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褐飞虱的危害与综合防治
水稻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ål)是水稻上的一种重要害虫,主要危害水稻的穗和叶片,在灌浆期和黄熟期危害更为严重。
在危害程度上,褐飞虱是水稻上仅次于螟虫的严重害虫之一。
褐飞虱危害水稻的主要表现是吸食水稻汁液,导致植株生长不良,穗粒不饱满,严重时产量下降,甚至可以造成大量细胞分泌物,引起“黄浆病”和“瘪秆病”。
褐飞虱的危害特点是繁殖快速和蔓延迅速。
其繁殖力极强,一年中可进行多代繁殖,每二十天左右就能繁殖一代,使得褐飞虱在短时间内就可传播到较大的范围,造成病害的扩散甚至危害威胁到大面积水稻生产。
因此,综合防治措施是防止褐飞虱危害的重要手段。
农业上综合治理褐飞虫的方法主要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农艺措施和机械防治。
1. 化学防治:褐飞虱是一种严重危害水稻的害虫,化学防治十分有效。
农民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化学药剂,但一定要根据剂量控制,如可口可乐利、敌敌畏等。
使用农药时,应严格按照厂家配方和安全规定使用,不可自行增减药剂量,也不可超过使用次数限制。
2. 生物防治:褐飞虱的天敌较多,其主要自然敌害有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蜂。
利用生物防治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防治效果也更为持久。
维护生态环境也是天敌增加的重要条件。
3. 农艺措施:选种抗虫品种是农艺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般来讲,具有抗虫性、生长健壮和抗病性的品种在发生褐飞虱害虫的环境中较为优越。
在常规水稻田中,可以采取套种绿肥、田间转作,控制褐飞虱。
水稻按时灌溉和施肥,可保证水稻生长健壮。
合理稻株高,密度适当,还可减少褐飞虱危害。
4. 机械防治:在褐飞虱上升期间,可采用人力摇枝,打草棒,倒株、撞叶等机械方法。
其中打草棒和倒株是比较好的机械方法。
此外,可使用黄色粘贴板,用于诱杀和监测褐飞虱的数量。
总之,综合防治是有效控制褐飞虱危害的重要手段。
农民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农艺防治和机械防治等多种综合防治方法,加强田间扰动,增加天敌种群,控制褐飞虱的数量,守住水稻生产的“第一道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