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带状疱疹(教学示范精品课件)

带状疱疹(教学示范精品课件)


单纯疱疹
口唇疱疹
48
单纯疱疹
生殖器疱疹
49
病例分析
注意:生殖器部位的疱疹也可能是带状疱疹!
50
治疗原则
1、抗病毒 2、止痛 3、营养神经 4、防止并发症
(PHN)
51
带状疱疹的治疗措施
抗病毒
抗炎
镇痛
营养神经 局部治疗
维生素E 维生素B1 维生素B12 阿昔洛韦乳膏 炉甘石洗剂 莫匹罗星软膏
54
思考题
1、带状疱疹的发病机制?
2、带状疱疹的临床表现?
3、带状疱疹的治疗原则?
55
56
带状疱疹
Herpes Zoster
川北医学院皮肤性病学教研室 张教授
1
病例分析
一般情况 患者男,40岁 主诉 生殖器部位起 水疱5天 现病史 患者5天前感生 殖器部位不适,继之发现 外生殖器出现簇集性水疱 既往史 未问及冶游史 皮肤科情况阴茎根部可见 簇集性水疱
2
思考 您的初步诊断是什么?
A. 生殖器疱疹 genital herpes B. 带状疱疹 herpes zoster
你的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案?
3
带状疱疹
1 2 3 4 5 6
概述(Overview)
病因病机( Etiology) 临床表现( Clinical manifestation)
诊断(Diagnosis)
鉴别诊断( Differential diagnosis)
治疗(Therapy)
4
带状疱疹,祖国医学称为“缠腰火丹、 蛇串疮”,俗称“蛇缠腰”
带状疱疹比水痘传染性低
限局性带状疱疹只在出疹后至皮损结痂前有传染性
遮盖皮损后,VZV传染性会下降
9
发病机制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无或低免疫力的人群 70%水痘 30%隐性感染
潜伏带病毒者
潜伏于脊髓后根或颅神经感觉神经节
劳累过度、创伤、肿瘤、感染等(抵抗力下降)
病毒被激活 簇集性水疱
神经痛
10
带状疱疹
耳带状疱疹
播散性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PHN
不典型带状疱疹
无疹型、顿挫型、大疱型、出血型、坏疽型、 泛发型 36
眼带状疱疹
溃疡性结膜炎 溃疡性角膜炎
失明!
37
耳带状疱疹
38
耳带状疱疹
Ramsay—Hunt综合征
膝状神经节受累,同时侵犯 面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神经纤维 ,出现面瘫、耳痛、外耳道疱 疹三联征
砖形,为DNA 病毒
只有一种血清型
对体外环境抵抗力较弱
嗜神经及嗜表皮特性
人是VZV的唯一宿主
7
流行病学特征
女性多见 B
老年人
A
总发病率
1.31/1000
C
免疫功能低下者
复发率(5%)
E
D
肋间神经
8
带状疱疹的传播
带状疱疹有传染性吗?
带状疱疹皮损处含高浓度的VZV,可经空气传播, 导致易感者发生水痘
17
疱疹的特点
首先出现红色斑丘疹或丘疹 1-2天疼痛性簇集性水疱
18
疱疹的特点
3-5天后水疱转为脓疱,
部分破溃
1-2周水疱干涸、结痂
19
疱疹的特点
2-4周痂脱而愈,可遗留疤
痕或暂时性色素沉着
20
神经分布图
21
V1(三叉神经第一支)
(眼支) The first branch of the Fifth cranial nerve(V1)颅神经
V3(三叉神经第三支)
25
C3
26
T4
27
T6
28
T10
29
L3
30
头面部带状疱疹
31
颈肩部带状疱疹
32
胸背部带状疱疹
33
腰部带状疱疹
34
手部带状疱疹
35
特殊类型
眼带状疱疹
病毒侵犯三叉神经眼支,多见于老年人,疼痛剧 烈,可累及角膜形成溃疡性角膜炎( 10-25% ) 病毒侵犯面神经及听神经所致,表现为耳道或鼓膜 疱疹 指在受累的皮节外出现20个以上的皮损,主要见 于机体抵抗力严重低下的患者(凶险!) 带状疱疹皮损消退后,神经痛持续超过4周(1020%)
5
带状疱疹 概述
由潜伏在体内的水痘-带 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VZV)再激活所致的 急性病毒性传染病 临床以单侧周围神经分布 的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常 伴显著的神经痛 愈后可以获得较持久的免 疫,一般不复发
6
病因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 人疱疹病毒Ⅲ型(HHV-3)
46
鉴别诊断
1、发疹前或无疹型:与肋间神经痛、胸膜炎、阑尾炎、胆 囊炎、肾结石等鉴别 2、发疹后:与单纯疱疹鉴别 带状疱疹
分布情况 好发部位 多为单侧分布
单纯疱疹
单侧或双侧分布
沿神经节段走行(肋间神经、 好发于皮肤黏膜交界
颈神经分布节段)

有无神经痛
复发与否
明显
获得持久免疫力,极少复 发

极易复发 47
阿昔洛韦 泛昔洛韦 伐昔洛韦
NSAIDs
糖皮质激素 抗抑郁药 、抗癫痫药 阿片类
保护皮肤
神经阻滞
52
PHN治疗模式图
一线 二线 抗癫痫+三环类药 增量 增量 局部用药:
复方利多卡 因乳膏
辣椒碱软膏
三线
四线 五线
阿片类药
神经阻滞,神经电刺激 手术治疗 神经毁损
新型抗癫痫药:加巴喷丁!
53
物理治疗
红外线治疗 He-Ne 激光治疗 紫外线治疗 缓解疼痛 改善局部血循环 促进皮损干燥、结痂
22
V2(三叉神经第二支)
(上颌支) The second branch of the Fifth cranial nerve(V2)
23
三叉神经第二支受侵犯 导致上腭黏膜水疱及糜烂
24

(下颌支)Mandibular branch of the Fifth cranial nerve(V3)
病毒激活
在皮肤上沿着感觉 神经的通路发生串 联的簇集状水疱, 形似带状
该神经所支 配的皮肤细 胞内增殖
病毒沿感觉神 经轴索下行
12
13
发病诱因
老年人
恶性肿瘤放疗和化疗源自官移植激素治疗HIV感染
14
好发部位
肋间神经 (53%)
颈神经(20%) 三叉神经(15%) 腰骶部神经(11%)
15
临床分期 前驱期
全身和局部感觉异常症状
疱疹期
单侧沿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的簇集性水疱
恢复期
后遗症状期
疱疹消退、结痂并脱落,残留色素沉着
疱疹消退后仍长期遗留疼痛
16
临床表现
1、皮损特点 (1)患处红斑、丘疹及水疱 (2)各簇水疱间皮肤正常 (3)皮损沿单侧周围神经带状分布 (4)多发生在身体一侧,一般不过正中线 2、自觉症状:伴有明显的神经痛 (1)时间:可在发病前、中或发病后出现 (2)性质:烧灼样、电击样、刀割样、针刺样 (3)程度:年龄大者疼痛重,小儿及青壮年轻 3、病程及预后: 具有自限性,2-3周,老年人为3-4周,一般不复发
水痘
经呼吸道、结 膜、皮肤等处 侵入人体 先在局 部淋巴 结增殖
进入血液
VZV
皮肤发生广泛 丘疹、水疱和 脓疱
2~3周 潜伏期
随血液播散 到全身并定 位于皮肤
再入血
单核吞噬 细胞系统 大量增殖
11
带状疱疹
儿童时期 患过水痘 愈合后
病毒潜伏
脊髓后根神 经节或脑感 觉神经节中
机体免疫 力下降等 条件刺激
39
播散型带状疱疹
40
PHN的疼痛特征
41
大疱型带状疱疹
42
出血型带状疱疹
43
坏疽型带状疱疹
44
实验室检查
带状疱疹的临床表现都较典型,一般不依赖实
验室诊断 疱底刮取物涂片染色检查多核巨细胞和核内包 涵体 必要时PCR检测VZV DNA和病毒培养予以确诊
45
诊断
诊断要点
1、簇集性水疱 2、沿神经节段走行 3、单侧分布带状排列 4、伴有明显神经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