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心理养生
中医心理养生思想和方法指导了历朝历代 的众多人们的心理养生
中医心理养生的出发点—— “不治已病治未病”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 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黄帝内经》
中医心理养生的基本原则
• • • • • 讲究中节与和谐 注重道德修养 顺应客观规律 清静养神 形神兼养
《黄帝内经》中,体现出关于 心理健康的8条标准
中医心理养生谈
吴中云 图 /文
内心世界的阳光与阴霾
• 人人都希望: 自己的内心世 界沐浴在阳光 之下 (按键翻页)
清晨:晴朗的蓝天和葱茏的绿树
• 迎着朝阳,快乐地去工作,快乐地生活
• 遗憾的是,理想和现 实有时会相距甚远 • 我们在紧张的工作中, 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 力 • 这样的心理压力得不 到及时舒解,就会引 发身心的沉重与疲惫; 我们的感觉就像生活 在雾里„„
人们应该避免无缘无故的忧 虑,抛弃沉重的精神枷锁,以 宽阔的胸怀应对生活与工作, 使自己沐浴在心理的阳光之下
每个人都应该成为 自己心理健康的卫士
《中医心理养生谈》目录
第一章 内心世界:阳光与阴霾 第二章 孔子和老子的心理养生之道 第三章 中医心理学: 植根于传统文化沃土的医学奇葩 第四章 情志与健康 第五章 中医心理养生的出发点和原则 第六章 中医心理养生的基本方法 第七章 摆脱抑郁情绪 享受心理阳光 第八章 青少年的心理养生 第九章 中年人的心理养生 第十章 女性的心理养生 第十一章 老年人的心理养生 第十二章 历代名医名人的心理养生
• 我们应该学会怎样舒解心 理压力,通过心理疏导, 达到自我调适的目的
• 让我们充分享受心理的阳 光,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 我们要让阳光心态占据优势的地位 • 增强内心的定力,增强对抗消极心 理的能力,增进心理的健康
——这就是心理养生
中医心理养生: 历史悠久、内涵丰厚的养生之道
• 在春秋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的著作中已 经有了心理现象的分析和心理养生的主张 • 在孔子和老子等思想家的著作中,都留下 了不少涉及心理养生思想的论述
中医心理养生方法之一:
提高品德修养
• 提高品德修养,在中医心理 养生中占有首要的位置 • 《黄帝内经》中说:高尚的 人,具有淳厚的品德,可以 有益于长寿(至人者,谆德 全道,……盖益其寿命) • 在中医历史上,许多著名医 家能够健康长寿,首先就是 由于他们注重道德修养
• 美好、善良、宽厚的 道德行为,可以对人 的心理产生良性的作 用,让人感受到内心 的平和、安宁、顺畅 • 这样良性的心理体验 又会作用于人的身体, 有利于心理和身体的 健康
1. 2. 3. 4. 5. 6. 7. 8. 能够经常保持乐观的心境 能够节制自己的欲求 心神宁静,不妄想妄为 意志坚强,理智行事 身心有劳有逸,生活有规律 人际关系良好 根据生活环境的变化而自我调整,适应能力强 善于涵养性格,陶冶气质,不断完善自身
中医心理养生共有12种方法
1. 提高品德修养
2. 顺应自然,顺时调神 3. 认知自我,悦纳自我 4. 节制欲求:避免为物欲所扰 5. 调节情绪:保持情绪的中节与和谐 6. 清静养神:维护心境的稳定与安宁 7. 培养和协调意志品质 8. 陶冶气质 9. 涵养性格 10.饮食养生法 11.运动养生法 12.音乐养生法
中医心理养生的另一种方法: Nhomakorabea认知自我 悦纳自我
• 悦纳自我,就是欣 然地接受自己 • 一个人,如果自己 都不能欣然接受自 己,又如何能够被 社会的其他成员所 接受呢?
《内经》在讲养生之道时说: “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 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高下不相慕”就是不必羡慕别 人 “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是 质朴的风尚,也是悦纳自我的生 动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