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8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3-2新文化运动作业人民版必修3
2018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3-2新文化运动作业人民版必修3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1.性质:是一次伟大的________运动。
2.积极作用
(1)全面攻击了封建专制思想,传统的权威被打倒,为________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各种各样的“主义”传入中国,形成百家争鸣局面,________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也开始在中国传播。
(3)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________事务的关心。
2.右图是著名画家沈嘉蔚所作的油画《宽容》,现名《北大钟声》。画中的场景最有可能发生于()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答案:D
解析:由图中人物的穿着可以看出;有身着长袍马褂者,有身着西服者,再结合油画名“宽容”可知,这体现了东西方文化并存。据此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期间采取“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故该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于新文化运动时期,D项正确。
3.1917年,李大钊撰文指出:“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也。”李大钊在此强调的是()
A.批判封建皇权B.反对尊孔复古
C.捍卫《临时约法》D.倡导科学精神
答案:B
解析:注意两个关键信息:一是“1917年”,二是“孔子不当存于宪法”。前者表明当时处于新文化运动时期,后者表明李大钊反对尊孔复古。结合当时的形势可知B项正确。
知识点二
高扬科学民主大旗
4.《新青年》创刊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这主要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为中国________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
3.局限性:对传统文化和________存在着完全否定和完全肯定的________的偏向。
答案:
一、1.(1)北洋军阀(2)袁世凯 民主共和(3)留学(4)资产阶级
6.“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这段言论可能出自()
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
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
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尽管新文化运动时期专门论述民主和科学的文章不多,但其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利用民主和科学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所以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
5.1923年,胡适撰文说:“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他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材料中所说的这个“名词”应该是()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1)________指出尊孔复古思想其实就是帝制复活的先声(2)陈独秀指出________与时代潮流不相符,与________不相容(3)鲁迅在《________》中指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提出“________”的口号(2)胡适发表《________》,提出文学改良的八项主张,要求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3)陈独秀发表《________》,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2.(1)青年杂志(2)李大钊 鲁迅(3)民主 科学(4)兼容并包 北京大学
二、科学 民主 自由 科学 李大钊 三纲五常 民主共和 狂人日记 文学革命 文学改良刍议 文学革命论
三、1.思想解放
2.(1)新思想(2)马克思(3)国家政治(4)文化转型(5)文化
3.西方文化 形式主义
课堂作业
一、选择题
知识点一
A.变法B.革命
C.民主D.科学
答案:D
解析:本题易错之处在于对新文化运动时期“科学”的内涵理解不透彻。解题关键在于抓住胡适所述的“三十年来”国内思想界的变化来分析。根据题中时间“1923年”和“三十年来”推断,从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科技、洋务学堂讲授自然科学,到西方启蒙思想传入中国,科学越来越深入人心,故这个名词应是“科学”,D项正确。其他三项在近代中国皆曾遭到反对,不符合题意。
二 新文化运动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概括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学习视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主要内容。
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及局限性。
课前预习
一、《新青年》与新觉醒
1.背景
(1)政治方面:在________的统治下,反动的政治势力妄图复辟帝制。
(2)思想方面
①________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新青年》与新觉醒
1.有学者指出:民国三四年的时候,复古主义披靡一时,什么忠孝节义,什么八德的建议案,连篇累牍地披露出来,到后来便有□□的结果。可见这种顽旧的思想,与恶浊的政治往往相因而至。文中“□□”处省略的两个字最可能是()
A.亡国B.革命
C.帝制D.尊孔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民国三四年”“复古主义被披靡一时,什么忠孝节义,什么八德的建议案”可判断,这些都与袁世凯复辟帝制相关,而袁世凯提倡“忠孝节义”以及提出“八德的建议案”是为其恢复帝制制造舆论,二者之间存在因果联系,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与材料中的“复古主义披靡一时”“忠孝节义”“八德的建议案”等不存在因果联系,故排除。
②辛亥革命后,________的思想深入人心。
(3)文化方面:新式学堂的建立和________风气的盛行。
(4)阶级基础:接受________思想的知识分子队伍日益壮大并奋起反击。
2.兴起
(1)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______》。
(2)代表人物:________、胡适、________、蔡元培。
(3)指导思想:________和________。
(4)运动中心:蔡元培实行“________,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________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二、高扬科学民主大旗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愚昧与专制
(1)陈独秀指出________与________是当今人类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两大因素(2)李大钊指出民与君势不两立,________与专制不能并存(3)人们要用理性和________的眼光去衡量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