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消费观
摘要绿色消费是一种以“绿色,自然,和谐,健康”为宗旨的新型消费模式,是指
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需求、购买和消费活动,是一种具有生态意识的、高层次的理性消费行为。
绿色消费是从满足生态需要出发,以有益健康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基本内涵,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的统称。
本文从绿色产品、环保购物、市场监管、对生存环境的保护等四个方面提出建议。
首先,绿色消费并非“消费绿色”。
真正意义上的绿色消费是指在消费活动中,不仅要保证当代人类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还要满足后代人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
绿色消费是一种全新的消费观,具有可持续性和公平性。
绿色消费的重点是“绿色生活,环保选购”。
总之绿色消费不是消费“绿色”,而是保护“绿色”。
发展绿色消费,必须有“绿色”产品。
比如出行工具,在过去,人们出行靠步行,后来慢慢有了自行车以及汽车,现如今,家庭轿车成为主要,可是使用的却还是传统燃料,释放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导致了温室效应。
新能源汽车可以有效解决这方面的环境问题,多地实施政策鼓励大家购买新能源汽车,美日德英等国,为了争取世界汽车市场的主动权,正在加紧研究新一代电动汽车和新一代太阳能汽车,有的还在研制燃氢汽车以及其他类型的绿色汽车。
绿色浪潮,已经蜂涌全球,真是人类消费和社会经济的巨大变革,正体现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在购物的时候考虑到环保,出门购物自带环保购物袋,这样可以使世界变得更加健康和安全。
①少购买一次性产品,塑料杯和塑料碟子都是我们贪图方便而破坏环境的例子,多买那些可以长久使用的物品[不要害怕洗餐具],用布做的毛巾和餐巾代替各种各样的纸巾。
②用可充电的电池,常规的电池含有镉和汞,没有安全处理的话很容易带来毒物的污染,可充电电池寿命长而且花费更少,较环保且安全。
③购买水流小的淋浴喷头,可以减少家庭50%的家庭水费支出,同时也促进了水资源的保存。
④购买简洁的日光灯,这种灯的寿命是白炽灯的10倍以上,用简洁的日光灯每替换三个白炽灯,一年内可以节省60美元和300磅的二氧化碳排放。
⑤买二手的或者翻新的物品,用二手的书可以解救树木。
还有很多种方法可以帮你减少污染,节约能源和抵抗全球气候变化,只要有一半的人按以上方法去做,它的好处是无穷的,可以造福子孙后代。
若想发展好绿色消费,就得强化市场管理,监督净化市场。
当前市场上经常出现伪劣假冒产品,以假乱真。
绿色产品中必然有很多质量差的产品,除生产经营部门严格把关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产品质量的检测和监督。
严把质量关,建立健全绿色标准,搞好绿色产品的认证工作。
除了国家环保部门等单位组织的认证委员会经过严格审查认定的以及国家另有规定的以外,任何企业,单位都不能自封为绿色商品和绿色商品。
对于非法使用绿色产品标志的赢适当予以惩处,以保护真正的绿色产品,保护消费者权益。
其次,还要美化生态环境。
开展绿色消费,决不止于发展绿色产品,还要培育一个优美的生态环境,包括绿色环境在内。
我国荒漠化的问题很严重,每年因荒漠化的危害造成的损失高达540多亿元,其中森林的砍伐是重要的原因。
因此必须大搞植树造林,大搞绿化,培育一个绿化的生态环境。
一个地区发展不能单看经济,还要注重环境的发展,优美的生态环境可以吸引外资,扩大产业的发展。
要把绿化作为广大群众的切身要求和自觉行动,成为建设文明城市的重要内容。
对保护培育生态环境的,发展绿色消费的予以奖励,以促进绿色消费的发展。
在我国,绿色消费发展存在一些问题。
消费者消费观念淡薄;市场方面产品流通渠道
不健全,绿色消费市场混乱,绿色消费品质量及诚信的不足;企业方面技术发展水平制约,绿色产品定价偏高,绿色营销不到位;政府方面对绿色产品监督力度不够,激励机制不健全,对群众的教育力度不够。
因此,我提出以下建议。
①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保证正常的市场秩序。
②,加强绿色教育,培养理性绿色消费,③,建立绿色消费体系,发展并扶持绿色产业,④,规范绿色产品的市场管理,强化企业的绿色营销,⑤,完善绿色消费税收制度,强化对非绿色产品的生产限制,⑥,强化绿色消费市场监管力度,维护绿色消费者权益,⑦,完善绿色消费的激励机制。
必须完善一切相关法律法规,我们的绿色消费才能有个很好的发展空间。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这一个特殊消费群体具有不同于其他人的消费观念。
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大学生的消费观存在很多问题,绿色消费观引导势在必行。
及时帮助大学生树立绿色消费观,对改善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建设低碳社会都具有重大意义。
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绿色消费观有利于抵制“消费主义”的侵蚀,有利于建设“三型”校园,有利于构建低碳社会。
现在大学生消费方式网络化,时尚消费超前化,且攀比心理严重。
因此学校组织或社团应加大宣传力度,开展丰富多彩的绿色消费观践行活动,使绿色消费观深入人心,学校要健全教育体系,并且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进行系统的绿色消费观教育,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进行广泛的绿色消费观宣传教育。
大学生自己也要提高自身的修养,践行绿色消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