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地理专题外力作用与地貌

高三地理专题外力作用与地貌


二、外力作用与地貌

湿
润 、 半 湿 润 地
① 流 水 作 用


流水侵蚀地貌—— 瀑布、峡谷、喀斯特地貌 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流水沉积地貌—— 山麓冲积扇、冲积平原 (河口)三角洲


旱 、 半 干 旱 地
② 风 力 作 用

)(

纬 度 或 高 山 地
③ 冰 川 作 用


风力侵蚀地貌——风蚀沟谷、风蚀洼地、戈壁 裸岩荒漠、风蚀蘑菇、雅丹地貌
❖ ⑤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岩层形成 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岩 层形成时代。
❖ (2)地层性质:根据地层组成物质的颗粒粗 细、成分和颜色等,可以推断沉积时的环 境特征。例如,根据石灰岩地层可推知当 时为海洋环境;根据红色页岩地层可推知 当时为湿热气候;根据含煤地层可推知当 时气候温暖湿润、森林茂密。
风力沉积地貌——沙丘、黄土高原
冰川侵蚀地貌——峡湾、角峰、冰斗、U形谷、 冰蚀湖泊 波状起伏的平原(东欧平原)
冰川沉积地貌—— 冰碛湖泊(日内瓦湖,芬兰)
二、外力作用与地貌
流水侵蚀地貌——瀑布、峡湾
流水沉积地貌——冲积扇
风力侵蚀地貌——雅丹地貌
风力沉积地貌——沙丘
黄土高原的形成——风力沉积地貌 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流水侵蚀地貌
流水侵蚀地貌——喀斯特地貌、石林、溶洞
冰川侵蚀地貌
冰川侵蚀
风从哪边吹来?
三、部分外力作用方向的判定
❖ 1、风力作用方向的判定
沉积物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具有分选性
三、方向的判定
流水的沉积作用在不同 的位置形成不同的地貌 类型:在山口处形成冲 积扇,在河口处形成三 角洲,在地势平坦的地 区形成沿岸沉积平原
A.海水侵蚀、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流水侵蚀
C.化学溶蚀、风力沉积
D.地壳运动、风化作用
读下面四种地貌景观图,回答(1)~(3)题。
(1)上图中四种地貌景观形成过程中,能量主要来自
地球内部的是(D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上述四种地貌景观的成因,与岩石的性质、高温
多雨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的是( A )
A.①
B.②
C.③
D.④
(3)①~④地貌景观典型分布的地区依 次是( B )
A.青藏高原、东欧平原、云贵高原、新西兰北岛 B.云贵高原、渭河平原、准噶尔盆地、夏威夷群岛 C.云贵高原、东非大裂谷、黄土高原、亚平宁半岛 D.云贵高原、河西走廊、山东半岛、台湾岛
读等高线图,回答: N
Q
820 840
五、沉积岩的形成及意义
1、沉积岩的形成和特点
裸露岩石 风、流水、冰川、海浪 沉积岩
外力侵蚀、搬运、堆积
一层一层的沉积(层理结构) 特点
常含有化石 常见的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提问:
1、同一条河流从上游至下 游沉积物颗粒大小有何变 化?同一河段在垂直方向, 由上至下沉积物有何变化?
2、为什么岩层是分层的?
P
1、图示地区的盛行风是( B)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
❖ (3)地层厚度:地层厚度大说明在相应的地 质年代内,地壳下降快、时间长,或者是 沉积物来源丰富;地层厚度小,说明地壳 下降慢、时间短,或者是沉积物来源较少。
练习
(2011·厦门双十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 在台湾东北海岸野柳公园内,有一群海岸怪 石(右图),其中以“女王头”最为著名。但 其“玉颈”逐年变细,预计15年后将面临 “断头”危险。形成“女王头”独特外A貌的 作用是( )
V型谷分布在流水 侵蚀强烈的河流上 游的山区;“宽谷” ︺分布在地势平坦、 流速较慢的河流下 游
冲积扇
三角洲
在沙漠,冲积扇边 缘往往形成绿洲。
在我国天山山麓、太行山东部山 麓、祁连山北部山麓有较大面积 的冲积扇。
四、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与自然灾害
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自然灾害,与该种外 力作用下形成的地貌类型紧密相连,现归纳 如下: ❖ 冲积扇——泥石流 ❖ “V”型谷——滑坡、泥石流 ❖ 冲积平原——洪涝(长江中下游)、盐碱化(华 北平原) ❖ 沙丘——沙漠化
2、沉积岩岩层的判读
(1)地层的相互关系: ❖ ①若地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
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的地 质年代里地壳平稳下沉,地理环境没有 发生明显变化。
❖ ②若地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在地 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 褶皱,地层颠倒是因为地壳运动剧烈、 岩层强烈褶皱所致。
2、沉积岩岩层的判读
(1)地层的相互关系: ❖ ③若地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一
是缺失地层所代表的时代,发生地壳隆起, 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 ❖ 二是当地开始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 原沉积物被侵蚀完毕;三是当时当地气候 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 ④若上下两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 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该地地壳平稳抬升 或褶皱隆起上升,地层遭受外力侵蚀而成。 若侵蚀面上覆盖新的岩层,是因为以后该 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而成;若侵蚀 面上部为风化壳,是由于地壳上升后一直 在遭受外力风化。
外力作用与地貌
❖ 掌握流水、风力、冰川作用及实例 ❖ 理解沉积岩的形成及其地理意义
地质作用的分类
一、主要的外力作用(五种)
风力侵蚀作用 ❖ 风力作用
风力沉积作用 流水侵蚀作用 ❖ 流水作用 流水沉积作用 ❖ 冰川作用—冰川侵蚀作用
不同地区外力作用的形 式不同:滨海地带以海 浪作用为主;干旱地区 以风力作用为主;湿润、 半湿润地区以流水作用 为主;石灰岩分布地区 以流水溶蚀、沉积作用 为主;裸露地表的岩石 首先受到外力的风化作 用。
化石与古环境: 珊瑚组成的石灰岩——温暖广阔的浅海 有丰富植物化石的含煤地层——湿热的森林茂密地区 生物总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进化的。在正 常情况下,地层总是按顺序排列的,下面的岩层比上面的 岩层古老。
①地点3海拔高没有形成B层,后下沉形成C、 D层;
②地点3先形成B层,后抬升,B层被侵蚀,后 又下沉形成C、D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