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第8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 8,2007第23卷JOURNAL O F EDUCATI ONAL I NSTI TUTE OF JI LI N PROV I NCE Vo l 23(总152期)Tota lN o 152收稿日期:2007 06 15作者简介:福井启子(1953),女,日本大阪人,吉林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中日语言比较。
汉日身体部位惯用语对比福井启子(吉林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12)摘要:惯用语是人们日常交际用语的重要组成部分,身体部位名词与人们自身息息相关。
本文将通过对汉日使用身体名词惯用语的比较,来分析两国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惯用语;身体名词;汉日对比中图分类号:H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1580(2007)08 0088 03在人们的日常交际用语中,惯用语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
应用汉语词典 里惯用语的定义是: 由定型词组构成的一种熟语,已超越字面含义,而具有一种入木三分的表现力。
的确,惯用语在使用的过程中往往含有丰富的比喻引申义。
说话人选择惯用语作为表达的手段,这一行为并不是无意识的,其中包含了一种价值判断,即说话人认为惯用语可以 入木三分 地表达他的意思。
这一价值判断当然不是某一个人的主观臆断,而是人们经过长时间使用逐渐形成的,并且在形成的过程中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
所以,现代人也是在这一价值判断的影响下使用惯用语的。
美国已故的语言学教授萨皮尔(Ed w ard Sap ir)说: 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
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所谓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的习惯和信仰的总和,由它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活组织。
柏默(L.R.Pa l m er)也说: 语言的历史和文化的历史是相辅而行的,他们可以互相协助和启发。
[1](P1)由此可以看出,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通过对不同语言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到不同文化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本文主要以汉语和日语中使用身体名词的惯用语为研究对象,以调查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对这部分惯用语数量、内容及表达方式等层面的对比分析,来考察中日两国人民对身体部位的看法。
一、调查对象和范围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日本,惯用语的定义都是含混不清的,人们似乎很难给惯用语划定一个严格的界限,学界对它的评论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同样的表达方式在某些学者的笔下被定性为惯用语,而在另一些学者口中却失去了这一头衔。
因此,为了保持分析的连贯性和清晰性,本文将采用 现代汉语惯用语规范词典 中所界定的汉语惯用语的定义和用法,而日语部分则以 役立 慣用句用例新辞典 为标准。
二、调查结果(一)数量的分布1.总数的比较首先,我们分别把 现代汉语惯用语规范词典 和 役立 慣用句用例新辞典 中使用身体名词的惯用语找出来,并把它们与惯用语总量进行对比,结果如下表:汉语日语总数22732262使用身体名词的数量274(12%)550(24%)从使用身体名词的惯用语在惯用语总量中所占比率来看,日语是汉语的两倍。
同时,日语使用的身体部位种类也比汉语多(汉语37种、日语42种)。
由此可见,日本人对身体部位的关心程度要比中国人高。
2.各身体部位使用情况比较(1)我们把使用身体名词的惯用语按照身体部位的不同分类,并统计出每一类在使用身体名词的惯用语总量中所占比率。
统计结果显示,在两种语言中所占比率最高的身体部位都是眼睛(汉语9%、日语15%)。
接下来依次是:汉语:头脑(8%)、耳朵(7%)、口 嘴(6%)、手(5.1%);日语:手(10%)、口 嘴(8%)、肚子(5.4%)、脸 脸皮/身子(5%)。
汉语和日语比率排在前五位的身体部位中,有三种是相同的。
可见,对于重要的身体部位,两国人民在惯用语的使88用上有相似的地方。
(2)在这里,有一种情况需要指出,日语中 手 、 足 的概念与汉语略有不同,日语的 手 包括汉语中 手 和 手臂 胳膊 两个部分,而 足 也包括 脚 足 及 腿 两部分。
因此,为了分析的精确,我们对 手 、 手臂 胳膊 、 脚 足 以及 腿 的数据进行了重新整合计算。
我们可以发现,汉语中 手 、 脚 的比率差不多,而日语中 手 所占比率是 脚 的二倍多。
由此我们可以大胆地推断,日本人关心 手 要多于 脚 。
(3)有些身体部位在汉语中使用,但在日语中却没有使用,如:眼睑、胡子、嗓子、心窝、筋等。
而有些在日语中使用,但在汉语中却并未出现,如:旋毛、额、脸蛋、腋下、肚脐、指甲、胯、胫、膝、肝脏、肉等。
(二)意义的异同在这部分中,我们将对汉语日语惯用语所表达的意义进行对比分析。
按照切入点的不同,我们的分析将分为两个部分:1.身体名词的意义通过对 现代汉语惯用语规范词典 和 役立 慣用句用例新辞典 中使用身体名词惯用语表达意思的粗略分析,我们发现,惯用语中的身体名词所表达的意思及其功用在汉语和日语中各具特色,将两种语言的同类现象进行对比,则同与不同之处更加明显。
(1)在表示 说话 这一意思的时候,除了使用 口 嘴 以外,汉语和日语都还使用了 嘴唇 、 舌头 、 牙齿 等部位。
从统计数字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在表示 说话 这一意思的时候,日语中 口 嘴 具有突出的优势,而汉语的形势则没有那么明显,除了 口 嘴 以外, 舌头 的使用率也很高。
(2)在表达思考以及人的内心情感等意思的时候,汉语和日语都使用了 头脑 、 胸 、 肚子 、 肠 等身体部位(同时,汉语还使用了 心窝 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统计显示,在表达思考以及人的内心情感等意思的时候, 胸 、 肚子 、 肠 在两种语言中的比重相似,但 头脑 的比重相差则比较大。
日语惯用语中, 头脑 主要用来表示思考或情感等意思,而汉语惯用语中 头脑 的意义比较丰富,比方说,表示实际意义上的 头 (打破头)、表示某一方面(顾脑袋,不顾屁股)、表示人的性格(头难剃)等。
(3)汉语中用 胆 表达的意思,日语表达时使用的身体部位是 肝脏 和 胆囊 。
例如:与汉语惟一使用 胆 的惯用语 吓破胆 意思相同的日语惯用语是 肝(胆)。
而且,日语中使用 肝脏 和 胆囊 的10个惯用语中有8个表达的意思与汉语的 胆量 相关。
汉语中没使用 肝脏 的惯用语。
2.惯用语所表达的意义在这部分中,我们将以汉语惯用语为基准,根据惯用语所表达的意义在日语中找到相对应的惯用语。
例子耳朵磨出趼子 耳 胼胝 !头难剃 手 付 !∀绊住脚 足留 食肩膀硬 腕 利喝凉水也塞牙 八方塞显鼻子显眼 表 立骑脖子拉屎(1)不考虑 (没有合适的惯用语)的部分, + (身体部位相同)的数量在 + + + + + (合适的惯用语总量)中所占比重比较大的身体部位是:眼睛(48%)、耳朵(50%)、口 嘴(67%)。
看、听和说是人最基本的能力,作为人们发挥这些能力的主要载体,眼睛、耳朵和口 嘴在两种语言惯用语中具有类似的功能也就不足为奇了。
耳朵、口 嘴在惯用语中表达的意思主要是听和说,而眼睛则复杂得多。
眼睛在两种语言中所占比率都是最高的,因此人们对眼睛的重视程度也高于其他身体部位,由于在日常言语交际中经常使用,人们自然就赋予眼睛各种各样的意思,使得眼睛具有了更为广阔的表现空间,在这一点上,中日两国人民的想法不谋而合。
(2)在进行上表的统计时,我们发现了这样的现象,即汉日惯用语在使用身体部位相同、表达方式也相同的条件下,存在意思相同、相近以及意思不同两种情况。
下面将具有这一特点的惯用语单列成表(为了保证资料的全面,在这一部分中,除了 役立 慣用句用例新辞典 之外,笔者还参考了 日語慣用句詞典 ,同时,把上述两本词典没有收入,但在日常生活中具有惯用语性质和功能的表达方法也列入考虑范围之内):意思相同、相近汉语惯用语日语惯用语换脑筋(换脑瓜子)頭 切 替脸上抹黑顔 泥 塗火烧眉毛眉 火没眼珠目耳朵磨出趼子(耳朵里起趼子)耳 胼胝 !封住嘴口 封嘴巴紧口 堅舌头短舌足卡脖子首根 押擦屁股尻 拭掌上明珠掌中 玉扯后腿足 引 張拉后腿(拖后腿)足 引 張烂肠子腸 腐皮包骨骨 皮89汉语惯用语日语惯用语千里眼千里眼拨舌头閻魔 舌 抜拍胸脯胸 叩大动脉大動脈身体部位相同,表达方式相同,意思相同、相近的惯用语可能存在两种原因,一种自然是这样的现象显示了两国人们对这些身体部位在使用上有着共同的看法,另外一种,也是涉及到汉语日语渊源关系的问题,也就是说,日语在发展过程中受汉语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日语惯用语的意思和用法有很多是直接从汉语借过来的,这也是我们所谈论的这一现象的主要组成部分。
意思不同汉语惯用语日语惯用语日语惯用语释义头皮硬頭 固 死心眼儿大眼瞪小眼目 合 互相盯视没眼珠目 热衷于有鼻子有眼目鼻 (事情)有眉目嘴皮子薄唇 薄 话太多肩并肩肩 並 不相上下打屁股尻 叩 催促、鼓励屁股沉尻 重 不爱动手把手手 手 手拉着手、携手搬粗腿足 運 特意前往访问插一腿(插一杠子)足 踏 入 敢于进入摸脉搏(摸脉络)脈 取 看病身体部位相同,表达方式相同,意思却不同的现象显示了人们在使用身体部位时的微妙差别,存在这一差别的原因应该是比较复杂的,有可能是日语受汉语的影响形成了这些惯用语,但在使用的过程中意思慢慢发生变化;也有可能是文化的差异,使得人们对同样的身体部位使用同样的表达方式,却赋予了它们不同的意思。
由于篇幅、资料和笔者能力的限制,在这里我们将不展开详细论述,不过我们可以用一个汉字在两种语言中的不同释义来做一下类比。
在小学馆出版的 中日辞典 中,对 残 这个字进行解释的时候做了这样的说明:日语的 残 侧重于 剩下 的部分,而汉语的 残 则强调 欠缺 的部分。
对于同样一个汉字,意思也相似,但两种语言却有着不同的侧重点,理解时也采用了不同的视角,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反应了两国文化的差异。
而在惯用语的身上,我们也可以明显地看到这种差异。
比方说: 肩并肩 在汉语中的意思是 团结互助,共同从事某项工作 ,而日语的 肩 並 意思是 不相上下 。
所以在这个惯用语中,汉语强调的是距离的接近,而日语则看到的是高度的接近; 打屁股 在汉语中解释为 比喻给予严切的批评或处分 ,而日语的 尻 叩 意思是 催促、鼓励 。
对于同样一个动作,两种语言做出了不同的理解,汉语用重重地 打 来表示严厉责罚,而日语用轻轻地 打 来表示鼓励, 打 这个动作程度的不同决定了惯用语意思的不同。
当然这样的分析缺乏理论性,但笔者扔然希望这些简单的调查统计能对其他人产生一定的启发作用,以便能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三、结语从对惯用语的使用可以看出人们对身体部位重视程度的差别是这篇文章假设的前提,因此,我们得出的结论可能带有很大的主观性,但是我们调查统计的现象却是客观存在的,所以,这些现象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而我们的假设和结论也有待于进一步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