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德国现代设计发展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15页PPT文档
德国现代设计发展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15页PPT文档
乌尔姆设计学院的目的是培养工业产品设计师和其他现代设计师, 提高工业产品设计、建筑设计、平面设计等等的总体水平。乌尔姆要求 学生必须接受科学技术、工业生产、社会政治三个大方面的训练,成为 企业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学生应该在掌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上, 同时还要具有尖锐视觉敏感和表达能力。乌尔姆设计教育逐渐成为一个 体系,代表了战后西德设计的最高水平,影响其他设计教育机构,也通 过这所学院密切联系的布劳恩公司而成为战后西德设计的风格。
希特勒在1933 年在纽伦堡发表文化问题的演讲,定下了纳粹文 化的基调,不久以后在纽伦堡建造的庆典性建筑中充分反映出这种 新古典主义的狂热。为了进一步打击纳粹反对的现代主义艺术,举 办了臭名昭著的黑画展 。
纳粹政府为了标准化和一体化,因此大力推行标准化运动,这一点,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把包豪斯的理性主义理想变成了现实。
德国现代设计发展的 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第三帝国时期的德国设计状况
•重建时期的德国设计
•
•西德当代设计理论的发展
•60年代以来德国现代设计的发展
•乌尔姆设计学院
•系统设计的确立
•德国设计现状
•第三帝国时期的德国设计状况
德国的现代设计在1933 年前后开始遭到纳粹政权的扼杀,其中 最重要的一个事件就是这一年4 月份包豪斯设计学院被强行关闭。 因此,德国设计在纳粹上台以后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系统设计的确立
西德现代设计上的另外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系统设计 。早在 20 年代,格罗佩斯已经提出系统化设计的可能性想法 。系统设计 的潜台词是以有高度次序的设计来整顿混乱的人造环境,使杂乱无 章的环境变得比较具有关联和系统。它的使用首先在于创造一个基 本模数单位,在这个单位上反复发展,形成完整的系统。模数体系 是系统设计的关键。汉斯·古格洛特和迪特·兰姆斯在系统设计上作 出奠基作用的贡献。系统设计的观念因此可以说是由古格洛特在乌 尔姆设计学院里发展出来,由兰姆斯通过他在布劳恩公司、扎夫公 司、维索公司的设计中推广宣传出来,成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设 计特征之一。系统设计从形式上看,则采用基本单元为中心,形成 高度系统化的、高度简单化的形式,整体感非常强,但是也同时具 有冷漠和非人情味的特征。系统设计形成的完全没有装饰的形式特 征,在设计上被称作减少风格。
德国现代设计的一个特点是建筑的痕迹和建筑对于产品设计的明显影响。 德国现代主义运动的第一代和第二代大师们基本上都是建筑师出身,比如现 代主义的奠基人物沃尔特·格罗佩斯、米斯·凡德洛等等 。
多少年以来,德国人对于设计的科学技术性和艺术性双重因素始终是困惑 的。德国设计中的一对比较长期的互相依存、又互相抗衡的因素是理性主义 设计系统和艺术性、表现性设计系统的关系。德国的设计因此也就产生出完 全不同体系的两种设计风格来,一种是理性主义的、系统化的、冷漠的、工 业化的产品;另外一种则是有机形态的、人情味的、浪漫的作品。前者以德 国的布劳恩公司产品为最典型代表,而后者则可以以鲁吉·可拉尼的有机形态 式的设计为典范。德国设计界在战后开始研究的议题之一是形式与材料、形 式与加工过程的关系。
战后德国能够把理性设计、技术美学思想变成现实的关键是建 立干50 年代初期的乌尔姆设计学院。德国的设计理论的大发展 开始于20 世纪60 年代。 70 年代,德国对于设计美学的研究和 设计理论的研究进一步深人发展,这种研究活动主要是在高等 院校中进行的。70年代以来的德国设计理论研究,以及这些研 究在设计实践中的运用,对于促进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起到很 重要的作用。
前者以德国的布劳恩公司产品为最典型代表,而后者则可以以鲁吉·可 拉尼的有机形态式的设计为典范。(上图为布劳恩公司的设计产品)
•西德当代设计理论的发展
战后德国设计上的重要发展之一是设计理论的发展。。战 后一批新的青年理论家提出应用美学,或者技术美学的理论, 这是现代美学发展中的非常重要的一个贡献,第一次把设计体 现出来的形态作为美学研究的对象பைடு நூலகம்所谓技术美学,主要是衡 量产品和设计美的各种要素和可能性因素综合理论体系。美的 原则必须是在理性的、科学的基础上的发展。这种理论,对于 战后德国发展起来的技术美术原则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
•60年代以来德国现代设计的发展
60 年代以来,西德经济进人高度成熟阶段,西德开始逐渐成为强 大、发达的工业国家。在60 年代中期以来,西德设计终于放弃了工艺 美术风格传统,走向完全的现代时期。工业设计师的职业形成,造成 份工的日益精细。德国设计观念模式之一是理性观念,对于设计强调 逻辑关系和次序。由于理性的强调,设计中的体系化、逻辑化就是必 然的结果。另外一个不同的观念则把设计观点形成的重心放在设计可 能造成的社会后果上,比较更多地研究设计伦理的、社会的因果关系, 强调设计必须造成良性的伦理、社会结果。
50 年代的家具、特别是灯具和其他的家用电器用品依然是以建筑 师为主设计的,因此被称为建筑电器风格 。战后西德重要的设计人物 之一是汉斯·沙隆,沙隆应该属于本世纪初德国追寻有机风格的奠基人。 50 、60 年代以来,西德的设计师开始从各个方面尝试和探索,企图 找出自己民族和现代风格的发展方向。
战后西德重要的设计人物之一是汉斯·沙隆,他的两个重要 的建筑设计得到世界广泛的好评,一个是柏林爱乐交响乐团 的音乐厅,另外一个是卡塞尔的大都会剧院 。(上图为柏林 爱乐交响乐团的音乐厅)
学旅 研居 究美 生国 中的 心大 。师
格 罗 佩 斯 设 计 的 哈 佛 大
•乌尔姆设计学院
1949 年,平面设计家奥托·艾舍提出建立战后的新设计教育中心,他 的这个提议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1953 年乌尔姆设计学院建立,地点 在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诞生的小城市乌尔姆 。乌尔姆设计学院的最大贡献, 在于它完全把现代设计― 包括工业产品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平 面设计等等,从以前似是而非的艺术、技术之间的摆动立场完全地、坚 决地移到科学技术的基础上来,坚定地从科学技术方向来培养设计人员, 设计在这所学院内成为单纯的工科学科,因而,导致了设计的系统化、 模数化、多学科交叉化的发展 。
从总体来看,纳粹时期德国的设计是大倒退。战前德国在现代设计 方面领先干世界各国,包豪斯的试验受到全世界的注意,由于独裁 政权的迫害,这个试验不得不停止,而在30 年代末迁移到美国去了。 德国战后花费了很长的时间才逐渐取得战前的设计地位。
•重建时期的德国设计
1945 年夏天,德国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德国满目疮痍, 面临着一个被战争造成的全国大废墟,一个基本被摧毁的国民经济,重建的 任务艰难而困苦。大批重要的德国设计大师都纷纷离开德国,对干德国的设 计发展来说,无疑是非常大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