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屈光不正、斜视和弱视(眼科学课件)教学提纲
屈光不正、斜视和弱视(眼科学课件)教学提纲
3)重度> +5.00D
能被调节所代偿的那一部分远视,称为 隐性远视,在未行睫状肌麻痹验光时难 以发现。随年龄增长,调节能力下降, 被调节所代偿的隐性远视则逐渐暴露出 来。
临床表现: 视力 视疲劳 眼位偏斜 (内斜视) 眼球的变化 假性近视
诊断 注意假性近视:睫状肌麻痹剂 矫正: 凸透镜
与远视有关的几个常见问题
三、非正视眼(屈光不正 ametropia):眼调节静止
时外界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不能在视网膜黄 斑中心凹聚焦,不能产生清晰像。
近视(myopia)
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 视网膜之前。 近视眼的远点在眼前某一点。
近视的发生受遗传和环境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
近 视 眼 的 成 像 及 其 矫 正
调节越大集合也越大,两者保持协同关系。
调节时还将发生瞳孔缩小。
眼的三联动现象:调节,集合和瞳孔缩小。
正视眼的调节和集合是相互协调的 屈光不正的患者两者不协调
远视:调节>集合 近视: 集合>调节 视疲劳,内பைடு நூலகம்视及外斜视
正视、屈光不正与老视
一、婴幼儿的屈光状态和发育 正常情况下,婴幼儿出生不久都处于远视状态,随着 生长发育,逐渐趋于正视,至学龄前基本达到正视, 该过程称为“正视化” 二、正视(emmetropia) 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恰 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正视眼的远点为无限远。
4.调节、集合与瞳孔反应 (accommodation, convergence and pupil reflex)
集合 (convergence):当眼球注视近物时, 除调节作用和两侧瞳孔缩小外,还有双侧 内直肌收缩,两眼球同时内转,这种作用 称为集合。集合程度的单位是米角 (meter angle)
二、眼的调节与集合
1.调节 为看清目标,需增加晶状体的曲率, 从而增强眼的屈光力,使近距物体在视网膜 上形成清晰的像,这种为看清近距物而改变 眼的屈光力的功能称为调节。 调节基础为晶状体弹性和睫状肌功能。
2.调节幅度、调节与年龄 眼所能产生的最大 调节称为调节幅度。与年龄密切相关。青少 年调节力强。
近视分类(classification of myopia) : 按屈光成分(refractive component): 屈光性近视(refractive myopia) 轴性近视 (axial myopia) 按近视度数(degree of myopia ): 轻度近视(mild) 〈-3.00 D 中度近视 (moderate) -3.00--- -6.00D 高度近视 (high) 〉-6.00D 病理性近视和单纯性近视
四、远视(hyperopia)
当调节放松时,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 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后。远视眼的远点在眼后, 为虚焦点.
典型的远视者视远不清,视近更不清。
远 视 眼 的 成 像 及 其 矫 正
分类(Classification) :
按度数:1)低度<+3.00D
2)中度+3.00~+5.00D
眼的屈光:外界的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产 生折射,在视网膜形成清晰缩小的倒像,这 种生理功能就称为眼的屈光。
光线在界面的偏折程度,用屈光力来表达。
在眼球光学中,应用屈光度(diopter,D)作 为屈光力的单位。屈光度为焦距的倒数,即 D=1/f。
模型眼(model eyeball):简易模型眼将角 膜和晶体分别简化为单一球面。
1. 屈光性弱视
一般发生在高度远视且在6岁前未给 予适当矫正的儿童,通过检查及早发现 并完全矫正,同时行适当的弱视训练可 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2. 内斜
远视者未进行屈光矫正,在远距工 作时就开始使用调节,近距工作时使用 更多的调节,产生内隐斜或内斜。如果 内斜持续存在,就会出现斜视性弱视。
3. 远视眼常伴有小眼球、浅前房,因此 远视者散瞳前要特别注意检查前房角。 另外,远视眼的眼底常可见小视乳头, 色红,边缘略不清,稍隆起,类似视乳 头炎或水肿,但矫正视力正常。
近视的病因: 内因与外因 临床表现:远视力减退、视疲劳、 眼位偏 斜(外斜视)、眼球突出
高度近视眼底改变:弧形斑、豹纹眼底、 黄斑改变(出血或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 巩膜后葡萄肿
病理性近视
并发症:晶状体混浊;玻璃体液化、混浊 和后脱离;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
眼底改变(豹纹状眼底、弧形斑等)
矫正: 1. 光学矫正(凹透镜) 原则: 以能矫正视力的最低度 数为宜 2. 屈光性手术矫正 3. OK镜
屈光不正、斜视和弱视(眼科学 课件)
眼球光学
Refraction of the eyeball
一、光与眼的屈光(light and eye) 眼球的光学系统成分由外向内为角膜、房水、 晶状体和玻璃体。 (Refractive system of eye)
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不同折射率的介质时, 光线将在界面发生偏折现象,该现象称为屈光 (refraction)。
眼球总屈光力(total diopter of the eyeball)
在调节静止状态下为58.64D,最大调节 时为70.57D。眼屈光系统中最主要的屈 光成分是角膜和晶状体,角膜的屈光力 大约为43D,晶体约为19D。晶体通过改 变曲率半径,最大可增加10—12D。
眼轴长度为24mm
模型眼进一步简化称简略眼,即将眼球 总屈光力定为60D,屈光介质的平均折 射率为1.336,前焦距-16.67mm,后焦 距22.27mm。
调节力与年龄的关系如下:
最小调节幅度=15-0.25*年龄 最大调节幅度=25-0.4*年龄 平均调节幅度=18.5-0.3*年龄
3.调节范围(accommodative range) 眼 在调节放松状态下所能看清的最远一点 称为远点。眼在极度调节时所能看清的 最近一点称为近点。远点和近点之间的 距离为调节范围。
4. 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
五、散光
眼球在不同子午线上屈光力不同,平行光线进 入眼内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焦点,而是形成两 条焦线和最小弥散斑,这种屈光状态称为散光。 散光可由角膜或晶状体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