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褐飞虱

褐飞虱


有机磷类
氨基甲酸酯类 拟除虫菊酯类 昆虫生长调节剂 苯基吡唑类
毒死蜱
异丙威 醚菊酯 噻嗪酮 乙虫腈
1.72(1.49-2.06)
3.88(3.03-4.59) 38.73(29.43-50.29) 0.08(0.06-0.09) 0.10(0.10-0.12)
Table 3
The resistance levels of Nilaparvata lugens field populations to frequently used insecticides.
2、2供试杀虫剂
杀虫剂 吡虫啉 毒死蜱 噻虫嗪 氟虫胺 噻虫啉 噻虫胺 异丙威 纯度(%) 96 98 95 91 96 96 97.9 生产企业 河北威远生物化工有限公司 河北威远生物化工有限公司 湖北康宝泰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湖北康宝泰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湖北康宝泰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湖北康宝泰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江苏常隆化工有限公司
4、5 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化酶对褐飞虱对杀虫剂乙虫腈、呋虫胺的抗性可 能发挥重要的作用;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化酶和酯酶的酶活性可以加剧田间 褐飞虱种群对吡虫啉的抗性。 • (1)解释两种杀虫剂具有明显的交互抗性的的可能原因:新烟碱类杀虫剂作
பைடு நூலகம்
4、4 两种杀虫剂的交互抗性。吡虫啉与噻虫嗪、呋虫胺具有明显的 交互抗性,这一点与先前研究褐飞虱田间种群和挑蚜、马铃薯甲虫、 棉蚜对吡虫啉与噻虫嗪、吡虫啉与呋虫胺的交互抗性的系数是一致的。 此外,其它新烟碱类杀虫剂之间具有明显交互抗性的有:噻虫嗪与噻 虫胺、呋虫胺与噻虫胺、噻虫胺与啶虫脒、噻虫胺与噻虫啉、噻虫啉 与啶虫脒。
2、4 数据分析
• 数据分析依据和公式:根据Abbott公式计算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利用概率分析 求出致死中浓度( LC50) 值及 95% 的置信区间,斜率。不同种杀虫剂相关性是 运用计算通过IBM SPSS 统计软件包来统计。
• 抗性倍数(RR)= 褐飞虱田间种群的 LC50值/褐飞虱敏感种群的LC50值。
等。由于对化学药剂的长时间运用,褐飞虱已对
以上药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
褐飞虱危害水稻和传播病毒病
2.材料与方法
2.1供试昆虫种群
于2012 - 2014 年 采集中国八
个省 21 稻田褐飞虱田间种群,每个地 区采集 1500头褐飞虱成虫 和 6 00 褐 飞虱若虫,取虫龄一致的若虫或成虫在 26℃-27℃ 温 度 和 70-80% 湿 度 、 光 照 16 小时水稻幼苗上饲养至下一代,取 褐飞虱 3 龄中期若虫供药剂敏感性测 定
表2
杀虫剂种类 新烟碱类 杀虫剂 吡虫啉 LC50(95%Cl)mg/L 0.08(0.05-0.11) 参文献 考
噻虫嗪
啶虫脒 噻虫啉 噻虫胺 呋虫胺
0.11(0.09-0.12)
7.55(6.42-9.01) 13.50(10.60-17.70) 0.28(0.20-0.37) 0.14(0.11-0.18)
仪在600nm处测定吸光度。
• GST 酶活性的测定:酶标板内加入 1000uL 反应混和物( 30uL30mM CDNB 酶作用物, 30uL30mM GSH和50uL酶液(稀释10倍 0.1M PH 7.5)).SHIMADZU UV-1800分光光
度计在340nm处测定吸光度,每个30秒读一次数,读10次。
4、4 田间褐飞虱对乙虫腈的抗性。迄今为止,由于乙虫腈和醚菊酯没 有被广泛应用于中国水稻褐飞虱的防治。中国田间褐飞虱对乙虫腈的抗 性与 2005-2012 年日本所报道的褐飞虱对乙虫腈的抗性差不多,属低水 平抗性。因此,乙虫腈应该被用于褐飞虱的防治而取代褐飞虱已产生高 抗性的杀虫剂如吡虫啉和噻嗪酮。但是褐飞虱已对乙虫腈具有了中等水 平的抗性,这一点与先前的研究结果一致,这一结果可以用乙虫腈和氟 虫腈杀虫剂的交互抗性来解释。
3.2 酶的活性
田间褐飞虱种群对酯酶、谷胱甘肽 -S-转移酶、P450单加氧化酶的酶活性有 明显的差异。 酯酶酶活性:不同地区田间褐飞虱种群酯酶酶活性的差异倍数为2.16倍。
谷胱甘肽-S-转移酶酶活性:不同地区田间褐飞虱种群谷胱甘肽-S-转移酶酶活
性的差异倍数为1.30倍。
3.3 交互抗性
1、两种药剂之间的交互抗性:具有显著相互抗性有:异丙威与噻虫啉、呋虫胺、噻嗪酮和醚菊酯; 噻虫胺与乙虫腈 、啶虫脒 、噻虫嗪 噻虫胺 、呋虫胺 、噻虫啉;交互抗性有:毒死蜱与醚菊酯、 啶虫脒与噻虫啉;具有负交互抗性有:异丙威与乙虫腈 。 2、药剂与酶之间的交互抗性:对于敏感性2014年田间褐飞虱种群: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化酶酶活 性与乙虫腈、吡虫啉和呋虫胺具有显著的交互抗性,但与其它八种杀虫剂没有交互抗性;酯酶的酶 活性与吡虫啉具有显著的交互抗性;谷胱甘肽-S-转移酶酶活性与杀虫剂无交互抗性。
Fig. 1. Sampling sites of Nilaparvata lugens field populations in China. 1. Nanning, Guangxi; 2. Shaoguan, Guangdong; 3. Ningxiang, Hunan; 4. Nanchang, Jiangxi; 5. Hangzhou, Zhejiang;6. Wuxi, Jiangsu; 7. Hefei, Anhui; 8. Zhijiang, Hubei.
3、结果
3、1田间种群监测 ( 1 )所有 21 种褐飞虱田间种群对吡虫啉( RR233.3-2029 )和噻嗪酮( RR147.0-
1222)产生了高水平抗性。在2012-2014田间褐飞虱对吡虫啉和噻嗪酮抗性呈上升趋
势。 (2)褐飞虱田间种群对乙虫腈(RR11.5-71.8),异丙威(RR17.1-70.2)和噻虫嗪 (RR25.9-96.9)产生中等水平的抗性。但 2014 年在浙江、湖北省的褐飞虱田间种群 则对噻虫嗪产生了高水平抗性( RR 159.2) 。 ( 3 )褐飞虱田间种群对噻虫胺( RR6.1-33.6 ),呋虫胺( RR6.4-29.1 )和啶虫脒 (RR2.7-26.2)产生低水平的抗性。 (4)2012 - 2014年褐飞虱田间种群对噻虫啉(RR2.9-8.2)抗性处于超低水平抗 性阶段,所有褐飞虱田间种群对醚菊酯(RR1.1-4.9)保持低水平抗性。
杀虫剂处理时间:异丙威、毒死蜱、醚菊酯杀虫剂处理72 h后,检查死亡率 ;
吡虫啉、噻虫嗪、氟虫胺、啶虫脒、噻虫啉杀虫剂处理 96 h 后检查死亡率。
2、4 酶测定
• 酶液制取(冰上操作):取约50 头褐飞虱若虫于 1000ul 磷酸钠缓冲液(0 .1M 转速下离心20min,取上清夜存于-80℃备用。 • 酯酶的酶活性测定:含96个孔的酶标板内加入200uL分析液(2uLα-乙酸萘底物和稀释了 10倍的酶液(0.2M PH 7.2)),混匀30℃孵育15min后加入染色试剂FAST Blue B,用酶标 PH 7; 1mM EDTA,1mMDTT,1mM PTU,1mM PMSF和 20%的甘油)。匀浆液于4℃下,15000
Xiaolei Zhang , Xun Liao a, Kaikai Mao , Kaixiong Zhang , Hu Wan ,Jianhong Li
目录
• 1、背景介绍 • 2、材料和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1、背景介绍
褐飞虱 Nilaparvata lugens 属半翅目飞虱
科,是我国、日本、菲律宾、韩国、印度等亚洲
高风险。
4、2 田间褐飞虱种群对噻嗪酮具有高水平抗性。实
际上,在中国2013年噻嗪酮对水稻田间褐飞虱种群已失
去防治效果。随后,在2014年中国农业部已禁止用噻嗪 酮防治褐飞虱
4、3 田间褐飞虱种群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抗性:近年来, 在日本和中国的褐飞虱种群仍然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如马拉 硫磷、杀螟松、甲萘威、异丙威产生中等水平的抗性。与知相似的是: 本研究还发现褐飞虱对毒死蜱(RR7.4-30.7)的抗性由低水平向中等水 平发展和对异丙威(RR17.1-70.2)的中等水平的抗性。近年来,由于吡 虫啉、噻嗪酮、氟虫腈、噻虫嗪被广泛用于褐飞虱的防治,这导致有机 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用量的减少,从而使得褐飞虱对有机磷和氨基 甲酸酯类杀虫剂(如毒死蜱和异丙威吡虫啉和噻嗪酮)所具有的抗性比 对新烟碱类杀虫剂(如吡虫啉)的抗性高。
• P450 酶 活 性 的 测 定 : 含 96 个 孔 的 酶 标 板 内 加 入 200uL 分 析 液 ( 100uL2mM pNA,10uL9.6mM NADP和90uL的酶液(0.1M PH 7.8)),混匀30℃孵育,用Bio-Rad型 酶标仪在405nm的波长下,用吸光光度法记录吸光度,共记录15min.
国家水稻上的重要害虫之一。褐飞虱具有远距离 迁飞习性,通过刺吸水稻汁液和产卵直接危害水 稻,还能够传播病毒病,导致水稻大面积受害, 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每年已超过3亿美元。一直 以来,褐飞虱的防治以化学防治为主。从 20 世纪 50 年代初至 70 年代常用杀虫剂有滴滴涕和六六六 等;从 70 年代至今常用杀虫剂各种各样有有机磷 类、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新烟碱类杀 虫剂、昆虫生长调节剂类、吡啶类、苯基吡唑类
杀虫剂毒理学 Insecticide Toxicology
杀虫剂对田间褐飞虱抗性监测 及相关分析
Insecticide resistance monitoring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insecticides in fieldpopulations of the brown planthopper Nilaparvata lugens (stål) in China 2012– 2014
啶虫脒
乙虫氰 噻嗪酮 醚菊酯
98.5
96.8 95
山东中农联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