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鼻咽纤维血管瘤的CT_MRI诊断

鼻咽纤维血管瘤的CT_MRI诊断

参考文献
1 夏宇,刘小军,刘进康.CT、MRI 在鼻咽纤维血管瘤中的诊断及应用 价值.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5, 11: 121- 122.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7 年第 16 卷第 3 期
· 99 ·
·头颈部放射学·
鼻咽纤维血管瘤的 CT、MRI 诊断
张晓亚 梁碧玲
【摘要】 目的 探讨鼻咽纤维血管瘤的 CT 和 MRI 影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21 例鼻咽纤维血管瘤 CT 和 MRI 资料, 对肿瘤的侵犯范围、大小、边界、密度或信号、周围骨质改变等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鼻咽部软组织肿块 ; 大部分边界清楚; 密度或信号均匀; 翼腭窝的扩大增宽, 上颌窦后壁受压前移、塑形, 但后壁骨质无破坏是其特征性表 现; 周围骨质的压迫塑形或吸收破坏; 显著强化。结论 一般 CT 检查即可诊断, 但 CT、MRI 扫描相结合更有助于肿 瘤 诊 断 、定 位 及 分 期 。
IV期 1 例 , 其 影 像 学 表 现 如 下 : ①原 发 部 位 及 侵 犯 范围: 见表 1。②肿瘤大小、边界: < 3 cm 者 3 例 , 3~ 5cm 之间者 6 例, >5cm 者 12 例; 肿瘤边界清楚者 16 例, 边界欠清楚或不清者 5 例。③密度或信号: 均 匀者 14 例, 不均匀者 7 例; 增强后显著强化者 19 例, 无明显强化者 2 例。④肿瘤周围骨质改变: 骨质 无改变者 3 例; 骨质受压变形者 18 例, 其中 11 例 致使翼腭窝扩大增宽, 上颌窦后壁受压前移、变形; 其中 10 例上颌窦后壁骨质未见破坏; 尚有 1 例上颌 窦后壁骨质较明显破坏。
3. 分期: 目前存在数种鼻咽纤维血管瘤临床分 期标准, 被广泛接受的有: Chandle 分期、Sessions 分 期及 Fisch 分期。本文采用 Chandle 分期( Chandler JR 等, 1984 年提出) [7]: I 期 : 肿 瘤 局 限 于 鼻 咽 部 ; II 期: 肿瘤扩展至鼻腔或蝶窦; III 期: 肿瘤扩展至上颌 窦、筛窦、翼腭窝、颞下窝、眼眶( 眶上裂、眶下裂、眶 内) 、颊部; IV 期: 肿瘤侵入颅内。
材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21 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鼻咽纤维 血 管 瘤 的 病 人 中 , 男 19 例 , 女 2 例 ; 年 龄 最 小 的 4 岁, 最大的 32 岁, 平均年龄为 18 岁。临床以鼻出血 为主要表现者 19 例, 渐进性鼻塞者 16 例, 耳鸣、耳 闷胀感者 14 例, 头痛者 7 例, 其中 5 例曾做过 1~3 次 切 除 术 。21 例 行 CT 或 MR 检 查 , 9 例 行 CT 检 查, 14 例行 MR 检查, 其中 2 例同时行 CT 及 MR 检查。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7 年第 16 卷第 3 期
·101·
型, 诊断正确率 100%, 而有 1 例 chandle III 的病例, 术前误诊为鼻咽癌, 分析其原因: 该肿瘤较大, 呈分 叶状, 边界不清楚, 颅底骨质破坏较明显, 且强化不 显著。在 14 例行 MR 检查的鼻咽纤维血管瘤病人 中, 同样对于 chandle I 及 II 期病例, 诊断并无难度; 对于 chandle III 及 IV 的病例, 依据其特征性影像学 表现及临床资料, 诊断准确率也相当高。当然确诊 还需病理活组织检查。
【Key wor ds】 Nasopharyneal angiofibroma ; CT ; MRI
鼻咽纤维血管瘤是鼻咽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因好发于 10~25 岁男性青少年, 故又名青年期纤维 血 管 瘤 、青 春 期 出 血 性 鼻 咽 纤 维 血 管 瘤 。 本 病 病 因 不明。临床以鼻出血或口腔出血为特点, 早期即可 反复出血, 大出血则危及生命。本文通过回顾性分 析 21 例 鼻 咽 纤 维 血 管 瘤 的 CT 和 MRI 影 像 特 点 , 探讨其对该病的诊断及分期的价值, 从而为临床提 供更好的指导作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图 1 MR 横断增强: chandel I 期, 肿瘤局限于鼻咽部, 信号均匀, 边界清 , 明 显 强 化 图 2 MR 横 断 增 强 : chandel II 期 , 肿 瘤 扩 展 至鼻腔、蝶窦, 不均匀、明显强化, 鼻中隔受压推移 图 3、4 横断平扫及增强: chandle III 期, 肿瘤呈分叶状, 扩展至左侧鼻腔、翼腭 窝及颞下窝, 翼腭窝的扩大增宽, 上颌窦后壁受压前移、塑形, 上颌窦腔缩小, 但上颌窦后壁骨质无破坏 图 5、6 CT 横断位扫描: chandle III 期, 肿瘤侵犯右侧鼻腔, 经翼- 上颌间隙侵犯翼腭窝, 翼- 上颌间隙增宽, 翼腭窝扩大, 上颌窦后壁受压前移、塑形, 上颌窦 腔缩小, 但上颌窦后壁骨质无破坏, 增强病灶明显强化
结果
21 例 鼻 咽 纤 维 血 管 瘤 病 人 中 : Chandle I 期 3 例、Chandle II 期 6 例、Chandle III 期 11 例, Chandle
作者单位: 510120 广州,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
·100·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7 年第 16 卷第 3 期
3. 鉴别诊断: 本病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及较 典型的影像学特点, 一般来说定性诊断不难, 但有 时需要与鼻咽部恶性肿瘤及鼻腔、后鼻孔息肉鉴 别。①鼻咽部恶性肿瘤: 如鼻咽癌, 咽隐窝变浅消 失, 两侧鼻咽腔不对称, 咽肌浸润; 咽旁间隙受压向 外移位; 病灶与周围结构分界不清, 多伴有周围骨
质结构的破坏, 且常有颈淋巴结转移, 仅有轻度强 化, 强化不如鼻咽纤维血管瘤显著。②鼻息肉: 鼻腔 或鼻窦内的软组织肿块, 边缘光滑, 局限于鼻窦者, 多见于上颌窦, 有蒂为其典型表现。位于鼻窦及后鼻 孔的息肉, 多见于青少年, 常来自上颌窦, 窦口及鼻 腔增宽。当息肉充满窦腔时, 窦壁呈膨胀性改变, 偶 见骨质吸收破坏或硬化, 增强扫描不强化或轻度强 化, 其发生部位及 CT、MR 密度或信号与鼻咽纤维 血管瘤类似, 但肿块边缘多光滑, 引起的骨质破坏多 为压迫性, 且增强后强化不如纤维血管瘤显著。
【关键词】 鼻咽纤维血管瘤; 体层摄影术, X 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CT and MRI diagnosis of nasophar yneal angiofibr oma ZHANG Xiao- ya*, LIANG Bi- ling. *Department of Radiolo- gy,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 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120
2. 影像技术: 鼻咽纤维血管瘤极易出血且不易 控制, 活检时可发生难以控制的大出血, 因此术前 多不主张活检, 而以临床诊断为主。除了鼻咽镜、鼻 窥镜等临床检查外, 还需要相关的影像学检查, 如 X 线平片、CT 及 CTA、MRI 及 MRA 等, 以明确肿瘤 的大小、起源部位、侵犯的范围及血供情况, 对做好 术 前 准 备 、正 确 选 择 手 术 途 径 及 减 少 术 中 出 血 十 分 必要[2,6,10]。X 线平片价值有限。CT 检查具有高密度 分辨率及空间分辨率, 还可以选用不同的窗技术和 增强检查, 故一般 CT 检查即可诊断。而 MRI 具有 较好的软组织分辨力, 以及多方位多参数成像, 能 清楚显示肿瘤范围, 来源及向周围结构的蔓延情 况 , 尤 其 在 显 示 颅 内 侵 犯 范 围 优 于 CT, 肿 瘤 定 位 、 诊断及分期的正确率极高, 但是由于 MR 对于细小 面部骨性结构的改变显示不清, 而 CT 可以弥补其 不足, 故 CT、MR 扫描相结合更有助于肿瘤诊断、定 位及分期。有条件的医院和病人, 还可以常规作动 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IADSA) , 尤其有助于了解肿 瘤的血供来源, 行术前超选择动脉内栓塞, 可大大 减少术中出血。
2. CT 及 MR 检 查 方 法 : CT 检 查 9 例 , 扫 描 层 厚 3 mm, 层距 3 mm, 行横断及( 或) 冠状位扫描, 软 组织: 窗宽为 350~400 HU, 窗位 30~40 HU, 观察骨 质 改 变 则 用 骨 窗 : 窗 宽 为 1500~2000 HU, 窗 位 200 HU, 9 例均行增强扫描。MR 检查 14 例, 采用 SE 序 列, T2WI 横断、T1WI 横断、冠状及矢状位扫描, 均行 Gd- DTPA 增强扫描。
表 1 21 例鼻咽纤维血管瘤原发部位及侵犯范围( 例)
侵犯部位

鼻咽

后 鼻 孔 、鼻 腔

蝶窦

上颌窦

翼 腭 窝 、颞 下 窝

海绵窦、颅中窝底 0
II
III

11

10




0 10


IV 总数

21
1 17
1 15


1 11


讨论
1. 肿瘤影像表现及分期关系: 鼻咽纤维血管瘤 多发生于 10~25 岁男性青少年, 本组资料也证实了 该点。该瘤多起源于鼻咽顶部、颞下窝、枕骨结节、蝶 骨 翼 突 及 翼 突 内 侧 板 的 骨 膜 部[4,9]。 其 病 理 组 织 学 特 点是成熟的结缔组织内有丰富的管壁薄弱而无弹性 的血管, 故极易出血。虽然病理组织学上为良性肿 瘤, 但其无包膜, 具有侵润性生长的特点, 故术前准 确诊断和定位对能否完整切除肿瘤具有重要意义。 因该肿瘤极易出血, 复发率又很高, 很难根治, 是耳 鼻喉科中一种特殊的肿瘤[5,8]。其影像学表现[1,3,6,8]: ① 鼻咽部软组织肿块, 大小不一。②大部分边界清楚。 ③大部分密度或信号均匀, 较大病灶内可见坏死区。 ④翼腭窝的扩大增宽, 上颌窦后壁受压前移、塑形, 但后壁骨质无破坏是其特征性表现。⑤沿自然孔道 蔓延趋势, 可造成对周围骨质的压迫塑形或吸收破 坏。⑥增强后显著强化。在 9 例行 CT 检查的鼻咽纤 维血管瘤病人中, chandle I 及 II 期病例影像表现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