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六课PPT
复习提问: 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1
第五课:文化创新 一、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 二、社会实践是文化源泉和动力 三、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 附: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四、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1、根本 2、基本途径 3克服错误倾向 4、发挥人民群众作用 5、其他创新
2
对应训练: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
①源泉②根本途径③动力④标准
⑤目的
A 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3
2、漫画是中国人从西方学来的, 现在 已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说 明
A文化交流要海纳百川,以我为主
B继承和解签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C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D对外来文化要全盘吸收4Fra bibliotek情景导入:
早在3500年前的商代,中国就有了编钟。 1978年湖北随县城郊出土战国初期的曾侯乙墓编 钟,共65枚,被称为我国古代的“编钟之王”。 曾侯乙编钟每个钟体都刻有错金篆体铭文,记录 了许多音乐术语,在科学概念上表现出相当精确 的程度,显示了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高水平,表 明我国早在公元前5世纪,就已使用十二平均律了。 材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征?
源远流长
8
复习提问: 1、如何促进文化传播? 2、中华文化的特点
9
2、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 的辉煌历程
殷周 春秋战 秦朝 汉朝 隋唐 宋元 清
国
明
产 中华 具有 独 全 宋 面临
生 文化 划时 尊 盛 明 工业
深 思想 代的 儒 时 理 文明
刻 的雏 意义 术 代 学 冲击,
影形
23
对应训练:
1、“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
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
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 )
A.包容广纳
B.推陈出新
C.博大精深
D.源远流长
24
2、作为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 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的是
A文字 D绘画
B汉字 C史书典籍
25
3、“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 竖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方块字” 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字。关于汉字的说法 正确的是(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②中华文 明的重要标志③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④汉 字的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两段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11
4、汉字的正式文字从甲骨文开始。按演 变的顺序,其主要字体有:甲骨文、金文、 篆书、隶书、楷书。此外,还有两种辅助 性字体,即草书和行书。说明了中华文化 的——特点。
12
13
5、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规 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你知道哪些史书典籍?
清朝
响
走向
衰微 10
3、材料一:“英文充其量只是我们了解世
界的一种工具,而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
根。”
—— 台
湾材诗料人二余:光中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
方言众多,但从古至今,使用汉语的各方
言区都使用汉字,即使少数民族入主中原
也以汉字作为官方文字。中华民族创造的
灿烂文化,大部分是用汉字记录下来、流
传后世的。
第一部著名特的戏点曲:作规品—模关之汉大卿的,《窦娥冤》 第一部日记存体游留记之—丰徐宏,祖为的世《徐界霞客游记》 第一部长篇所讽刺仅小有说。—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
16
5、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规模之 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你认为 这些史书有何用处?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般包括几个方面: ①口头传统和表述; ②表演艺术; ③社会风俗、礼仪、节庆; ④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⑤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21
不要让文化遗产“空前绝后”
随着农耕文明的衰落,以及现代化传播 手段和文化载体的多样化,一些非遗逐渐失去 依存的土壤,比如像山歌、皮影、插秧号子、 乡村吹打等,由于老年人相继去世,年轻人不 愿问津而后继乏人……与此同时,非遗濒危, 还有部分原因是受到原材料限制,比如“紫檀 雕刻”,由于紫檀木材料日益紧缺,价格昂贵, 已经难于寻觅。而上海有名的顾绣,则因为对 绣工的刺绣技艺、艺术品位要求较高,训练周 期长而从业人员稀少,一样难于得到很好传承。
22
目前,有的地方开始探索非遗校 园传承保护模式,即非遗文化通过校园传 承,从娃娃抓起,在孩子们的心中慢慢扎 根。还有的地方,开展“生产性保护”, 将一些具备转化条件的项目,通过艺人生 产的方式传承,以产业运作扩大生产规模 和销售市场,使这些项目通过市场化来激 活生命力,以此得到更为广泛的弘扬和传 播,这也是一种积极的探索。
5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6
自主探究: 1、导言:中华文化的特点和作用 2、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4、文字与汉字的区别
7
对应训练:
1、巴比伦文化最悠久,但巴比伦国家早已夭 折; 印度文化因雅利安人入侵而雅利安化。 埃及的文化渊源甚古,但历经希腊化、罗马化、 伊斯兰化,已与古代面目全非。而起源于黄河、 长江奔腾不息的中华文化,始终显示出顽强的 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说明了中华文化的什么 特点?
19
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 值的文物,包括:
①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 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 筑等不可移动文物;
②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 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
③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 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 (街区、村镇)。
(1)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 要见证。
17
6、P65中华文化为什么经历了衰微的 过程?说明了什么文化生活道理? 7、P65如何实现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P55
18
复习默写: 1、为什么要保护文化遗产?(物 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对待文化多样性的原则?
14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第一部编年体史诗——《左传》 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 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汉书》 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第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 第一部科普作品——沈括的《梦溪笔谈》 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水经注》
15
第一部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第一部语录体儒家经典散文作品—《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