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时间数列分析课程
例如:某企业2008年各月产品产量资料如下表
注意:序时平均数与静态平均数的区别
序时平均数与静态平均数的区别
10 名 工 人 日 产 量
(1)性质不同(静态、动态)
日产量 x 人数 f
15
1
(2)平均的对象不同(标志、指标) 1 6
2
(3)资料依据不同
17
3
18
4
(时间数列、变量数列) xxf 17件/人
速度指标:发展速度、增长速度、 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
第二节 时间数列的水平分析指标
一、发展水平
绝对数
发展水平:指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取值,即动态数列中每项指 标数值。
最 最初 初水 水平 平
报告期水平 基期水平
中间水平
最末水平
二、平均发展水平
平均数
(一)定义:
——将不同时间的发展水平加以平均而得到的平均数。 它反映现象在一段时期的一般水平,又称为序时平均 数。
由时间数列资料可以看出,我国原油产量呈现 逐年不断增长的基本趋势。
例3:
我国2007-2010年我国居民消费支出情况
单位:亿元
时间数列与变量数列的对比:
二者形成条件不同
二构成要素不同 二者说明问题不同
工人日产量分布表
日 产 量 人数
(件)
(人)
19
20
20
27
21
80
22
63
23
10
合计
200
动态数列与分配数列的区别:
时期数列
时点数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相对数动态数列
平均数动态数列
例1 全国历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单位:亿元
例2 我国各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例3 上海职工2001 - 2005年年平均工资
单位:% 单位:元
1.绝对数:反应规模 某企业1996年—2000年增加值资料
某企业上半年职工人数统计表
2、相对数时间数列 ——由一系列同类的相对指标数值所构成
时
数列
点
数
列 间断的时点
数列
连 续 每 天 变 动 非 连 续 每 天 变 动
间隔期相等 ※
间 隔 期 不 相 等
①连续时点资料
连续每天变动的连续时点数列(即未分组资料)
a a
n 【例】某公司9月上旬每天的职工人数资料如下表,试 计算该公司9月上旬平均每天的职工人数。
单位:人
解: a
=
Σa n
=5 2 + 5 5 + 5 3 + 5 6 + 5 6 + 5 8 +6 3 +6 1 +6 6 +6 3 1 0
一、时间数列的概念 ——将表明同一现象在不同时间发展变化的某种指标
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起来所形成的数列
例: 表8-1 2000—2010年我国民总收入
单位:亿元
时间要素——现象所属时间 基本要素
数据要素——现象发展水平的指标数值
例2 我国历年原油产量资料
要素一:时间t
要素二:指标数值a
单位:亿吨
=58.3(人)
非连续每天变动的连续时点数列(即分组资料)
【例】某商品价格自4月11日起从70元降为50 元,则4月份平均价格为:
a 70105020
解:
30
5( 7 元)
通用公式为: a a f f
例如:有某企业1号—30号每天的职工人数资料:
则:1号至30号平均每天的职工人数为:
a
af f
基本原则:保证数列中各个指标的数值具有可比性。
一个数列中时间的长短应该一致;
时期数列:时期长短一致 时点数列:时点间间隔最好一致
总体范围应该一致; 经济内容必须一致:如国民收入、国内生产总值; 计算方法、计算价格、计量单位应该一致。
动态分析指标包括:
水平指标:发展水平、平均发展水平 增长量、平均增长量
【例2】某企业2008年各月产品产量资料如下表, 试计算平均每个月的产量。
解:
a
=
Σa n
= 2 0 + 3 0 + 2 2 + 3 5 + 3 8 + 2 8 + 4 5 + 3 4 + 5 0 + 5 6 + 3 7 + 5 4 1 2
= 4 4 9 =37.42(万吨)
12
(2)时点数列
连续的时点
f
时间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GDP(亿元) 21617.8 26638.1 34634.4 46622.3 58260.5
a
a1
a2
a3
a4
a5
a a18.7 1 7 37 7.6 3 5亿 2 5/4 年 元
n5
(二)序时平均数的计算
1、根据绝对数时间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 图2 中国餐饮业零售总额增长速度(2002—2012年) ❖ 数据来源: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各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
理制作。
图3 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涨跌情况
图4 2011-2013各月商用车销量
10月,商用车生产32.42万辆,环比下降7.40%,同比增长5.68%;销售 32.69万辆,环比下降4.49%,同比增长6.48%。
相对数时间数列的形成
时期数列 时期数列
时点数列 时点数列
例:
某车间第一季度计划完成程度资料
某企业第一季度工人比重资料
3、平均数时间数列 ——由一系列同类的平均数指标数值所构成
平均数时间数列的形成
时期数列 时点数列
时点数列 时期数列
例:
某企业第一季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资料
三、编制动态数列应遵循的原则
二者形成条件不同 二者构成要素不同
统计分组的基础上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基础上
各组名称和各组次数 时间和指标数值
二者说明问题不同
总体单位在不同组的分配情况
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发展变化 情况
二、 时间数列的种类
11
绝对数动态数列
动 态
派
基
生
础
数
相对数动态序列
列
平均数动态序列
时期数列 时点数列
绝对数动态数列
108 2107 5101 85 1( 06人 30
② 间断的时点数
列
(并非每天资料都掌握,有一定间隔)
A、间隔期相等的时点数列:简单算术平均法分两层
(1)根据时期数列计算
公式: a a
——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法。
n
❖ 例1:1998-200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78345、 82067、89442、95933、102398 (亿元) ,则
平均国内生产总值为
a78348520687944925931302398 5
448188596(3亿7 元 ) 5
第八章 时间数列 (动态数列) 分析指标
主
一、 动态数列的意义和种类
要
内
二、动态数列的水平指标
容
三、动态数列的速度指标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 ❖ 1。理解动态数列的概念、种类; ❖ 2。掌握动态数列的分析指标,并能熟练
进行各指标的计算。 学习的重点是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计算。
第一节 时间数列的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