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毛概精品课课件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毛概精品课课件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世界历史大变革中中外关键历史人物的对比
康熙(1654-1722)
彼得(1672-1725)
乾隆(1711-1799年) 华盛顿(1732-1799)
1793年夏,英国使团船队远涉重洋来到中国,以祝贺 乾隆皇帝80大寿的名义,试图与中国建立通商关系。 乾隆和满朝官员格外重视的,是英国使团如何行礼跪 拜,而对其带来的天文望远镜、地理仪器、钟表、船 只模型和武器等等东西却表现出不屑一顾的神态。

抗日战争胜利后,提出从新民主主义 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提出人民民 主专政理论。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 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指导路线,反 映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依靠力 量、和发展前途。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 共产党》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概念和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所谓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就是在无 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 封建的革命。” 并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 动力、对象、任务、性质和前途等一 系列基本问题。
为争取民族独立,实现民主富强的尝试 为挽救民族危机与社会危机,完成反帝 反封建任务,各阶级的先进分子都进行了 尝试,但终因阶级的局限性而归于失败。
2、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农民阶级 地主阶级 失败 历史呼唤 新的力量, 新的理论 俄国十月革 命给中国送 来了马克思 主义 新民主主义 革命,建立 新民主主义 共和国
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图示:

1925年党的四大:这次大会提出了以前 历次代表大会都没有正式提出过的无产 阶级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
但是未能真正落实下去,乃是导致大 革命的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1926-1927年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进一步总结经验,新民 主主义革命理论进一步成熟。 “在民主革命时 期,经过胜利、失败、 再胜利、再失败,我 们才认识了中国革命 这个客观世界。”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理论
革命不是制造出来的,革命是从客观上 (即不以政党和阶级的意志为转移)已经 成熟了的危机和历史转折中发展起来的。 ——列宁
本章重点和难点: 1、正确认识中国革命“两步走”之间的关 系
2、正确认识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新式的、特 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3、正确认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 建设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在抗日时期,我们才 制定了合乎情况的党的总 路线和一整套具体政策。 这时候中国民主革命这个 必然王国才被我们认识, 我们才有了自由。到这个 时候,我们已经干了二十 来年的革命。过去那么多 年的革命工作,是带着很 大的盲目性的。”
“提出了反帝反封建这 个任务就等于真正懂得什 么叫反帝反封建吗?不! 因为制定和执行反帝反封 建的正确的战略和策略是 很不容易的。在这个革命 阶段当中,应当如何反帝 反封建,依靠什么力量, 团结什么力量,打击什么 力量,这些问题,我们党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没 有解决,没有搞清楚。”
第一步: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反帝反 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改变中国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性质,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 第二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完成生产 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性质 使中国 半殖民 地化
革命对象和任务 帝国 主义 封建 主义 官僚 资本 主义
革命性质
帝 国 主 义 的 入 侵
加速封建 自然经济 的解体, 资本主义 有所发展
半 殖 民 地 半 封 建 社 会 主要 矛盾
民族 革命 民主 革命
资 产 阶 级 民 族 民 主 革 命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1948年,《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完整表述总路线的内容: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 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 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的 革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当前历史阶 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
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首先,帝国主义是中 首要对象 帝国主义 国革命的首要对象
——邓小平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过程
1921年党的一大:成立党组织,明确党的 奋斗目标 北京张国焘/刘仁静,上海李达/李汉俊, 长沙毛泽东/何叔衡,山东王烬美/邓恩铭 广州陈公博,旅日代表周佛海
1922年党的二大:确立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 纲领。

党的最高纲领是建立劳农专政(即无产阶级 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制度,渐次达到一 个共产主义的社会。 党的最低纲领是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 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讨论: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给中国 社会带来怎样的变化?

认清中国的国情,乃 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 的根据。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从辉煌走向没落:“三千年未有之耻辱” 从汉朝到明初,14个世纪一直领先于西方。 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统计的在全世界最 重要的289项科技发明中,中国占了178项。 1820年,中国的GDP占世界的28.7%,英国 占5.3%。1870年,中国不仅人均GDP被英国 赶超,在总量上也被接近。
1863年,英国人赫德控制了中国海关, 长达48年之久。

帝国主义入侵引起中国社会两方面的变化: 使中国由独立国家变为半殖民地 政治侵略:瓜分势力范围等 经济侵略:赔款、开设工厂、失去 海关控制权等
文化侵略:开办教堂等
加速了封建经济的解体,资本主义获 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并没有发展成为资 本主义国家 封建制度的基础——地主对农民的剥削依然 存在,在中国经济占据明显的优势; 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工业比 重不高,工业中主要是轻工业,在技术和设 备方面依赖帝国主义; 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官僚资本勾结在 一起,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近代中国的国情: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0年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现代史上 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的开始。
《辛丑条约》标志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签订《辛丑条约》

自1840年以来,中国一直处于战败和 屈辱中,60年赔了19.53亿两白银,割 让了3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马戛尔尼带着遗憾离开了北京,他十分肯 定地说:清王朝好比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 战舰,胜过邻船的地方,只有体积和外表。 并认为英国会从这个国家中捞到好处的。
英使团离去40多年后,即17世纪40年代的 近二百年后,两个国家第一次进行较量时, 东西方早已没了那架“天平”,世界成了 一边倒的舞台。

马克思在总结这段历史时说: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 帝国,不顾时势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 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 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 斗中被打垮。……这真是一种任何诗人想 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实现途径:
一、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统 一战线,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 二、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革命武装,这是保 证领导权的坚强支柱 三、是必须实行独立自主原则,对资产阶级 实行既联合又斗争的方针,这是实现领导权的 基本策略 四、必须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这是 实现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 本纲领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案例:鸦片战争后,上海开埠,清政府在上海城 北黄浦江附近开辟了专给英国人居住的“租界”。 英国人在租界中开设了夜总会、跑马场、公园。 黄埔公园建成于1868年,是上海最早的公园。这 所公园最初名为“公花园”,但只是对欧美人开 放、从公园开放起,殖民机构“公共租界工部局” 就在公园门口派巡捕阻止中国人进入,并标志 “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动力是工人和农民

无产阶级:最基本的动力 农民阶级:主力军和同盟军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新 民主主义革命实质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 战争


农民阶级——自耕农、半自耕农、贫 农

小资:革命动力之一,但有 两面性
3

帝国主义的侵略,使近代中国丧失了主权 独立和领土完整,沦为了一个半殖民地国 家。 帝国主义成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 主要障碍。
帝国主义操纵着中国的经济命脉和政治、 军事力量,是中国封建势力的主要支持者。


2)封建制度(地主阶级)
封建制度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实行专 制统治的基础 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也是中国经济现代 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
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省港罢工


1923年党的三大:分析中国革命的动力 问题,认为革命的动力是工人、农民、 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并提出与 当时最大的资产阶级政党--国民党建立 统一战线的策略。
1921年 1922年 1923年 1925年 一大 二大 三大 四大 51 195 440 994
其次,封建主义 是中国革命的主 主要对象 要对象
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对象 官僚资本 主义
再次,官僚资本主 义也是中国革命的 对象之一 对象
封建主义
1)帝国主义
帝国主义是中 国革命的首要对 象,是阻碍中国 社会进步和发展 的首要因素,是 近代中国贫困落 后的总根源。

“帝国主义侵略中 国,反对中国独立, 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 义的历史,就是中国 的近代史。” ——《毛泽东选 集》第2卷,1991年 版,697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