故答案是:B ,AE ;(4)∵AE 是直角三角形AEF 的直角边,AF 是直角三角形AEF 的斜边,∴AE AF <,∵BF 是直角三角形ABF 的斜边,AF 是直角三角形ABF 的直角边,∴AF BF <,∴AE AF BF <<,故答案是:AE AF BF <<.【点睛】本题考查作垂线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作垂线的方法和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和斜边的大小关系.22.(1)∠BEF=∠BFE,理由见解析;(2)存在,90°<α<180°【分析】(1)根据余角的定义得到∠DCE+∠DEC=90°,∠BCF+∠BFC=90°,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DCE=∠BCF,等量代换得到∠BEF=∠BFC,于是得到∠BEF=∠BFE;(2)根据角的和差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到结论.【详解】(1)∠BEF=∠BFE;理由:∵∠ADB=∠ABC=90°,∴∠DCE+∠DEC=90°,∠BCF+∠BFC=90°,∵CF平分∠ACB,∴∠DCE=∠BCF,∴∠DEC=∠BFC,∵∠DEC=∠BEF,∴∠BEF=∠BFC,即∠BEF=∠BFE;(2)∵∠BEF=∠EBC+∠ECB,∠BFE=∠A+∠ACF,∠ECB=∠ACF,∴∠BEF-∠BFE=(∠EBC+∠ECB)-(∠A+∠ACF)=∠EBC-∠A,∵∠EBC=∠ABC-∠ABD=α-∠ABD,∠A=180°-∠ADB-∠ABD=180°-α-∠ABD,∴∠BEF-∠BFE=(α-∠ABD)-(180°-α-∠ABD)=2α-180°,若∠BEF>∠BFE,则∠BEF﹣∠BFE>0,即2α﹣180°>0,∴α>90°,∴90°<α<180°.【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余角的性质,正确的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23.(1)120°;(2)1()2BOC A D ∠=∠+∠【分析】(1)先由四边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BC+∠DCB=120°,再由角平分线定义得出∠OBC+∠OCB=60°,最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O=120°即可;(2)方法同(1)【详解】解:(1)∵∠A+∠ABC+∠BCD+∠D=360°,且∠A+∠D=130°+110°=240°,∴∠ABC+∠BCD=360°-(∠A+∠D )=360°-240°=120°,∵OB ,OC 分别是∠ABC 和∠BCD 的平分线,∴∠OBC+∠OCB=111(221)1206220AB ABC DC C BCD B ∠+∠=⨯+∠︒=∠=︒ , ∴∠O=180°-(∠OBC+∠OCB )=180°-60°=120°; (2)1()2BOC A D ∠=∠+∠ 证明:在四边形ABCD 中,360A B C D ∠+∠+∠+∠=︒∴360()ABC DCB A D ∠+∠=︒-∠+∠∵OB ,OC 分别是∠ABC 和∠BCD 的平分线,∴∠OBC+∠OCB=1111((222)180)2ABC BCD AB D A C D CB ∠+∠=︒-∠∠=+∠∠+ ∴180(1)()2O BOC BC OCB A D ∠+∠=︒-∠=∠+∠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四边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应用,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一个角的角平分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大小相等的角.24.(1)∠A=55°,∠B=35°,∠C=90°;(2)ABC 按角分类属于直角三角形,按边分类属于不等边三角形【分析】(1)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根据方程组即可解决问题.(2)根据三角形的分类解决问题即可.【详解】(1)由题意得:20180A B C A B A B C ∠+∠=∠⎧⎪∠-∠=︒⎨⎪∠+∠+∠=︒⎩,解得:553590A B C ∠=︒⎧⎪∠=︒⎨⎪∠=︒⎩,∴∠A=55°,∠B=35°,∠C=90°;(2)∵∠C=90°,∠A=55°,∠B=35°,∴按角分类,属于直角三角形,按边分类,属于不等边三角形.【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分类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5.(1)十二边形;(2)这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为1800︒;(3)对角线的总条数为54 条.【分析】(1)设一个外角为x°,则内角为(4x+30)°,根据内角与相邻的外角是互补关系可得x+4x+30=180,解方程可得x 的值,再利用外角和360°÷外角的度数可得边数;(2)利用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即可得到答案;(3)根据n 边形有()32n n -条对角线,即可解答. 【详解】(1)设这个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为x ︒,依题意有430180x x ++=,解得30x =, 3603012︒÷︒=∴这个正多边形是十二边形.(2)这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为(122)1801800-⨯︒=︒;(3)对角线的总条数为()12312542⨯=-(条)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多边形内角与外角的知识点,此题要结合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寻求等量关系,构建方程求解即可.另外还要注意从n 边形一个顶点可以引(n-3)条对角线. 26.∠DAC=20°,∠ADC=80°【分析】设∠1=∠2=x ,再用x 表示出∠3的度数,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2+∠4的度数,进而可得出x 的值,由此得出结论.【详解】设∠1=∠2=x ,则∠3=∠4=2x ,∵∠BAC=60°,∴∠2+∠4=180°-60°=120°,即x+2x=120°,∴x=40°,即∠ADC=80°,∴∠DAC=∠BAC-∠1=60°-40°=20°.【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外角的相关知识,熟知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