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包覆脂质体的研究进展吕青志,翟光喜*,王海刚,黄兴刚(山东大学药学院,山东济南250012)摘要:包覆脂质体是一种新型的膜修饰脂质体,与普通脂质体相比,提高了脂质体体内外稳定性,延长了体内循环时间,增加了药物的靶向性。
现对各种包覆材料的特点予以评价,并对包覆脂质体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脂质体;包覆脂质体;壳聚糖;多糖中图分类号:Q94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9X(2007)02-0045-04Research Advance on Coated LiposomesLV Qing-zhi,ZHAI Guang-xi*,WANG Hai-gang,HUANG Xing-gang( 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Shangdong University,Jinan 250012, China)Abstract:Coated liposomes are a kind of surface modified liposomes which can improve the stability of liposomeseither in vivo or in vitro, prolong the circulation time in vivo by reducing the uptake of the phagocytic cells in the reticuloen-dothelial system (RES) and increase the target detection. The advance of coated liposomes and the characters of coatingmaterials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Key words:liposome; coated liposome; chitosan; polysaccharide收稿日期:2006-11-28作者简介:吕青志(1983-),女,山东烟台人,硕士研究生,药剂学专业*通讯作者:翟光喜,男,博士,副教授Tel:(0531)88382015E-mail:zhaiguangxi@yahoo.com.cn脂质体(liposome)作为药物载体,具有一定的靶向性和缓释性,能降低药物给药剂量,减轻药物毒性,提高药物的稳定性[1]。
但脂质体属微粒分散制剂,存在粒径变大、絮凝、药物渗漏等问题,口服后胃蛋白酶易吸附于磷脂表面,降解酸敏感的大分子药物;静注给药后网状内皮系统对其识别、吸收,导致体内循环时间缩短;磷脂与血中高密度脂蛋白发生脂交换并与白蛋白、调理素、抗体等作用,使脂质体破裂,包封的药物快速渗漏。
包覆脂质体(coated liposome)是一种新型的膜修饰脂质体,与普通脂质体相比,它可增加脂质体双层膜的稳定性,提高脂质体的体内外稳定性,延缓脂质体中的药物释放;能够给脂质体外层周围提供一个亲水性屏障,阻止血浆蛋白对脂质体表面的吸附,静注给药可延长脂质体在体内的循环时间,增加药物的靶向性。
常用的包覆材料有多糖(如壳聚糖、藻酸盐)及其衍生物、聚乙烯醇衍生物(PVA-R)、胶原蛋白、右旋糖苷衍生物等[2,3]。
1壳聚糖及其衍生物1.1壳聚糖壳聚糖(chitosan,CS)是甲壳素的部分脱乙酰基产物,是自然界中唯一的碱性多糖,无毒,具有生物黏附、吸收促进、酶抑制和生物可降解性。
在酸性条件下,壳聚糖带正电荷易与黏膜发生静电吸附,能打开消化道上皮间的紧密连接,增加药物的透膜吸收。
用壳聚糖包覆脂质体,阳离子型的壳聚糖与阴离子脂质体发生电荷作用,壳聚糖未完全脱乙酰化的酰基插入脂质体的脂膜中,使分子镶嵌在脂质体的表面,形成壳聚糖脂质体复合物,增加了脂质体的稳定性和药物的靶向性[4-6]。
魏农农等[7]用旋转蒸发法制备氟尿嘧啶前体脂质体,然后用氟尿嘧啶前体脂质体0.5 g,加 pH 7.2的磷酸盐缓冲液(PBS)5 mL,缓慢振摇静置,即得脂质体混悬液,将2.5 mL置于10 mL玻璃离心管中,在漩涡搅拌器上缓慢滴加质量浓度为5 g/L的壳聚糖溶液,持续搅拌10 min,得混悬状壳聚糖包覆脂质体。
该给药系统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的累积药物释放量仅为13.1%。
动物体内实验表明,壳聚糖包覆氟尿嘧啶脂质体灌胃后在结肠部位符合一级吸收一室动力学模型,与普通脂质体相比,氟尿嘧啶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由 45.1μg-1・h提高到 546μg・g-1・h,达峰时 tmax 由 1.14 h延长到8.6 h,峰浓度 Cmax 由2.13μg-1提高到 33.5μg・g-1,基本具有口服后在结肠释药、吸收的特征。
这是由于壳聚糖包覆脂质体防止了脂质体在胃肠道被破坏,而在结肠处细菌的多聚糖酶数量充足,专属的β-糖苷酶作用于壳聚糖,导致壳聚糖降解和药物释放,做到口服结肠定位释放。
壳聚糖广泛用于多肽类药物的口服给药。
Takeuchi等[8-11]将摩尔比 8∶2∶1 的L-α-二硬脂酰卵磷脂(DSPC)、磷酸鲸蜡脂(DCP)、胆固醇(Chol)与含降钙素的PBS(pH 6.8)水合制备降钙素脂质体混悬液。
将混悬液稀释、超声、超速离心后得脂质体小丸,加入壳聚糖溶液,涡旋,得壳聚糖包覆降钙素脂质体。
大鼠灌胃给药实验表明,包覆后的降钙素脂质体显著降低了大鼠血钙浓度(相对于降钙素溶液和未包覆脂质体),延长低血钙的时间可达 8 h。
实验表明,这种具有黏膜黏附性的包覆脂质体能延长多肽类药物的体内滞留时间,抑制酶活性,促进多肽类药物的口服吸收。
1.2N-三甲基壳聚糖盐酸盐(N-trimethyl chitosanchloride,TMC)壳聚糖是一种碱性多糖,需一定量的酸才能使葡糖胺结构单元展开并转变为带正电荷的溶液状态。
在pH中性时,壳聚糖分子失去电荷并从溶液中沉淀,因此,其吸收促进剂的作用在大肠、结肠和直肠等碱性环境中受到限制。
TMC具有与壳聚糖相同的生物学性质,即使在pH中性时也能溶解和降低跨上皮细胞电阻,打开肠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结,通过细胞旁路增加亲水性大分子的转运[4,12-14]。
吴正红等[15]用逆相蒸发法制备胰岛素脂质体,加入TMC溶液在水浴中旋转孵化,得包覆胰岛素脂质体混悬液。
将TMC包覆胰岛素脂质体给大鼠、小鼠灌胃后,最大降血糖值分别为35.25%和82.83%。
大鼠维持28.58%以上的降血糖作用达2 h;小鼠维持52.32%以上的降血糖作用达4 h。
实验表明,TMC包覆的胰岛素脂质体与未包覆脂质体和胰岛素醋酸缓冲液相比,具有较好的降血糖作用。
1.3壳聚糖-EDTA结合物(chitosan-EDTAconjugates,CEC)CEC与壳聚糖相比有较强的生物黏附性,在水及碱性水溶液中更易水合,能有效地抑制肠道酶对多肽及蛋白质类药物的降解。
Na2-EDTA 通过络合作用能消耗肠道中Ca2+,从而影响细胞的紧密连接,增加药物的细胞旁路转运[16-18]。
吴正红等[19]用逆相蒸发法制备胰岛素脂质体,与CEC溶液在水浴中旋转孵化,得包覆的胰岛素脂质体混悬液。
实验表明,CEC对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都有抑制作用,并可促进胰岛素口服吸收,CEC修饰度和浓度对其包覆的胰岛素脂质体降血糖作用有一定的影响。
1.4氯化壳聚糖(chitosan chloride,CS-Cl)将壳聚糖加入稀盐酸后,经超声脱气、溶胀、过滤等操作,得CS-Cl。
CS-Cl是壳聚糖的水溶性衍生物。
生理条件下,肿瘤细胞表面带有较多的负电荷,用带正电荷的亲水性氯化壳聚糖溶液包覆脂质体,由于静电作用可增加药物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性。
周本宏等[20]用薄膜分散法制备羟基喜树碱(HCPT)脂质体,并用氯化壳聚糖包覆,经高压均质机多次乳匀得到纳米脂质体(平均粒径小于100nm)。
体外释药实验表明,HCPT注射液10 h体外累积释药量将近90%,普通脂质体48 h累积释药达60% 以上,CS-Cl包覆纳米脂质体48 h后累积释药不足20%。
可见脂质体有一定的缓释作用,而亲水性高分子化合物壳聚糖作为包覆材料能显著延缓纳米脂质体中的药物释放,长效作用比未包覆脂质体更明显。
2聚乙二醇-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PEG-DSPE)PEG-DSPE是聚乙二醇的磷脂衍生物,为两性高分子化合物,既含有亲水的聚乙二醇又含有疏水的脑磷脂,在水中的性质近似于表面活性剂,以胶束的形式存在。
当PEG-DSPE与脂质体混合时,其疏水端插入脂质体双分子膜,使PEG-DSPE亲油的羧基嵌入脂质体形成稳定的聚乙二醇保护层,避免了网状内皮系统对它的吞噬作用,延长了脂质体在血液中的循环时间。
Zhang等[21]以胰岛素为模型药物,评价PEG-DSPE包覆胰岛素脂质体的降血糖药效学作用。
用逆相蒸发法制备PEG-DSPE包覆胰岛素脂质体。
正常Wistar大鼠分别静脉注射胰岛素溶液、胰岛素脂质体及PEG-DSPE包覆的胰岛素脂质体,血糖降低的最低百分率分别为(25.26±5.75)%,(33.92±12.42)%和(42.39±10.5)%;达到最低百分率的时间分别为(0.7±0.3)h,(1.2±0.4)h和(2.3±0.7)h。
胰岛素脂质体和PEG-DSPE包覆的胰岛素脂质体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98.03% 和 99.70%。
表明PEG包覆的胰岛素脂质体具有较强的缓释作用,降血糖作用更加明显。
3聚乙二醇单甲醚(2000)胆固醇琥珀酸酯(PEGCHS)PEGCHS具有生物可降解性,有利于所载药物的释放,发挥药效。
邓意辉等[22]用聚乙二醇单甲醚(2000)胆固醇琥珀酸酯包覆脂质体,以钙黄绿素(CF)为荧光探针,考察了不同PEGCHS加入量对脂质体包封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随PEGCHS量的增加,包封率降低。
还比较了包覆前后脂质体的体外、体内释放性。
小鼠尾静脉分别注射CF溶液、普通脂质体和PEGCHS包覆脂质体,测得3种制剂消除半衰期分别为38.06,134.66和206.94 min,AUC比值分别为1,6.5和17.5,证明PEGCHS包覆脂质体体内循环时间极大地延长。
4藻酸盐(alginate)藻酸盐是从褐藻中提取的天然多糖,在多价阳离子(如Ca2+)存在时能形成凝胶。
将海藻酸钠溶液逐滴加入CaCl2溶液中,即形成有规则形状和粒径的球形凝胶,称为“藻酸盐串珠”(alginate bead)。
藻酸盐口服低毒,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可降解或溶解,膨胀后可保护多肽类药物免于胃酸和酶降解,增加药物吸收。
Liu等[23]用蜂毒作为模型药物,模拟胃、小肠、结肠环境,研究口服藻酸盐凝胶串珠包覆脂质体结肠定位给药系统的体外释药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