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
②此时期我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空间范围大大扩大,除 东亚和东南亚外,中亚、西亚、欧洲甚至非洲都已经有较 频繁的商业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往来。
③陆海并举,海运和陆运都很发达。
④双向交流。
原因:
①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处于世界先进地位。 ②唐政府实行较为开明的对外政策。
刘
家
红海沿岸
港
非
洲
东
海
岸
明清时期:⑴对外交往频繁:郑和七次下西洋,华侨开发南洋;⑵遭受外来侵略, 明清政府领导进行反侵略斗争(抗倭、荷兰、沙俄)
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深受西洋各国欢迎。原产美洲的甘薯、玉 米、烟草等传人我国;我国的丝绸、瓷器深受西洋各国欢迎。
朝代
科技文化交流
西汉 西汉末年,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
唐朝
新罗引入中国的医学、天文、历法等科技成就;朝 鲜音乐传入中国。我国造纸术传到朝鲜、日本,印 度、大食、北非和欧洲;马球、足球,围棋等活动 传人日本;高丽乐、中亚舞蹈、西亚宗教传人我国。
唐朝
鉴真 六次东渡日本,终于到达,在日本居住十年,传播唐朝文 化
元朝 明朝
玄奘
西游天竺取经,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他的 《大唐西游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等地历史和佛 学的重要典籍
马可•波 元世祖时来华,著有《马可•波罗行纪》,此书激发了欧
罗
洲人对东方的向往。
郑和 1405~1433年,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 海沿岸,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远航,促进了我国 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
对外贸易
先以陆路贸易为 汉代虽然开辟了陆上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但由于受
主,后以海路贸 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制约,中外贸易以陆路为主。
易为主
随着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提高,唐朝时陆路贸易和
海上贸易都很发达,两宋时期,由于国内民族政权并
立,通过陆上与西方贸易受到阻碍,对外贸易以海路
为主,直至元明时期。
中国古代的对外 官方贸易大都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以加强友好往来 贸易既有官方的,为主。在官方的对外交往中,带去的是我国最精美的 也有民间的,以 工艺品、丝绸和瓷器,虽然畅销,但有不少是相赠的, 官方贸易为主 返回时不仅带回货物,而且常常有外国使臣跟随回访。
我国铸铜、制漆工艺传到朝鲜,朝鲜名马等特产运到中国; 我国铸铜、制铁技术传到日本
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朝鲜的人参等输人我国,我国的 茶叶等输入朝鲜;波斯的胡椒等输入我国,我国的瓷器等输 入波斯;纺织等技术传人大食。 越南占城稻传人我国。是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 家。
元朝同很多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
2002﹒全国 丝绸之路
2004﹒江苏 郑和下西洋
2004﹒全国 隋唐的重要港口
2004﹒全国 中日关系﹒ 2004﹒北京 隋唐中印交往
2005﹒上海 明清对外交往
2006﹒上海 唐朝与欧洲文化交流
2007﹒ 四川 丝绸之路
题型
文综 材料 单选 单选 单选 问答 单选 问答
高考命题趋势:
中共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 是改革开放”,显而易见,“对外关系”是一个 在学习中国历史时需要认真回溯与思考的课题, 也是高考命题者始终关注的课题。近年来,命题 趋势将中国的对外交往放在全球史的框架内进行 考察,并极为重视不同文化的撞击与交融。因此, 我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抉择,互利 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推动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 调整或推进与周边主要国家如日本、印度、俄罗 斯的关系,重视中美关系的全方位发展等问题, 都需要予以重视。
特点:
由开放转为闭关:清初以后,由于封建 统治阶级采取闭关政策,这些联系便逐渐 中断了,开始抗击外国侵略。
原因:
①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②中国封建制度日趋衰落 ③西方资本主义兴起
第二讲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流
目标导学:
重点掌握:
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人员往来、 对外贸易、对外交通等方面的交流。
朝代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
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
云南民族中学 张敏
整体感知:
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既包括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 与人员往来,也包括经济、科技、交通、思想与文化 的交流及其影响。本专题涉及的主要考点集中在中国 古代三个时期:两汉时期、隋唐时期与明清时期,需 要关注的主要交往国家与地区是日本、朝鲜与欧洲, 其中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是重中之重。
是主要的 ④从交往道路上:以陆路为主
原因:
①政治局面的大一统 ②交通发达 ③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隋唐时期:⑴全面开放,形成中华文化圈;⑵与新罗、日本关系密切友好; ⑶与东南亚国家、印度、波斯、大食和欧洲的东罗马进行经济文化交流; ⑷与非洲有了直接的往来。
特点:
①全面开放,影响深远。我国已经逐步形成为东方的经济 文化中心。对一些近邻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已经不仅限 于一般的来往,而是作为培养人才的中心和经济交流的中 心。
南宋 指南针经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明朝
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还介绍了西方科学知识。 《本草纲目》《天工开物》流传国外,欧洲水利技 术传人我国。
朝 人物 代
人员往来
西汉
张骞 通西域后,开通了“丝绸之路”,中国同西方的贸易开 始发展起来
东汉 甘英 公元97年,受班超委派出使大秦,到达波斯湾,为以后中 西交通发展提供了有 利条件
政治交往
东汉 日本倭奴国王、大秦王派使臣来我国;甘英出使大 秦。
唐朝 日本、大食、天竺派使者来华;我国派使臣去天竺。
元朝 亚洲、东欧、非洲等地区派使者访问大都。
我国。
清朝 对外采取闭关政策
朝代
西汉 东汉 隋唐
宋朝 元朝 明朝
经济交流
汉朝和西域沟通后,中国与西方的贸易开始发展起来,中国 的丝和丝织品远运大秦和欧洲。
第一讲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目标导学:
重点掌握三个时期:
两汉、隋唐、明清
两汉时期
两汉时期:⑴开展积极的对外交往,与东亚的朝鲜、日本、越南有了密切 联系;⑵通过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与西亚的安息和欧洲的大秦有了直接交 往;⑶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远及欧洲和非洲
特点:
①从范围上:周边国家为主,开始同欧洲往来 ②从交往形式上:既有政治,也有经济 ③从途径来看:有官方、民间两条途径,其中官方
高考地位:
在近五年高考中,几乎年年涉及本专题 内容。从考察的题型看,以选择题居多, 还包括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在全球化趋 势日益加强和对外开放日益扩大的今天, 本专题的内容极具现实意义。在文综考试 形势下极易与其它内容综合,具有很好的 切入点,故应特别关注。
近五年考点分布:
年份地区
考点题型
考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