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中的语言学》目录0.前言1.翻译中的语义学1.1概述1.2意义1.2.1.概念意义1.2.2.内涵意义1.2.3.社会意义1.2.4.情感意义1.2.5.反映意义1.2.6.搭配意义1.2.7.主题意义1.3语义场1.4语义成分分析1.5上下义关系1.6同义关系1.7语义变化1.7.1.语义变化的原因1.7.2.语义变化的类型1.8歧义1翻译中的语用学1.1概述1.2语境2.2.1.话语语境2.2.2.情景语境2.2.3.文化语境1.3指示2.3.1.指示概述2.3.2.指示语的翻译2.3.2.1.人称指示2.3.2.2.时间指示2.3.2.3.地点指示1.4言语行为2.4.1.言语行为概述2.4.2.言语行为的翻译2.4.2.1.个别言语行为的翻译2.4.2.2.语篇行为的翻译1.5会话含义2.5.1.会话含义概述2.5.2.会话含义的翻译2.5.2.1.保留原文会话含义形式2.5.2.2.显明原文的会话含义2.5.2.3.对译文中新产生的会话含义的处理2.5.2.4.用新的会话含义替代原文中的会话含义2.5.2.5.避免对会话含义作不必要的增补1.6礼貌原则2.6.1.礼貌原则概述2.6.2.礼貌原则的翻译2.6.2.1.按照目的语习惯表达礼貌原则2.6.2.2.保持原文和译文间的礼貌程度对等1.7前提2.7.1.前提概述2.7.2.前提的翻译2.7.2.1.涉及语言内部前提的翻译2.7.2.2.涉及语言外部前提的翻译1.8顺应论2.8.1.顺应论概述2.8.2.顺应论与翻译2.8.2.1.语境关系顺应2.8.2.2.语言结构顺应2.8.2.3.顺应的动态性2.8.2.4.顺应过程的意识程度2.9.关联理论2.9.1.关联理论概述2.9.2.关联理论对翻译的启示2.9.2.1.翻译是一种明示-推理性质的交际行为2.9.2.2.翻译的最根本目的是传递交际意图2.9.2.3.关联理论的“直接翻译”和“间接翻译”概念3.翻译中的句法学3.1概述3.2英汉语基本句型3.3英汉语句法结构差异及翻译中的句式转换3.3.1.形合与意合3.3.2.主动与被动3.3.3.静态与动态3.3.4.话题-评论与主语-谓语3.3.5.有灵主语与无灵主语4。
翻译中的文体学4.1概述4.2文体的可译性4.3.风格4.4.文体各要素的翻译4.4.1语音4.4.2词汇4.4.3句法4.4.3.1.句式4.4.3.2.句子长度4.4.4.语篇4.4.4.1.主题句4.4.4.2.段落调整4.4.5.语域4.5.各类风格的翻译4.5.1.个人风格4.5.1.1.个人语言风格4.5.1.2.个人思想情感风格4.5.2.时代风格4.5.3.民族风格4.6.译者的风格4.6.1.译者风格和作者风格的关系4.6.2.译作的风格和接受效果与社会环境4.6.3.译文风格与翻译目的5. 翻译中的社会语言学5.1概述5.2.社会语言学的翻译5.2。
1。
地域方言5.2。
2。
社会方言5.2.2.1.社会阶级变体5.2.2.2.种族变体5.2.2.3.性别变体5.2.2.4.年龄变体5.2.2.5.职业变体5.2.3.交际功能变体5.2.3.1.语域.5.2.3.2.应酬语5.2.2.3.礼貌规则5.2.3.4.称呼语6.翻译中的系统功能语言学6。
1。
概述6.2.系统功能语言学与翻译6.2.1.纯理功能的翻译6.2.1.1.概念功能6.2.1.2.人际功能6.2.2.情景语境的翻译6.2.2.1.语场6.2.2.2.语旨6.2.2.3.语式7.翻译中的语篇语言学7.1.概述7.2.语篇的属性与翻译7.3.语篇的衔接和连贯与翻译7.3.1.衔接7.3.1.1.语法衔接7.3.1.2.词汇衔接7.3.2.连贯7.3.2.1.主题连贯7.3.2.2.意图连贯7.3.2.3.语气连贯7.3.2.4.文化连贯7.3.2.5.逻辑连贯7.3.2.6.主述位连贯7.3.2.7.叙事结构的连贯8.翻译中的认知语言学(暂定)8.1.概述8.2.翻译过程的认知模式8.3.认知范畴8.4.意象图式8.5.认知框架8.6.隐喻8.7.转喻前言语言学研究语言的的本质、功能、结构及其发展规律,现代语言学把人们对人类语言的看法及其研究成果概括成一般理论。
大量的例证表明, 人类语言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普遍特征。
不仅在亲属语言之间是如此,而且在非亲属语言(如英语和汉语)之间也是如此。
语言间的共同之处并非巧合,而是因为人类有着某些共同的思维方式、自然历程, 相似的生活经历及文化背景。
语言学是翻译学最重要的交叉学科之一。
它对于源语的把握, 目的语的生成, 直到翻译技能的形成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均有指导意义,为翻译研究和翻译活动提供了比较科学的理论基础。
如语义分析方法、语境理论、语用理论和语篇分析理论等, 对翻译有直接的指导价值。
不能否认,在近三十年来的翻译研究中,语言学给我们许多启迪与指导,翻译研究中的语言学途径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翻译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翻译理论的系统研究就是从现代语言学起步的。
随着现代语言学的形成与逐步完善,建立在语言学基础上的翻译研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独具体系的语言学派。
翻译研究摆脱了经验主义的模式,具备了科学的特性,在科学化的进程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翻译就是把一种语言承载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
翻译中涉及的语言现象成为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不少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试图用语言学的观点来看待翻译研究中的一系列问题,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起国外已逐渐形成了系统的翻译语言学理论。
这一理论运用语言学中现有的、规范的术语和概念以及语言思想体系来阐述翻译实践中出现语言现象。
翻译语言学理论的重要贡献在于它把翻译中许多问题提到语言学高度加以阐述,对翻译中两种语言的话语现象进行对比研究,并作出系统归纳。
翻译语言学将整个翻译活动尽力纳入语言学轨道,把翻译看作“是把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在保持内容不变也就是意义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为另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的过程”(巴胡尔罗达夫,1985) 。
认为这一理论最主要的是研究对比在语言中、在话语结构中现象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它的主要和基本的任务是描述实际的翻译过程,即揭示原语到译语这一转换的客观存在的规律。
这一转变的规律,即翻译转换的规则, 也就是翻译的语言学理论的研究的对象。
从而得出结论:翻译学的核心部分就是翻译的语言学理论。
(方梦之等,2004) 翻译的语言学派追求原文和译文的等值。
由于翻译总是涉及到至少两种语言,因此人们首先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是十分自然的。
但翻译活动绝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文字的转换操作,它在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语际交流活动,涉及一系列的超语言范畴,涉及语言外的其他因素,如文化系统。
早期语言学派的不足之处在于它只注重原文和译文在语言上的对等,而忽视了话语的交际功能以及翻译活动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
不过, 近二十年来语言学派开始注重研究话语层面上的等值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早期研究的缺陷。
无论是对翻译基本理论的研究,还是对具体语言转换规律与技巧的探索,语言学的指导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然而翻译研究一度被完全纳入语言学,并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即应用语言学。
但是,由于翻译活动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涉及因素多范围广,因此仅仅从语言学的途径来研究翻译日显局限。
翻译,特别是文学翻译所提出的许多问题仅仅从语言学的角度来探讨,很难说得通。
因此,不少研究翻译的学者开始对翻译的语言观提出了质疑。
翻译的基本理论研究所提出的问题,自然不可能都在语言学领域中得到解决。
因为它仍然无法满足翻译活动错综复杂的关系与因素。
这就使翻译研究必然地走上了跨学科研究的道路。
在语言学不失为其重要支柱的情况下,心理学、哲学、史学、文艺学、社会学等等都被引用了进来,跨文化研究也为其背景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个发展过程本身证明了翻译理论研究的多元化将成为它必然的趋势。
显然,语言学只是翻译研究中的领域之一,它当然不能概括全部翻译研究。
但是,语言学是直接研究语言的学科,而翻译理论研究的基本内容是两种语言之间转换的规律。
因此语言学与翻译理论有着天然的联系。
尽管近年来翻译研究产生了“文化转向”等方面的新进展,但语言学对翻译研究的指导作用并未减弱。
随着语言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翻译研究在这一领域中的进展也不会停止。
例如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些新的理论如关联理论、认知语言学等,为翻译研究开辟了新的视野。
因此,正如袁筱一所指出的:“语言学的发展方向永远都不会与翻译理论的发展方向相悖。
翻译理论的发展前途就在于,它能够接受语言学对于世界与人的关系的思考,否则它永远只能是一门技术。
”(1997)另一方面,翻译研究的深入也推动了语言学的发展。
语言是交际工具,语言在单语交际与语际交际这两种交际活动中发挥其职能的时候,体现出不同的特点。
在后一种情况下,人们的交际是通过翻译两种语言来实现的。
这时,在参加交际的两种语言的要素之间进行着相互比较、求同和代换,从而表现出了翻译这一语际交际活动的特点。
对这些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无疑会大大地丰富我们的语言学知识。
否则,我们对语言规律及其交际功能的认识将是不完全的。
因此,不对大量存在着的、在不同场合进行的翻译事实加以研究,就很难设想现代语言学会得到顺利的发展。
可见,翻译本来就应该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
例如,英国语言学家弗斯(J .R . F i r t h ) 在《语言分析与翻译》一一文文中中详详尽尽地地阐阐述述了了结结合合翻翻译译进进行行语语言言分分析析的的观观点点。
他他肯肯定定了了翻翻译译理理论论自自身身在在语语言言学学中中的的地地位位,,认认为为把把翻翻译译作作为为语语言言分分析析的的一一种种形形式式用用来来阐阐明明语义,,具具有有一一定定的的可可行行性性,, 语语言言分分析析与与翻翻译译结结合合可可以以为为语语言言学学家家和和社社会会学学家家提提供供广广阔阔的的研研究究空空间间 ((参参见见谭谭载载喜喜,, 22000044))。
以下本人将以语言学中与翻译相关的分支学科对翻译理论与实践进行描述与指导,以期开阔对翻译的语言学方面的理论的认识,提高翻译实践水平,并帮助学习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对语言学与翻译的关系的研究。
参考书目巴胡尔罗达夫. 1985.《语言与翻译》。
蔡毅译.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许钧. 袁筱一. 1998. 《当代法国翻译理论》. 江苏. 南京大学出版社袁筱一. 1997. 翻译的语言学情结. 《译学论集》. 江苏. 译林出版社方梦之. 2004. 《译学辞典》.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谭载喜。
2004。
《西方翻译简史》 北京。
商务印书馆1. 翻译中的语义学1.1 概述语义学(semantics)主要研究的是语言符号所表达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