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科学支气管哮喘PPT课件

内科学支气管哮喘PPT课件

体征 非发作期可无异常体征。 发作期胸廓呈过度充气状态,叩诊呈过清音,有
广泛的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延长。 严重发作时常有呼吸费力、大汗淋漓、紫绀、胸
腹反常运动、心率增快、奇脉等体征。 寂静胸(silent chest):在轻度发作或非常严
重发作时,不出现哮鸣音。
23
七、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襞,粘液栓塞局部可发现肺不张。
18
五、病理
显微镜下的改变比较明显: ①纤毛上皮细胞脱落,基底膜露出,杯状
细胞增殖及支气管分泌物增加; ②气道上皮下有肥大细胞、肺泡巨噬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与嗜中性粒细胞 浸润; ③气道粘膜下组织水肿,微血管通透性增 加,支气管内分泌物贮留。
19
五、病理
14
气道高反应性(AHR)
气道对各种刺因子表现过强或过早的收 缩反应。
上皮细 胞剥脱
粘膜通透性增高
抗原和刺激物易达粘 膜下刺激效应细胞
神经末梢裸露,对刺 激敏感性增高
AHR
AHR为支气管哮喘的共同病理生理特 征,但AHR并非支气管哮喘所特有。
15
神经机制
胆碱能神经功能亢进 β-肾上腺素受体功能低下 可能存在α-肾上腺素能神经的反应性增加 NANC能神经系统: VIP,NO等舒张气道神经介质 P物质,神经激肽等收缩气道介质
呈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呼气流速指标显著下 降。
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减少 1秒率(FEV1/FVC%)减少 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减少 呼气峰值流速(PEF)减少
27
七、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3.2 支气管激发试验(BPT) ① 目的:测定气道反应性; ② 必要条件:FEV1>70%预计值; ③ 常用激发剂:乙酰胆碱、组胺; ④ 阳性:FEV1下降>20%;
5
二、流行病学
全球:患者1.6 亿,患病率1%~13%; 我国:患者3千万,患病率1%~4%; 普遍规律:儿童高于轻壮年,城市高于农
村,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40%有家族 史。
6
由于哮喘和医 生的束手无策 而死于维也纳
贝多芬 1770-1827
7




名 将
美 国







沙 朗
3
一、概述
2.特征 气道高反应性 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随病程进展
可产生不可逆性狭窄和气道重塑 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
常在夜间或/和清晨发作 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
4
一、概述
3.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1994年在 美国国立卫生院心肺血液研究所与世界卫 生组织的共同努力下,共有17个国家的301 多位专家组成小组,制定了关于哮喘管理 和预防的全球策略(GINA)。
比例 失衡
16
四、发病机制 环境因素
遗传互作用
神经调节失衡 上皮细胞及气道平滑肌 结构功能异常
气道炎症
环境激发因子 症状性哮喘
气道高反应性
17
五、病理
肉眼: ①可见肺过度充气及肺气肿,肺柔软疏
松,可合并有肺大泡。 ②支气管及细支气管内含有粘稠痰液及
粘液栓。 ③支气管壁增厚、粘膜肿胀充血形成皱
10
四、发病机制
免疫学机制与气道炎症机制 气道高反应性(AHR) 神经机制
11
变态反应与气道炎症
平滑肌收缩
MC
Histamine,PAF
LTs, PGs
速发症状
IgE
过 敏
B

IL-4
哮喘发作 炎症
T
PAF,LTs EO
慢性症状
IL-5
MBP,ECP
慢性哮喘
AHR
12
速发型与迟发型哮喘反应 (IAR与LAR)
状。
21
六、临床表现
发病特征: ①发作性:当遇到诱发因素时呈发作性加重。 ②时间节律性: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 ③季节性:常在秋冬季节发作或加重。 ④可逆性:平喘药通常能够缓解症状,可有
明显的缓解期(症状可在数分钟内发作,经 数小时至数天,用支气管扩张药或自行缓 解)。
22
六、临床表现
支气管哮喘
1
一、概述
1.定义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
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 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 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 症性疾病。
2
概念的更新
新概念 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
老概念 系因支气管痉挛所致
炎症≠感染
但常于感染后 继发或加重
1.血液常规检查 2.痰液检查 3.呼吸功能检查 4.动脉血气分析 5.胸部X线检查 6.特异性过敏原的检测
24
七、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血液常规检查 发作时可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但多数不
明显。 并发感染可有白细胞数增高,分类嗜中性
粒细胞比例增高。
25
七、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2.痰液检查 涂片在显微镜下可见:
①较多嗜酸性粒细胞; ②尖棱结晶(Charcort-Leyden结晶体); ③粘液栓(Curschmann螺旋体); ④透明哮喘珠(Laennec珠)。 合并呼吸道细菌感染,痰涂片革兰染色、细胞培 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有助于病原菌诊断及指导治疗。
26
七、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3.呼吸功能检查 3.1 通气功能检测(发作期):


8
1997年飞越黄河壶口瀑布 2002年飞越不大拉宫广场 2003年12月10日卒于上海 死因可能是酗酒后哮喘发作
9
三、病因
内因:遗传因素——与多基因遗传有关 外因:环境因素——激发因素: 过敏性因素:吸入性:虫螨、花粉、动物毛屑等;
感染性:细菌、原虫、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 食物性:鱼、虾、蟹、蛋类、牛奶等; 药物性:普奈洛尔、阿司匹林 非过敏性因素:气候变化、运动、妊娠及SO2、氨气 等
3.疾病后期: 支气管平滑肌的肌层肥厚 气道上皮细胞下的纤维化、基底膜增厚等 气道重构和周围肺组织对气道的支持作用
消失。
20
六、临床表现
1.症状 典型表现: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
困难或发作性胸闷和咳嗽。 严重表现:被迫采取坐位或呈端坐呼吸、干
咳或咯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现紫绀等。 咳嗽变异型哮喘(CVA):以咳嗽为唯一症
IAR:与吸入变应原同时发生,15~30分 达高峰,2小时逐渐恢复正常;
LAR: 慢——吸入变应原6小时后发生; 长——持续时间长,可数天; 重——临床症状重;肺功能损害严重
而持久。
13
炎症过程
粘液腺增生
上皮脱落 粘液栓
基底膜增后
水肿 平滑肌肥大及收缩
Barnes PJ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细胞浸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