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专题13:外力作用与地貌

微专题13:外力作用与地貌

微专题13:外力作用与地貌【考点命题规律分析】
【考点透析】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流水作用的差异
①不同河段流水作用的差异:河流上游,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如图中A;河流中游,以流水搬运、堆积作用为主,如图中B;河流下游,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如图中C。

②河流的曲流处流水作用的差
异: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如下图:
(2)风力作用的差异
在风的源地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
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

【示例】当地时间 2012年4月24日,意大利埃特纳火山再次喷发,熔岩滚滚。

埃特纳火山位于意大利西西里岛东岸,为欧洲最高活火山。

图甲表示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序号表示地质作用;图乙为某种地貌景观照片。

读图完成⑴~⑶题。

⑴图甲中的序号可以表
示意大利火山喷发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⑵与图乙中地貌景观成因类似的地质作用是
A.② B.③ C.④ D.⑤
⑶山玉指产于山上的原生矿,是海洋时期白云石大理岩遇岩浆热液作用而形成的。

新疆南部是我国重要的山玉产区,图甲中能表示山玉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⑴B⑵B⑶D
【考点经典试题训练】
[3年高考真题]
(2015•新课标I,10、11,8分)图4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

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

读图,完成1~2题。

1.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
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
2.推测1992~1997年期间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3.(2015•广东卷,6,4分)河流的河床形态,受流域内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列因素中,对河床形态影响不大的是
A.岩石性质
B.通航里程
C.地质构造
D.降水多少
(2015•北京卷,4、5,8分)图2为华北某地具备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
A.甲地陡峻,喀斯特地貌典型
B.乙地低平,泥石流灾害频发
C.丙村比丁村土层深厚
D.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浅
5.图示地区
A.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
B.山前平原受外力侵蚀作用明显
C.洪积扇面积差异取决于降水量
D.渠水通过蒸发环节参与水循环
(2014·北京文综,7,4分)下图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

读图,回答6题。

6.本次洪水()
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
B.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
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
D.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变深
(2014·安徽文综,32,4分)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

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赣江”(图b)。

图中的沙岭沙山(29.5°N附近)形成于2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

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
(脊)槽(谷)相间的地形。

读下图,完成7题。

7.沙山及沙山上垄槽相间地形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风力堆积、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风力侵蚀
C.风力堆积、风力侵蚀
D.流水堆积、流水侵蚀
(2014·浙江文综,7、8,8分)下图为我国某地沿北纬38.5°所作的地质构造、地貌剖面图,图中一般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读图完成8~9题。

10.对图中四地
地质构造成因、地貌外力作用方式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流水侵蚀
B.②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沙砾洪积
C.③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泥沙冲积
D.④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泥沙堆积
11..图中城市历史上曾是某王朝的都城,该王朝一般会选择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方修建皇家陵墓。

图中较为理想的地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013福建文综,9~10,8分)下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读图完成10~11题。

10.该沙丘位于
A.冲积扇 B.洪积平原 C.三角洲 D.河漫滩
11.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考点经典试题训练参考答案:
[3年高考真题]
1.D
2.B
【解析】
第1题,该区域外力以淤积作用为主,近海地区海水变浅,则水深2米的位置与检测距起点的距离越大,反之当海水侵蚀的速度超过泥沙的沉积速度,则两者的距离变小。

图中两者距离在1975年至1978年间,两者距离扩大,此后两者距离总体上逐渐缩小。

故当地外力作用是先淤积为主,后侵蚀为主。

D正确。

第(2)题、在1992年——1997年间两者距离持续缩小,说明海域沉积作用持续减弱,应是黄河携带入海的泥沙减小所致。

若该时间段黄河流域年平均降水量增加,黄河的水量会增大,河流输沙量增大,河口地区泥沙淤积强烈,A错;此时段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小,会导致泥沙量减少,B正确;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注入黄河的径流量会增加,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也会使黄河水量增加,故C、D错。

考点:流水作用
【名师点睛】本组试题以一幅坐标图,考查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重点考查流水作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要求学生通过正确提取图中信息,联系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地理原理,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

3.B
【解析】岩石性质、地质构造和降水多少等对河床的侵蚀程度有很大影响,进而影响河床的形态;而通航里程不会影响河水对河床的侵蚀作用,进而对河床的形态影响不大。

4.C
5.A
【解析】第4题,图示甲为花岗岩,不会形成喀斯特地貌;泥石流易发生在地势坡度较大地区,乙地低平,不易发生;从地下水位分析,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深;而丙村地势低平,所以比丁村土层深厚。

第5题,从图示地势起伏及河流的流向,判断该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南北相差不大;而山前平原地势低平,流水的沉积作用明显;洪积扇面积与地势的起伏和降水量;渠水主要用来灌溉,所以通过蒸发环节参与水循环。

6.D
【解析】第6题,三个时期河床底部沉积物的变化说明,水位上升时期底部沉积物减少,河流搬运作用增强,同时含沙量增大。

由于搬运使河床底部沉积物减少、水位加深,河流含沙量增大,导致侧蚀作用加强,河床变宽。

7.C
【解析】该地区的沙山形成于2万年前,其质地松散,应为风力堆积形成,沙山上的垄槽和当地终年盛行的偏北风有关。

8.C 9.B
【解析】第8题,①地断裂抬升,是内力作用的结果,故A项错误;②地断裂下沉,但不位于黄河干流上,故B项错误;③地断裂下沉,由黄河干流泥沙冲积而形成,故C项正确;④地断裂抬升,以侵蚀作用为主,故D项错误。

第9题,由题干可知,该王朝一般会选择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方修建皇家陵墓,图中②处土层较厚,且地势较高,是最理想的场所,故B项正确。

10.D 11.C
【解析】
第10题,图中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河流中宽谷不会出现冲积扇、三角洲和洪积扇平原,因为冲积扇一般位于河流出山口处,而洪积扇平原是指干旱地区山前地带由一系列洪积扇不断扩大伸展组合而成的平原;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口处,故沙丘在河漫滩处。

第11题,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爬升沙丘是受流水作用和风力作用形成的地貌。

爬升沙丘来源于流水输沙,中游河谷的输沙量大,在枯水期河流水位下降,河漫滩大面积出露。

在雅鲁藏布江中游的强风地段,大量沙物质在风力作用下向岸边堆移,形成岸边山坡上的沙丘。

由题干“爬升”可知,沙丘前行方向与外来作用方向相一致,排除②、④。

结合沙漠地区流动沙丘形成的有关知识来分析,沙粒在风的吹送下沿迎风坡向上运动,在顶部附近堆积后再背风坡滑落。

沙丘两侧不对称,迎风坡凸出而平缓,背风坡凹进而陡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