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荒漠化问题及治理
二、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 (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基本条件:气候干旱 动力条件:大风频繁 物质基础:地表物质疏松,植 被覆盖 率低,缺乏植被保护。 主要自然原因:气候异常
A、自然原因
B、 人为 原因
过度放牧 乱砍滥伐
过度开垦
水资源的不合理 利用
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干旱
是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最少,干旱 程度最高的地带
次生性荒漠 不合理的人类活 (活化的固定和 动造成类似荒漠 半固定沙丘) 景观的严重土地 退化
四、荒漠化的Biblioteka 展1、我国荒漠化的历史发展 古代:盲目垦耕,战争、瘟疫 ;塔里木盆地沙漠边缘 近代:大规模移民开垦 ;内蒙古南部农牧过渡地带
现代:人口压力,管理失误 ;草原牧区和早农地区
2、我国荒漠化的发展现状
五、防治荒漠化的措施:
1、荒漠化防治的核心: 人与自然的协调。把握防治荒漠化的战略 和对策的核心——消除贫困。 2、防治内容: ①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的土地; ②扭转正在发展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③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3、荒漠化整治模式:
(1)有明确的整治目标,求得生态、经济、 社会效益的协调。 (2)因地制宜采取措施: a.调整土地利用结构;b.建立固沙、防护 林体系,扩大林草面积;c.发展节水农业;d. 解决农牧区生活能源。 (3)有健全而完善的治理实施系统(这是完 成荒漠化防治目标的基本保证):如,建立早 期预警系统(∵荒漠化有“前兆”)。
深居内陆 距海洋远 水汽难以到 达
位 置 干 旱 地 形 高原面积广大 山岭的层层阻 挡青藏高原隆 起
这一位置特征 导致了干旱
加剧了 干旱
三、西北地区荒漠按成因分类情况表
类 型 成 因 治理难度 举 例
原生性荒漠
(沙质、砾质)
在地质时期自 然过程中形成
水资源贫乏或 塔克拉玛干沙漠 很难利用,治 库姆塔格沙漠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理难度大 水分和植物 条件相对较 好,治理较 容易 乌兰布和沙漠 科尔沁沙地 毛乌素沙地 库布齐沙地
个别地区有所逆转(如河谷平原灌溉农田地区);
总体仍在蔓延(特别是旱农地区和草原牧区)
3、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土地: (1)半干旱的旱农垦区(科尔沁沙地): ——荒漠化成斑点状及片状。 成因:过度农垦,固定沙丘活化。 (2)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呼伦贝尔、锡林郭勒草原) —斑点状 荒漠化圈。 成因:集水坑和井泉附近过度放牧。 (3)干旱的绿洲边缘(塔里木盆地边缘、古尔班通古特南缘、河 西走廊)—沙丘活化。 成因:过度樵柴 (4)内陆河和山麓冲积扇区(塔里木河下游和甘肃石羊河下 游)——固定沙丘活化。 成因:水资源利用不当。 (5)邻近城镇或工矿区(内蒙古的东胜和准格尔煤田)——荒漠化 呈点、线状。 成因: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中,不重视环境保护,破 坏植被、污染水源、弃土弃渣,造成荒漠化。
4、具体办法有:
(1)干旱、半干旱地区流沙地区飞机播种、设置沙 障固沙、钻孔深栽等造林技术世界领先。 (2)宁夏中卫沙坡头采用草方格沙障(防御流沙侵蚀
包兰铁路,沙障的作用: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
截留水分,利于植物存活); (3)恢复自然植被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封沙育 草,选育梭梭、柠条、沙拐枣等进行人工补种); (4)继续建造"三北"防护林(世界生态工程之最),
根据地表形态特征和物质构成,荒漠化分为风蚀荒漠 化、水蚀荒漠化、盐渍化、冻融及石漠化。
土地退化—— 是指土地生产力的衰减或丧失。其表现形式有土壤侵蚀、
土地沙化、土壤次生盐渍化、土地污染等。土地退化是 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2、我国荒漠化分布: 干旱沙漠边缘和绿洲、半干旱和半湿润 地区、黄淮海平原、南方湿润地区和青藏高原 等都有分布。 特点:分布广,类型多,程度深。南方表 现为石漠化(喀斯特地区,基岩裸露)。
2.1中国的荒漠化问题及其治理
考纲点击
区域存在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 以及相应的治理保护措施
热点提示 以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为背景,考查我国土 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森林破坏、湿地保 护等环境问题的分布、产生原因、带来的 危害及应采取的治理措施
一、全国荒漠化现状:
荒漠化土地262万k㎡,占全国1/4。西北最严重。
建立立体的综合防护林体系。
沙枣
胡杨
柽柳
锦鸡
木麻黄
主要治沙植物
狼尾草
再见!
1、几个概念
沙漠化—— 破坏了脆弱的生态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以风沙
活动为主要特征的类似沙漠景观,造成了土地生产力下降 的环境退化过程。 是指在干旱多风的沙质地表环境中,由于过度地人为活动
荒漠化—— 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
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包括沙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