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文化创意产业调研报告
2.3空间布局
2.3.1产业分布现状
近几年来,通州区文化 创意产业取得了长足进 步,呈现出高速增长态 势,初步形成了艺术品交 易、文化旅游、娱乐休 闲、印刷复制及图书出 版发行、数字音乐制作 与销售等优势行业,集 聚发展态势逐步显现, 两个市级文化创意产业 集聚区已经形成,吸引 相关文化机构和企业集 群式发展。初步形成了 以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 聚区、文化旅游区两个 大型功能区为核心,北 京出版发行物流中心、 九棵树数字音乐产业群 落等多点支撑的文化创 意产业发展格局。
成果和知识产权为核心价值, 以高新技术为重要支撑,为
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服 务,引领文化产业发展和文 化消费潮流的新兴产业。
广告 会展
艺术品 交易
设计 服务
旅游、 休闲 娱乐
2.2区位分析
通州区位于北京市东 南部,京杭大运河北 端,地处北京长安街 延长线东端,是京杭 大运河的北起点、首 都北京的东大门。 东西宽36.5公里,南 北长48公里,面积 906平方公里2010 年常住人口为129.8 万
通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
研究框架
1.背景分析 2.产业现状分析
2.1 产业定义 1.1外部发展机遇 2.2 区位分析
3.产业发展策划
3.1产业发展定位
2.3 空间布局
2.4 产业概况 1.2内部发展需求 2.5 SWOT分析 2.6重点问题分析
3.2产业发展策略
3.3重点项目策划
PART ONE
3000000 2500000
文化创意产业将成为通州支柱产业之一
通州文创产业涉及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通州“十二五”规 划重点提出“三主四新”产业发展思路,其中“四新”就包 括文化创意产业。 按照规划,“十二五”期间,通州将集中力量抓好重点园区 建设力争到“十二五”末,形成“一核二区、一线两园”的 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布局,文化创意产业GDP占到总值的 12.5%。
税金合计 (千元) 收入合计 (万元)
2000000
1500000 1000000 500000 0
资产总计 (万元)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08-2014文化创意产业税金、收入、资产总值比较
2.4产业概况
初步形成集聚发展态势
随着北京市委、市政府各项促进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的逐步落实,通 州区两个文化产业集聚区先后于2006年、2007年正式挂牌,即北 京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和北京出版发行物流中心。两个集聚区 的运转促进了通州区文化创意产业的较快发展。 北京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聚集了5000多名原创艺术家,拥 有全国最大的原创艺术家群落,对通州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创造 了良好的氛围和空间。2010年以来,先后有中国艺术品交易中心、 三辰卡通集团总部基地等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大项目签约入驻宋庄文 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在通州国际新城建设阶段,宋庄文化创意产业 集聚区将全力打造“中国·北京·中央艺术区(CAD)”的产业集群 品牌,借助北京商业核心区东扩的发展趋势,抓住新城建设带来的 机遇,全力实现宋庄从艺术到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的目标。 北京出版发行物流中心这些年紧紧围绕“打造全国出版物集散 中心”的目标,不断提高集聚区在全国出版发行业界的影响力。自 集聚区开业以来,北京市新华书店、北京新华书店首都发行所有限 公司等行业内知名的出版发行企业纷纷入驻集聚区。目前出版发行 物流中心集聚区已带动起国内外出版社、出版物向北京聚集的趋 势,该中心也成为中国出版发行经营链条上既能“集”,又能 “散”的多功能平台。
2.4产业概况
行业现处于成长期
根据行业生命周期理论,行业从出现到完全退出社会经济活动所经 历的时间以供分成四个阶段: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与衰退期。 具体的发展阶段和特点: 1、起步期 企业规模可能很小,产品类型不断发展变化。产品设计尚未成 熟,行业产品的开发相对缓慢,利润率较低,市场增长率较高。 2、成长期 该行业已经形成并快速发展。利用专利或者降低成本来设置进 入壁垒(内在规模经济),阻止竞争者进入行业。 3、成熟期 增长率降到较正常水平,相对稳定,各年销售量变动和利润增 长幅度较小,竞争更激烈。后期一些企业因投资回报率不满意而退 出行业,一小部分企业主导行业,需监控潜在兼并机会(啤酒行业)、 探索新市场(中国拖拉机出口)、研发新技术、开发具有不同特色功 能的新产品。 4、衰退期 行业生产力过剩,技术被模仿后出现的替代品充斥市场,市场 增长率严重下降,产品品种减少,行业活动水平随各公司从该行业 退出而下降,该行业可能不复存在或被并入另一行业。行业的存在 期比任何单一产品都要长。充分运用战略管理很重要
城市发展新区:包括通州区、顺义区、大兴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昌平区和房山区的平原地区,是 首都战略发展的新空间和推进新型城市化的重要着力区,是首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是承接产业、人口 和城市功能转移的重要区域,是首都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是都市型现代农业生产和示 范基地。 ----------《北京市主体功能区规划》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要以城市副中心建设为背景,以资源禀赋为依托,以结构优化为主线,以园区建设为抓 手,以项目落实为载体,以科技和人才为支撑,在全区兴起文化建设新热潮。工作中,要坚持市场导向、 自主创新、多元化结合、区域协调错位发展,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着力发展艺术创作与交易、文化旅游、 出版发行、数字音乐制作及交易四大主导产业,并以设计服务、影视制作与文艺演出、广告会展为辅助延 伸。同时,还要努力做好组织、体制、资金、人才和环境保障。 ----------《通州十三五规划初稿》
PART TWO
2.产业现状分析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ultural & Creative Industries
2.1产业定义
广播、电视、 电影、软件、 网络及计算机 服务 其他 辅助 服务
文化创意产业
指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根 本手段,以文化内容、创意
文化 艺术
新闻 出版
900000 800000
700000
600000 500000 400000 300000 营业额 利润总额
200000
100000 0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4产业概况
发展迅速,新兴领域发展加快
在文化创意产业九大领域中,文化艺术、软件、网络及计算 机服务、艺术品交易等新兴领域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所占比 重不断提高。2014年文化艺术领域实现收入2332.4万元, 同比增长254.5%,是文化创意产业九大领域中增长最快的 领域,占总收入比重为0.3%,与上年同期相比提高3倍,具 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领域实现收入 9317.3万元,同比增长95.3%,占总收入比重为1.2%,是上 年同期的近两倍;艺术品交易领域实现收入13034.9万元, 同比增长26.5%,超过文化创意产业收入平均增速13.3个百 分点,占总收入比重为1.7%,与上年同期相比提高0.2个百 分点 。
1.1外部发展机遇
1.1.3相关政策支持 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北京城市空间结构,采用“一区多 点、政策覆盖”的发展模式,紧扣北京市“3+3+X”文化创意产业体系,从产业门类、产业链环节和产业 发展阶段三个方面,系统梳理北京市各区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础和资源条件,规划形成“一核、一带、 两轴、多中心”的功能区空间发展格局。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建设发展规划》
1.1外部发展机遇
1.1.2区域环境条件优势
目前,京津冀已经形成了梯队产业发展模式,北京 作为政治经济中心,着力发展文化、旅游、行政管 理、商业服务业等;天津作为港口城市,主要发展 对外贸易、物资交流、制造业、工业产品加工产业 等;河北地区则以农业、重工业和制造业为主。在 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区域性的文化产业发展与 合作是区域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京津冀作为环渤 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地区,文化产业资源丰 富、文化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在京津冀区域经济 一体化的基础上,在京津冀文化产业整合上利用 “多源多用”的产业模式,发挥京津冀各自文化资 源与产业优势,建设京津冀文化产业合作示范区, 整合京津冀传统文化品牌,延伸旅游精品线 路开发, 促进京津冀文化产业向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100 254.5 198.32 2.33 9.1 6.86 15.7 9.37 95.3 37.29 13.03 34.1 0 26.5 0 0.7 -36.9 22.4 478.94 收入合计 (千万)
增速(%)
2014年文化创意产业各领域收入及增速对比
融中心业已经成为北京经济结构中的重头。北京作为 首都,将要领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它在早在2007年“十一 五”规划中就提出“将建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作为促进产
业发展的有力抓手”。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面临良好的发展
机遇。2014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初步核算实现增加值 2794.3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提高到13.1%,创历史新高。 截至2014年底,本市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已达17.1万户,同 比增长15.8%;注册资本4338.5亿元,同比增长39.4%。规 模以上法人单位实现收入11029亿元,同比增长9.5%;文创 从业人员109.7万人,同比增长2.2%。在整体经济发展进入 新常态,增速换挡的形势下,本市文化创意产业逆势上扬, 表现出较强的抗衰性。 而通州作为北京重点发展的新城之一,更是应着重发展文化 创意产业。
紧邻北京中央商务区, 西距国贸中心13公里, 北距首都机场16公里, 东距塘沽港100公里, 素有“一京二卫三通 州”之称,是环渤海 经济圈中的核心枢纽 部位。
2.3空间布局
2.3.1产业空间分析
“一核两区,一线两园” 的文创产业空间格局
“一核”为“新城核心区”,将成 为文化机构和文化设施的密集区, 在城市景观上形成历史与现代交相 辉映的文化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