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近代哲学中的经验论与唯理论
关于两者合理性与局限性的分析引言:本文讨论研究的是欧洲近代哲学中英国经验论与大陆唯理论的两者的产生和主要观点,通过对两者观点的合理性与局限性的讨论揭示二者在认识世界上的本质矛盾。
对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分析对今天人们探究世界、认识世界也具有较强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正文:
一、近代经验论与唯理论的产生及其观点
经验论在17到18世纪期间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其主要研究者多来英、法两国的哲学家,所以又被称为英国经验论。
以培根为代表的一批经验论者对经验论进行了系统的论证的研究,并坚定地认为其是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本原则。
培根强调“一切自然的知识都应求助于感觉”认为通过感性的认识和与现实事物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能获得知识,任何思维上的理性演绎的都是不能认识世界。
又比如,英国的霍布斯认为一切感觉都来自客观外在的刺激,即知识来源于经验。
此外,还有包括洛克和法国的伽森狄也对近代经验论的成型和发展进行了探讨和贡献。
经验论是在对自然科学的知识来源进行的探讨和研究,在与唯理论的斗争中,经历了由唯物主义经验论向唯心主义经验论,由可知论向不可知论的过渡。
前者主要认为人的经验来源于上帝和神的启示,渐渐变为了唯心主义。
后者则强调经过实际观察的经验是可靠的,存在就是被感知。
近代唯理论不像经验论那样,有着深厚的“家族底蕴”。
唯理论与启蒙运动紧密相联。
可以说是唯理论在广义上的含义即理性主义。
在古代,由于人们缺少认识自然的工具,对自然现象和事物存在着敬畏之心,经验主义大为盛行,像恩培多克勒就认为世界本源是水、火、土、气,这就是来源于经验的认识。
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更多的是通过对外在事物的总结和概括,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最直接、最简单的反映。
唯理论的产生源于近代资本主义和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人们发现了自然规律,并认识到感官所接收到的信息并不一定是对的。
由此,以法国的R.笛卡尔,荷兰的B.斯宾诺莎和德国的
G.W.莱布尼茨为代表的唯理论者认为自然的规律和知识是可以像几何学那样从几条清
楚明白的“自明”公理,依靠人的“天赋观念”,进行细致准确,可靠的推理得到的。
这样得到的知识才是真正正确的,依靠感觉器官和经验得到的知识和认识都是错误的。
二、两者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无论是经验论还是唯理论都属于认识论范畴,其目的是为了研究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一个注重纯粹的感觉经验,通过经验归纳法认识真理。
一个注重完全的数理推理,根据人与身俱来的“天赋观念”和“天赋原则”进行演绎推理发现普遍适用的规律。
两种观点都是自然科学产生时,人们对真理、知识正确来源的争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这种过于绝对化的认识和缺少综合性、辩证性眼光的观点必然存在着局限性。
1.经验论的合理性与局限性讨论
经验论的合理性:
①经验论从实际的角度出发认识世界,注重客观存在的意义。
经验主义最大的特
点就是实际性。
他们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实际生活中通过感性经验得到的。
②反对蒙昧主义、宗教主义,是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经验论也是自然科学发展过
程中的产物。
其本质上已经否定了宗教主义对世界的看法。
认为真理和知识不
是上帝通过《圣经》向世人宣告的东西。
真理是来源于人自身观念的认识和经
验。
从而把人们从对神的盲从和蒙昧的状态的中真正“解救”出来。
这是经验
论的进步性体现。
经验论的局限性:
①经验论在某种程度上认为世界是不可知的,宣扬不可知论。
像洛克认为人的经
验认识范围不能超出观念的范围,在观念之外的真理和知识是不可认识的。
按
照马克思的哲学观点,思维和存在是具有同一性的。
所以,世界的可知的,不
存在观念之外的知识。
尽管马克思主义也不代表着真理,但按照目前的观点,
我们姑且认为这是经验论的现代局限性。
②只注重经验,完全否定理性认识。
培根,洛克,霍布斯等人都认为,通过对实
验观察进行经验归纳分析,就足以得到真正的具有普适性的知识。
除人的感觉观察之外任何方法都不能像经验归纳法一样能得到真理。
片面夸大感性认识的作用,还没有从人文主义的余热中冷静下来。
“人的判断即一切”是经验论者的根本属性。
把感官经验做为我们认识外物和获得真理的唯一途径,贬低理性主义的意义。
认为那是脱离现实的理论。
经验主义者在倡导实际观察的同时,忽略了对自己观察的正确推理和论证。
经验论所关注的一切都是唯理论概念和公式的客观存在的体现。
2.唯理论的合理性与局限性讨论
唯理论的合理性:
①注重使用正确的认识工具去认识世界,脱离了直接的主观束缚。
可以说,数理
工具是唯理论者认识世界获得知识最强有力的武器。
任何我们感觉器官从客观
世界接受到的信息都能通过数理原理进行分解、组合从而得到一个具有客观性、稳定性、普适性的规律。
纵观西方包括东方的历史,没有哪一个学派,没有哪
一个主义能真正摆脱人的主观局限,用一种自然、客观、冰冷的工具和方法去
解释我们身边的事物的存在。
这正是唯理论的伟大和光辉之处。
②认为理性认识的知识才具有普遍的必然性。
这一点是对比经验论提出的通过经
验和观察得到的知识具有普遍性提出的。
经验论的这个观点最大的破绽在于人
不可能做到观察每一个客观物体去验证其通过经验归纳法得到的知识是否具有
普遍的必然性。
但是,忽略我们接下来要讲的脱离实际的缺点,唯理论至少能
够“自圆其说”有充分的数理证据证明演绎法的正确,证明自己通过演绎方法
得到的知识的正确。
经验论却做不到这一点。
现代社会的发展也充分证明了理
性的知识具有普遍性。
③认为人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世界,发现真理和知识。
这正击中经验论“知
识有限”的要害之处。
唯理论者的认识方法是基于一些“自明”的公理,然后
通过可靠的数理原理去获得知识,还可以通过获得知识和真理去推理出新的未
观察的知识。
这正是人主动认识世界的重要体现。
唯理论没有把认识看作是对
客观存在的被动消极的接受,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天赋观念”去认识客观存在
的知识。
唯理论的局限性:
片面夸大理性的作用,忽视实践,完全否认经验论,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在
描述唯理论的这一局限时,人们常说“经验论者光练不说,唯理论者光说不
练”。
这反映的是唯理论脱离实验的抽象推理是一种毫无意义的想象,甚至可
以被认为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
世界的本源绝不是一堆冰冷的符号,而是客
观存在的事物。
唯理论犯了舍本逐末,本末倒置的错误。
此外,唯理论在强
调理性思维的时候走了绝对化、极端化的道路。
,忽视感觉经验在认识过程中
的作用,这使其实际上没能正确的解释知识的来源问题;而把知识体系建立在纯粹的理性思维的基础上,离开了客观实际的观察和经验,片面的强调毫无现实意义的数字和符号,必然使知识体系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末.理性来源于感性的认识,又需要超越感性。
参考文献:
牛萍:“浅析唯理论与经验论的矛盾及其解决”,北京交通大学,100044,第1-6页。
李菊霞: “经验论和唯理论在哲学基本问题上的分歧”,《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 , 27 (1) ,第68-71页。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西方哲学史研究室:《经验论与唯理论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第25页,第199-201页。
W. Kohlhammer:《近代哲学史》,先刚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第2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