淹溺的现场急救及心肺复苏术
编辑课件
3
错误的急救措施:
这是因为:
1.对于清醒的溺水者或者昏迷但是呼吸脉搏尚存者,其溺水时间 比较短,肺内根本未吸入水或者仅吸入很少水,完全没必要控水 ,控水过程导致胃内容物排出,反而增加了误吸风险,有害无益 。
2.对于溺水心脏骤停者,控水造成心肺复苏延误,同样增加误吸 ,增加死亡率。
所以溺水之后不管他是清醒的、昏迷的、还是心脏骤停,
8
争分夺秒
大量实践证明: 4分钟内进行复苏者,可能一半人被救活。 4--6分钟内进行复苏者,10%被救活。 超过6分钟存活率仅4%。 超过10分钟存活率几乎为0。
编辑课件
9
四、病情评估(5~10s)
判断意识:
判断呼吸:
判断心跳:
轻拍患者双肩
观察胸腹部是否有呼
高声呼喊患者(双侧
清除口腔异物
编辑课件
12
五、开放气道(A)
仰头抬颏法
将一手小鱼际或手掌置于患者前额部, 用力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置于下颏骨 骨性部分向上抬颏。使下颌尖、耳垂 连线与地面垂直。
托颌法
将肘部支撑在患者所处的平面上,双手放置在患者头 部两侧并握紧下颌角,同时用力向上托起下颌。如果 需要进行人工呼吸,则将下颌持续上托,用拇指把口 唇分开,用面颊贴紧患者的鼻孔进行口对口呼吸。用 于颈椎有外伤患者。
CPR期间最常用的心血管活性药物,在CPR中首选 显著升高中心动脉压,增加冠状动脉和脑灌注压
使室颤由细颤转为粗颤,提高电除颤的成功率。 应用大剂量肾上腺素是禁忌或有害的 建议成人每3-5分钟应用肾上腺素1mg 儿童剂量:0.1mg/kg
编辑课件
23
八、药物复苏
(2)胺碘酮(可达龙):胺碘酮适宜于严重心功能不 全患者的治疗,应作为首选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纠正组织内酸中毒。但现在的观点认为,在心跳呼吸骤停早期,主要是由于呼吸停止所 继发的呼吸性酸中毒,如过早给予碳酸氢钠则可引起不利反应。其原因主要为以下几点:
1,短暂的碱中毒,使氧解离曲线左移,减少血红蛋白中氧的释放,加重组织的缺氧; 2,电解质平衡紊乱,降低游离钙和非游离钙之比,使血清中钾离子进入细胞内,诱发
3, 大于10ug/kg/min,α受体强烈收缩体血管和内血管,心脏负荷加大。
编辑课件
26
九、终止复苏(复苏成功)
心肺复苏有效的指征:
1、自主呼吸及心跳恢复可听到心音,触及大动脉搏动,心电 图示窦性心律、房性或交界性心律,即使为心房扑动或颤 动也是自主心跳恢复的表现。
2、瞳孔变化 散大的瞳孔回缩变小,对光反射恢复。 3、可扪及大动脉搏动。 4、收缩压达60mmHg以上。 5、发绀的面色、口唇、指甲转为红润。 6、脑功能开始好转的迹象:眼球活动,对光反射出现,手脚活动,意识逐渐
在人工通气时,患者口鼻可涌出大量泡沫状物质,此时无需浪费时间去擦抹,应抓紧时间
进行复苏。
编辑课件
16
七、胸外心脏按压(C)
按压体位: 迅速将病人摆成仰卧位。 解开病人衣领、领带以及拉链。 摆放地点:地面/硬板床。 翻身时整体转动,保护颈部。 保持身体平直、无扭曲。 救护者:跪于病人右侧。
按压手法:
以掌跟按压 两手手指跷起(扣在一起)离开胸壁
编辑课件
19
七、胸外心脏按压(C)
按压方法: 5-6
按压时上半 身前倾,腕、 肘、肩关节伸 直,以髋关节 为支点,垂直 向下用力,借 助上半身的重 力进行按压。
编辑课件
错误
20
七、胸外心脏按压(C)
按压频率: 100-120次/min 按压与放松的时间各占50%
用法:300mg,(10-15min后可追加150mg,静脉1mg/min 维持6h,0.5mg/min维持,<1200mg/24h )
(3)阿托品:不再建议在治疗无脉性心电活动/心搏停 止时常规性使用阿托品。
编辑课件
24
八、药物复苏
(4)碳酸氢钠:很长时间以来一直作为心肺复苏时的一线用药,其用药目的主要是
按压深度:5-6cm
编辑课件
21
七、胸外心脏按压(C)
为确保高品质胸部按压: 1)患者应该以仰卧位躺在硬质平面
2)肘关节伸直,上肢呈一直线,双肩正对双手,按压的方
向与胸骨垂直
3)按压速率为每分钟 100-120次
对正常体型的患者,按压幅度为5-6cm
4)每次按压后,双手放松使胸骨恢复到按压前的位置。放
编辑课件
6
三、病理生理
当患者被水淹没时之后,淹溺者起初会屏住呼吸,在这一过 程中,淹溺者会反复吞水。随着屏气的进行,淹溺者会出现 缺氧和高碳酸血症。喉痉挛反射可能会暂时地防止水进入到 肺内。然而最终这些反射会逐渐减弱,水被吸入肺内。
研究显示,无论肺内水量多少,亦或是吸入海水还是淡水, 从临床的角度并没有实质性区别,这几种情况共同之处都是 缺氧。此时逆转缺氧可以防止心搏骤停。很多淹溺患者在心 搏骤停前可因低氧而出现严重的心动过缓,此时通过给予有 效的通气以纠正低氧血症至关重要。
淹溺的现场急救 及心肺复苏术
东源县蓝口镇中心卫生院 陈梓实
编辑课件
1
错误的急救措施:
2018年5月27日,广东开平 某水上乐园一8岁男童不慎溺水 一工作人员立即对溺水小孩 实施“倒挂”急救 而后,医护紧急到场, 实施心肺复苏术后送医, 但最终经抢救无效死亡。
编辑课件
2
错误的急救措施:
每到夏季,这个倒背溺水儿童的图片就疯狂刷屏,说此法 能救人,溺水1小时都有效。而实际是,此法无效且会害 死人!
编辑课件
5
二、流行病学特点:
据WHO估计,全球每年约有37.2万人死于淹溺,意味着每 小时有40人因淹溺而亡,淹溺已成为全球意外伤害中继交 通伤害和跌落之后的第三位死亡原因。中国也是溺水高发 国家之一,每年约有5.7万人溺亡,在青少年意外伤害致 死的事故中居第一位。
一些研究显示被水淹没的时间与死亡概率直接相关。5min 死亡率为10%,10min为 56%,25min为88%,>25min接 近100%死亡率。
编辑课件
15
六、人工通气(B)
1. 每次人工呼吸的时间要1s以上(吹气)
2. 给予足够的潮气量使胸廓抬起
3. 采用按压:通气比为30:2
4. 如果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每6-8s进行 一次
通气(8-10次/分钟),通气时不中断胸外按压
5. 避免过度通气,气管插管辅助呼吸潮气量6- 7ml/kg
6. 球囊面罩通气时,潮气量500-600ml
有临床循证研究证明,将最初的2次人工呼吸增加到5次人工呼吸,可以在第一时间为患者 提供充足的氧合。欧洲复苏协会推荐首次给予5次人工呼吸,美国心脏协会和国际复苏指南 仍为2次人工呼吸。由于证据的有限性,本共识未能区分两者临床效果的优劣,但认为应对 生命体征的判断进行简化以使复苏尽快实施。
编辑课件
13
六、人工通气(B)
口对口人工呼吸:救护人站在其头部的一侧,自己深吸一口气,对着伤
病人的口(两嘴要对紧不要漏气)将气吹入,造成吸气。为使空气不从鼻孔漏 出,此时可用一手将其鼻孔捏住,一般以吹进气后,病人的胸廓稍微隆起为 最合适。然后救护人嘴离开,将捏住的鼻孔放开。这样反复进行,每分钟进 行8-10次。
(5)多巴胺:小剂量兴奋β-受体,增加心脏收缩力;大剂量兴奋α受体, 使外周血管收缩。心肺复苏时主要用于自主心跳恢复后的血压维持。 剂量:
1, 2-4ug/kg/min兴奋多巴胺受体DOA1和DOA2,扩张肾小动脉、冠状血 管、脑血管。
2, 5-10ug/kg/min直接兴奋心肌β1受体,间接作用于交感神经末稍,释 放正肾兴奋β1受体。
微弱濒临停止,此时仅仅给予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脉搏心跳即可迅速增 强。恢复呼吸后,侧卧位,立即转送医院住院治疗。 4. 昏迷,无呼吸无脉搏:即刻清理口鼻异物,开放气道(Airway)、人工 呼吸(Breathing)、胸外按压(Compression),即采用传统的A-B-C心肺 复苏急救顺序(窒息性心脏骤停,人工呼吸供氧优先)。
编辑课件
7
时间就是生命
心跳停止3秒钟 ----黑朦 心跳停止5-10秒钟----晕厥 心跳停止15秒钟 ----昏厥或抽搐 心跳停止45秒钟 ----瞳孔散大 心跳停止30秒-60秒---呼吸停止 心跳停止1-2分钟 ----瞳孔固定 心跳停止4-6分钟 ----大脑细胞不可逆损害
编辑课件
恢复。
编辑课件
27
九、终止复苏(复苏成功)
伤员苏醒后应速送医院,途中不可中断抢救,提倡边转移 、边抢救。轻度淹溺患者需在急诊室留观,中重度淹溺患 者需入ICU病房,严密监护治疗。
编辑课件
28
九、终止复苏(复苏失败)
在持续高级生命支持条件下30min以上未出现任何生命迹 象(仍无心搏及自主呼吸,瞳孔散大固定,无心电曲线心 电图表现)可考虑终止复苏。亦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延长 复苏时间。
恶性心律失常,并产生高血钠,增加血浆渗透压;
3,碳酸氢钠本身可直接抑制心脏功能,降低儿茶酚胺的活性; 4,碳酸氢钠在体内分解产生二氧化碳。
适应症:
1,有效通气及胸外心脏按压10分钟后PH 值仍低于 7.2; 2,心跳骤停前即已存在代谢性酸中毒; 3,伴有严重的高钾血症。
编辑课件
25
八、药物复苏
吸起伏。
首) 先确定现场安全!!!
评估呼吸和心跳同时编进辑课件行!
触摸颈动脉搏动。
颈动脉在喉结旁开 2~3cm。
单侧触摸、力度适中。
10
四、病情评估
1. 清醒,有呼吸有脉搏:保暖后送医院观察。 2 .昏迷(呼叫无反应),有呼吸有脉搏:清理口鼻异物,稳定侧卧位,密
切观察呼吸脉搏情况,立即送医院留观。 3. 昏迷,无呼吸有脉搏:类似“假死”状态,患者喉痉挛,无呼吸,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