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对重越程缓冲距的界定方法

浅谈对重越程缓冲距的界定方法

浅谈对重越程缓冲距的界定方法
浅谈对重越程缓冲距的界定方法
摘要:本文针对电梯新检规中对重越程缓冲距的检验情况,分析了对重越程缓冲距对电梯顶部空间尺寸的影响,阐述了对重越程缓冲距的界定方法,希望可以提高大家对这一检验项目的理解。

关键词:电梯对重缓冲器越程距离
对重越程缓冲距,即电梯轿厢在最高层站平层时,对重撞板与其缓冲器顶面间的垂直距离。

2009版《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以下简称《新检规》)中第3.16项第(5)条明确规定“对重缓冲器附近应当设置永久性的明显标识,标明与轿厢位于顶层端站平层位置时,对重装置撞板与其缓冲器顶面的最大允许垂直距离,并且该垂直距离不超过最大允许值”,而2002版《电梯监督检验规程》附录2“电梯监督检验内容要求与方法”中第7.4项规定“轿厢在两端站平层位置时,对重撞板与缓冲器顶面间的距离:耗能型缓冲器应为150―400mm,蓄能型缓冲器应为
200―350mm”。

由此可见,新检规中放宽了对重越程缓冲距的范围,然而,我们在日常的电梯检验过程中发现,许多安装及维保单位人员不知如何对对重越程缓冲距进行界定,有些单位甚至还在沿用2002版检规中对对重越程缓冲距的要求。

为了更好地贯彻新检规,使大家更直观地理解如何界定对重越程缓冲距的范围,在此,我希望大家可以一起来共同学习。

对重越程缓冲距的大小,对曳引电梯顶部空间尺寸有影响,该距离增大,则顶部空间尺寸将减小,电梯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钢丝绳的自然伸长将导致该距离不断减少,甚至当轿厢位于顶层端站平层位置时对重已经接触缓冲器,从而影响到上极限开关的动作有效性。

为消除此现象,安装或维保单位往往会截短钢丝绳,或者去除预先安装在对重底部的调节块,此时,对重装置撞板与其缓冲器顶面间的距离将变大,顶部空间尺寸将相应减小。

为防止顶部空间过小而危及轿顶
工作人员的安全,《新检规》制定了此规则,使电梯相关单位更直观地观察顶部空间尺寸是否满足要求。

因此,对重越程缓冲距必须同时满足电梯顶部空间尺寸和上极限开关有效动作两个条件,并在对重缓冲器附近作永久性明显标识,其最小值必须保证上极限开关在对重接触缓冲器前起作用;其最大值必须保证顶部空间的要求。

(一)极限开关
《新检规》3.10项中对极限开关做出如下规定:井道上下两端应当装设极限开关,该(开关)在轿厢或者对重(如有)接触缓冲器前起作用,并且在缓冲器被压缩期间保持其动作状态。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确定对重越程缓冲距的最小值,测量方法如下:将上限位开关短接,轿厢在顶层端站检修向上运行当上极限开关动作后,此时打开顶层端站层门,测量轿厢地坎与厅门地坎的高度差,此距离即为上极限开关动作距离。

为满足新检规,对重越程缓冲距必须大于此值,则此距离可以作为对重越程缓冲距的最小值,在对重缓冲器附近设置永久性明显标志。

(二)顶部空间
因为轿厢只有再上行最小的0.271m距离才能同时满足《新检规》要求,故此时将轿厢在顶层端站平层时,对重撞板与对重缓冲器的距离(应满足上极限开关动作要求)再加上H(0.271m)即为此电梯对重越程缓冲距的最大值,在对重缓冲器附近设置永久性明显标志。

即使此台电梯在以后运行过程中钢丝绳拉长需截取或增减对重撞板调
节块时,对重撞板的最下方不超出此范围即符合要求。

总之,界定对重越程缓冲距应当遵守以下原则:要满足顶部空间要求和上极限开关动作要求。

以上即是我们对于对重缓冲器越程标识的界定方法做的一点阐述,希望大家能在日常操作中熟练掌握。

参考文献:
[1]TSG 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
[2]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3]《电梯监督检验规程(2002)》
------------最新【精品】范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