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德国现代设计

德国现代设计

德国现代设计
德国的设计具有非常悠久的发展传统。

德国是现代设计运动的发起国之一,早在本世纪初,德国的设计先驱已经从建筑设计着手,从事现代设计的探索和试验。

在纳粹取得政权之后,德国这批现代设计的先驱都基本移民到美国,从而在美国推动了现代设计的发展,造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国际主义设计的发展和兴盛,现代设计与德国是分不开的。

战后德国的设计在短短几十年中有很大的发展,1953 年联邦德国一批设计教育家在乌尔姆市成立了德国战后最重要的设计学院-乌尔姆设计学院,通过学院进行理性主义设计教育,培养出新一代工业设计师、平面设计师、建筑设计师,对于促进德国总体设计水平的提高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这所学院得到斯图加特市政府的支持,从50 年代到1968 年关闭为止,迅速完善了设计教育的体系,提出理性设计的原则,与企业联系,发展出系统设计方法,形成了所谓的“乌尔姆哲学”,它的作用有如包豪斯设计学院(Bauhaus)在战前的作用一样,不仅仅是德国现代设计的重要中心,同时对世界设计也起到推动作用。

德国著名灯具公司艾科(Erco Linghting Company) 的总经理克劳斯?容根?马克(Claus -urgen Maack)曾经说:今天所有的设计师,包括一些甚至不知道乌尔姆在什么地方的人,都在这个或者那个方面受到乌尔姆传统的影响。

到底是德国传统形成了乌尔姆,还是乌尔姆传统铸造了德国设计品味,这个问题迄今依然是理论家争议的主题之一。

把乌尔姆精神变成设计现实的是德国通用电器的重要企业布劳恩公司(Braun)。

这家公司早在50 年代就已经开始与乌尔姆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交流和设计交流关系,它的设计人员,比如汉斯? 古格洛特(Hans Gugelot)、迪特?兰(Dieter Rams)都与学院有密切的教学关系,他们建立了把学院的思想灌输到布劳恩产品设计的渠道,在设计中灌输了乌尔姆强调的人体工程学原则,从而发展出高度理性化、高度秩序化的产品,影响德国其他企业的设计,继而影响到其他西方国家的设计。

现在的工业设计,无论是美国还是香港的产品,都具有明显的人体工程学人一机适应的特点,这应该说是乌尔姆一布劳恩体系的成功。

促进这个原则的最主要人物就是布劳恩公司的设计领导迪特.兰姆斯。

兰姆斯不是独一无二的设计家,德国长期以来强调设计中的功能主义原则,强调设计的民主特色,反复提倡“好的造型”( gute form,是德国设计理论的先驱赫尔曼?穆特修斯H.Muthesius提出的),造成整整几代德国设计家对干设计责任的高度重视,因而,理性原则、人体工程原则、功能原则对他们来说是设计上天经地义的宗旨,不能因为商业主义的压力而放弃。

这与其他西方国家常常出现的那种在商业压力下放弃设计基本原则的情况大相径庭。

德国的工业企业一向以高质量的产品著称世界,德国产品代表优秀产品,德国的汽车、机械、仪器、消费产品等等,都具有非常高的品质。

这种工业生产的水平,更加提高了德国设计的水平和影响。

意大利汽车设计家乔治托?吉奥杰罗为德国汽车公司设计汽车,德国生产的意大利设计师设计的汽车,却比同一个人在意大利设计的汽车要好得多,因而显示出问题的另外一个方面:产品质量对于设计水平的促进作用。

德国不少企业都有非常杰出的设计,同时有非常杰出的质量水平,比如克鲁博公司(Krups)、艾科公司、梅里塔公司( Melitta)、西门子公司等等。

德国的汽车公司的设计与质量则更是世界著名的。

这些因素造成德国设计的坚实面貌:理性化、高质量、可靠、功能化、冷漠特征。

德国的企业在80 年代以来面临进人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

德国的设计虽然具有以上那些优点,但是以不变应万变的德国设计在以美国的“有计划的废止制度”为中心的消费主义设计原则造成的日新月异、五花八门的新形式产品面前,已经非常困窘了。

因此,出现了一些新的独立设计事务所,以为企业提供能够与美国、日本这些高度商业化的国家的设计进行竞争的服务。

其中最显著的一家设计公司,就是上面提到的“青蛙设计”。

这家公司完全放弃了
德国传统现代主义的刻板、理性、功能主义的设计原则,发挥形式主义的力量,设计出各种非常新潮的产品来,为德国的设计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

对于“青蛙设计”的这种探索,德国设计理论界是有很大争议的,其中比较多的人认为:虽然“青蛙设计”具有前卫和新潮的特点,但是,它是商业味道浓厚的美国式的设计的影响产物,或者受到前卫的、反潮流的意大利设计的影响,因此,“青蛙设计”不是德国的,不能代表德国设计的核心和实质。

这个问题依然在争论之中,而德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尝试走两条道路:一是德国式的理性主义,主要为欧洲和德国本身的市场;二是国际主义的、前卫的、商业的设计,主要为广泛的国际市场。

在平面设计方面,德国也同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德国功能主义、理性主义的平面设计也是从乌尔姆设计学院发展起来的。

乌尔姆学院的奠基人之一德国杰出的设计家奥托?艾舍在形成德国平面设计的理性风格上起到很大的作用。

他主张平面设计的理性和功能特点,强调设计应该在网格上进行,才可以达到高度秩序化的功能目的。

他的平面设计的中心是要求设计能够使使用者有最短的时间阅读,能够在阅读平面设计文字或者图形、图像时具有最高的准确性和最低的了解误差。

1972 年,艾舍为在德国慕尼黑举办的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设计全部标志,他运用自己的这个原则,设计出非常理性化的整套标志来,功能非常好。

通过奥林匹克运动会,他的平面设计理论和风格影响了德国和世界各国的平面设计行业,成为新理性主义平面设计风格的基础。

德国的几个重要的设计中心,比如杜塞尔多夫、斯图加特、科隆、法兰克福等等,都有非常强有力的平面设计集团。

这种情况,使德国的平面设计具有明快、简单、准确、高度理性化的特点,但同时也有沉闷的、缺乏个性的倾向。

德国平面设计与德国的工业产品设计一样,虽然杰出,但是毫无幽默感、毫无文化个性可言。

长期处于前民主德国内部的西柏林对于前联邦德国的这种设计原则非常不满,因为西柏林的孤立环境,造成了西柏林平面设计的特殊发展。

西柏林设计强调人情味道,强调设计的风格特点,强调个性和文化品味,具有艺术的、幽默的特色,在沉闷的德国设计之中,西柏林平面设计非常突出。

比较重要的西柏林平面设计家有伯纳德?斯坦恩(Bernard Stern)、斯皮克曼( Spickermann)和尼古拉?奥托等。

从西柏林平面设计的探索开始,一批以西柏林为中心的设计家创造出一个新的设计流派来,称为“新德国设计”( New German Design) ,以非正统德国理性主义为中心,他们的家具设计、室内设计、平面设计都具有生动的特点。

这场运动的精神领袖是克里斯提安?邦格拉博(christian Borngraber),他以他的设计事务所“设计工作室”( Designwerkstatt)作为宣传新设计思想的论坛,公开反对沉闷的主流德国现代设计。

他曾经说:“我反对的不是兰姆斯,而是那种说德国设计必须像兰姆斯的刻板教条。

”重要的以西柏林为中心的“新德国设计”组织和个人包括有加布利尔?康莱舍、安德里亚斯?布兰多里尼、斯提列多设计事务所等等。

这个流派的设计常常充满了放荡不羁的戏谑成份,利用一些废品组合,比如破木箱、铜管来组成家具或者其他用品,与意大利的前卫和激进设计运动的作品有相似之处。

这是德国设计中的一个非常特殊的内容。

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统一以后,前联邦德国的设计面临如何改造落后的前民主德国设计问题。

前民主德国的企业水平非常低,统一以后,大部分原国有企业都变为私有,设备落后,企业管理混乱,产品设计和包装设计几十年没有变化,与先进的前联邦德国设计无法立即接轨。

统一以前,大部分前民主德国设计师都在政府的设计部门Kombinate中工作,负责为全国各种企业提供设计,是中央计划经济下的刻板设计体系,难以达到好的效果。

而政府不允许私人的设计事务所发展,几十年中,前民主德国只有非常少的独立的、私有的设计事务所,对于企业和经济发展根本起不到促进作用。

前民主德国的消费产品设计长期以来都处在拙劣地模仿前联邦德国的设计水平,但是它们没有能够超过布劳恩设计的高度,根本没有新的探索。

统一以后,一旦企业变成私有,设计就成为市场竞争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前民主德
国的设计问题变得非常严重。

目前,德国设计界正与工业界联合,设法为转型中的前民主德国产品找出一条新的折衷发展的道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