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第三节 地貌灾害

第三章第三节 地貌灾害


2、崩塌
[崩塌]:在陡峻的山坡上,巨大的岩体、土体或碎屑层, 主要在重力作用下,常常突然发生沿坡向下急剧倾倒、崩 落现象,在坡脚处形成倒石堆或碎屑堆。称为~。 [崩塌的形成条件]: 地貌条件---坡度。由松散碎屑组成的坡地,当坡度超过 其休止角就可发生崩塌;由坚硬岩石组成的坡地,坡度要 在50-60度以上才可发生崩塌。 地质条件---岩性结构和构造。同一类岩石,由于岩性结 构和构造不同,其休止角不同。岩层的构造(包括断层面、 节理面、层面、片理面等)及其组合方式是发生崩塌的另 一个重要条件。 气候条件---在一些日温差、年温差较大的干旱、半干旱 地区,强烈的物理风化作用促使岩石风化破碎,以致产生 崩塌。
对坡麓的冲淘、坡面加积作用,以及人为的在坡地上蓄水 灌溉、建房筑路时破坏坡地稳定性等。
滑坡形态示意图
滑坡壁- 裂缝 滑坡壁
滑坡阶地 滑坡体- 裂缝
滑坡地貌实例
重 庆 武 隆 山 体 滑 坡 事 故
图 片 来 自 重 庆 晚 报
山 体 滑 坡 巨 石 堵 住 三 千 车 辆
图 片 来 源 : 华 商 报
(4)滑坡的预报和防治 预报---时间、速度、危害范围 防治---增大抗滑力与抗剪强度、减小下滑力、挡住下滑 体,具体措施: 排,排除地表水和疏干地下水,增加抗滑力 挡,修建挡工墙等建筑物,挡住下滑体;在下滑体外缘 抛石块或沙袋临时压重固脚 减,在斜坡上方刷方减重,减小下滑力 固,在滑坡体内打抗滑桩或采取措施使滑动面土体胶结, 加大抗剪强度。
(4)损失大:尽管这一灾害有缓慢性,但对人类的影响 却十分巨大。比如水土流失。 (5)可以化灾为利:与地质灾害不同,地貌灾害有直接 利用的可能性。比如,水土流失,可以直接拦截淤地。
4、影响地貌灾害的主要因素
(1)自然因素: 地形起伏----地形的起伏增强了重力作用,从而产生 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即大部分与山地有关。 气候条件----降水的季节性、冻结消融的季节性,风 速变化的季节性,使地貌灾害也具有季节性的特点,而且 一次大的气象灾害,往往诱发一些大的地貌灾害。 生物因素----植被的多少,决定着地貌灾害的多少与 强度,水土流失、沙漠化,均与地表植被的破坏有关系。
3、泥石流
[概念和分类]:山区常见的一种突发性自然灾害现象,是 由大量土、砂、石块等固体物质和水组成,并以高速前进 具有强大能量和破坏性的一种特殊洪流。 根据泥石流的物质结构和流态特点分为:
稀性泥石流:水体体积比为0.1~0.5,容重1.2~1.8t/m3, 具紊流性质,石块呈滚动 或跃移形式运动。 粘性泥石流:土体含量约为0.55~0.78,容重1.9t/m3, 即使在缓坡上也不发生散流,前锋突起,动力强大,破坏 性强。
(2)滑坡发生的前兆(异常现象) 在大滑动之前:在滑坡前缘坡角处,有堵塞多年的泉水 复活现象或泉水突然干枯;有土体出现上隆现象,是滑坡 体向前推挤的明显迹象;有岩石开裂或被剪切挤压的音响, 这种迹象反映了深部变形与破裂,动物对此非常敏感;在 滑坡体中、前部出现横向和纵向放射状裂缝,反映出滑坡 体向前推挤并受到阻碍,已经进入临滑状态;滑坡体后缘 的裂缝急剧扩大,并从裂缝中冒出热气(或冷风)。 (3)滑坡的类型 根据物质组成 堆积层滑坡、黄土滑坡、粘土滑坡、岩层滑坡
[触发因素]:暴雨、强烈的融冰化雪、爆破、地震以及人 工开挖坡角等等是引起崩塌的触发因素。
我国的滑坡、崩塌灾害的主要分布区:
1.西南地区,含云南、四川、西藏、贵州四省。为我国滑 坡、崩塌灾害分布的主要地区,类型多、规模大、频繁发 生、分布广泛、危害严重。 2、西北黄土高原地区。以黄土滑坡、崩塌广泛分布为其 显著特点。 3、东南、中南等省山地和丘陵地区。滑坡、崩塌灾害也 较多,规模较小,以堆积层滑坡、风化带破碎岩石滑坡和 岩质滑坡为主。滑坡、崩塌灾害的形成与人类工程经济活 动密切相关。 4、西藏、青海、黑龙江省北部的冻土地区,分布着与冻 融有关、规模较小的冻融堆积层滑坡、崩塌。 5、秦岭---大别山地区也是我国滑坡、崩塌灾害的分布区 之一。堆积层滑坡大量出现。
[形成的条件]:
(1)固体松散物质储备丰富; (2)坡面坡度与沟谷纵比降较大; (3)可从高强度降水或冰雪融水获得充足的水源供给。 (4)人为因素 [泥石流灾害的特点] (1)来势猛,成灾快,历时短。 (2)规模大、灾情重 (3)数量多、分布广,具有群发性
[泥石流活动过程中的特有现象]:泥石流是水与泥砂石块 相混合的流动体,由于含有大量的固体碎屑物,其运动过 程产生巨大的动能,因而不同于一般洪水,具有一些特殊 的现象。 (1)泥石流爆发之初出现短暂的断流现象与巨大的轰鸣 声。所以,出现断流、响声等现象时,已经预告了泥石流 的发生。 (2)强劲的冲刷、刨刮和侧蚀。 (3)弯道超高和遇障爬高。泥石流的直进性很强,在受 阻时,泥石流体被迫上抛,甚至龙头可越过障碍物,爬背 越岸摧毁各种目标。 (4)严重的淤埋和堵塞现象。 (5)阵流现象。主要发生在粘性泥石流中,其特征是自 泥石流开始到结束,沿途出现多次泥石流洪峰,各次出现 的时间间隔长短不一。
我国南方的水土流失
2、水土流失的原因
在自然状态下,纯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 非常缓慢,常与土壤形成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因此坡 地还能保持完整。这种侵蚀称为自然侵蚀,也称为地质侵 蚀。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特别是人类严重地破坏了坡地植 被后,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土壤破坏和土地物质的移动, 流失过程加速,即发生水土流失。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最 为严重。 (1)地质地貌条件 我国是个多山国家,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3;我 国又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的国家。山地丘陵和黄土地区 地形起伏。黄土或松散的风化壳在缺乏植被保护情况下极 易发生侵蚀。
第三节
一、概述
地貌灾害
1、定义:广义地貌灾害----由外营力作用导致的地表固
体物质运动所产生的有害过程和现象。 狭义地貌灾害----山地灾害,包括滑坡、泥石 流、崩塌等灾害过程和现象。 地貌灾害地理学:用地理学的理论、观点、方法研究地 貌灾害的学科。 与地质灾害地理学类似,着重探讨成灾的综合因素与综合 治理措施;研究地貌灾害的区域分布特点与规律。
泥石流将房屋淹没
冰 川 泥 石 流
[泥石流防治对策] 1.定点监测与预报,建立自动化泥石流观测研究站。 2.建立山地灾害综合防治系统。 3.把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工作和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 建设总体规划中。 4.在泥石流沟等运动区,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
三、水土流失
1、相关概念
土壤流失:也称为土壤侵蚀,是土壤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体在外力(水 力、风力、冻融或重力)作用下发生冲刷、剥蚀和吹蚀的 现象,通常分为水蚀、风蚀和重力侵蚀三种类型,土壤流 失主要是水蚀。即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在水流作用下,土壤被侵蚀、搬运和沉淀 的整个过程。
二、山地灾害
1、滑坡
【滑坡】由岩石,土体或碎屑堆积物构成的山坡体在 水和重力作用下沿软弱面发生整体滑落的过程称为~。 发生条件:滑坡只有在由重力引起的下滑力超过软
弱面的抗滑力时才发生。
发生因素:内在因素和诱发因素。 内在因素:包括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坡体结构和有效
临空面等。
诱发因素:包括 降水强度、地下水、地震、地表径流
(2)人为因素 人口因素----由于人口压力,导致过度开垦、放牧, 从而破坏了地表结构,导致地表物质的流动。 耕作因素----由于耕作单一,农田地表覆盖物年季变 化大,缺乏对地表的保护作用,使表土流失成为可能。 人为工程因素----人为开沟挖渠,使山坡块体失去平 衡或增加地表湿度,从而导致滑坡等灾害。 (3)自然诱发因素 地震、火山、洪水等经常是诱发地貌灾害的直接原因。
2、地貌灾害的主要类型
根据运动物质的形态分为: 块体运动灾害:滑坡、崩塌、雪崩、陷落等。 颗粒运动灾害:沙漠运移扩大、尘暴等。 液固混合运动灾害:水土流失、泥石流等。
3、地貌灾害的基本特点
(1)渐变性:爆发速度缓慢,有时也不易发现或不受重视 (2)广泛性:表现为面状灾害,广布于地表,特别是土壤 侵蚀,显现于地表每个角落。 (3)季节性:由于风力、降水等外力条件的周期性变化, 地貌灾害也有周期性即季节性。冬、春季是 沙漠扩大期,夏、秋是水土流失、泥石流爆 发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