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专业基础知识考试试卷(十一)单位:姓名:计分:一、填空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1、中国药典的主要内容由、、和四部分组成。
2、一般滴定管读数有± 0.01ml的误差,为使滴定的相对误差<0.1%,消耗滴定液的体积就必须在ml 以上。
3、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是检查制剂及其原料、辅料受微生物污染程度的一种方法,检查项目包括、、和检查。
4、薄层色谱法最常用的固定相有、、、等。
5、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设置或确定的药品检验机构,承担和________________所需的药品检验工作。
6、药品检查项下规定的检查内容可以反映药品的、、________与的要求。
7、高效液相色谱法中,一个组份的色谱峰可用、、、________四个参数来表示。
8、药品质量公告不当的,发布部门应当自确认公告不当之日起5日内,在原公告范围内予以更正。
9、国家鼓励培育中药材,对集中规模化栽培养殖、并符合国务院药品监督部门规定条件的中药材品种,实行管理。
10、在分析工作中,为消除试剂和器皿可能带来的影响,导致过多检出,通常须做____试验;为防止漏检,通常须做试验;为减少测定中的偶然误差,通常采用试验;为减少测定中的系统误差,通常采用试验。
精品文档二、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1、在()区域的红外光谱称为特征区,因为有机化合物的主要官能团的特征吸收多发生在这一区域。
-1;B -1A 、 4000~ 1300cm、 1300~ 400 cmC、4000~1200 cm-1;D、4000~1500 cm-12、精密度是指()A测得的测量值与真值接近的程度B测得的一组测量值彼此符合的程度C表示该法测量的正确性D在各种正常试验条件下,对同一样品分析所得结果的准确程度E对供试物准确而专属的测定能力3、在反相色谱中,若适当增加流动相极性,则()A、 K 降低, t R降低B、K 增加, t R增加C、α增加D、α不变E、α降低4、薄层色谱中,通常适用于酸性和中性物质分离的吸附剂是()A 、碱性氧化铝B、中性氧化铝C、硅胶D、纤维素类E、聚酰胺5、重金属检查中,加入硫代乙酰胺时,溶液控制最佳pH 值是()A、6.5B、3.5C、4.5D、1.56、下列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的是()A、泡腾片B、可溶片 C 、咀嚼片D、舌下片7、运用有效数字运算法则计算:13.65+0.00851+1.6355 ,结果为()A、 15.295B、15.29C、15.294D、15.308、药物的红外光谱可提供的是()A 、药物分子中的各种基团信息;B、药物晶体结构变化的确认C、光学异构体的辨识;D、药物纯杂程度的测定9、氮测定法中,加K 2SO4或 Na2SO4的作用是()。
A 、催化作用;B、使供试品转变为( NH 4)2SO4C、中和碱液;D、提高 H2SO4的沸点10、药品检验中既对药品有鉴别意义,又能反应药品纯杂程度的项目是()A 、鉴别;B、含量测定;C、外观;D、物理常数三、多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
每题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多选、少选不得分)1、物理常数包括()A 旋光度B折光率C相对密度D黏度E馏程2、下列哪些能减免测量中的系统误差()A 校准仪器B增加测量的次数C做空白试验D做加样回收试验3、紫外 - 可见分光光度法中最大吸收波长用于鉴别时,会影响测试结果的因素是()A 仪器波长的准确度B样品的真伪C 溶剂的种类D供试液的浓度4、溶液颜色检查法有()A 、目视法B、光散射法C、分光光度法 D 、色差计法5、用蒸馏法测定乙醇量,如发生泡沫,可在供试品中酌加()后再蒸馏。
A 、H2SO4 B、H3PO4C、稍过量的CaCl2D、少量石蜡 E 、KCl6、中国药典2005 年版正文各品种项下规定的HPLC条件中,可以改变的条件是()A 、固定相的品牌B、流动相的组分C 、固定相的种类D、混合流动相各组分的比例7、当事人对药品检验机构的检验结果有异议时()A、当事人可以申请复验B、复验样品由当事人提供C、复验样品从原药品检验机构的留样中抽取D、复验在原药品检验机构或其上一级药品检验机构中进行。
8、下面数据符合中国药典2005 年版规定“称取 0.1g”要求的是()A 、 0.05g~0.15g B、 0.095g C、0.05g~ 0.14g D、0.06g~0.14g9、下面关于“凡例”的述说,正确的是()A是药典的组成部分B当“凡例”与正文各项规定不一致时,应优先考虑“凡例”的规定C把与正文、附录及质量检定有关的共性问题加以规定D是解释和正确使用药典进行质量检定的基本原则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按朗伯 -比尔定律,浓度 C 与吸光度 T 之间关系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
B朗伯 -比尔定律成立的前提是稀溶液,与是否单色光无关。
C E11%cm是比吸光系数,是指用浓度 1%( W/V )溶液、吸光池厚度为 1cm 时所测得的吸光度值。
D同一物质在不同波长处的吸光系数不同,不同物质在同一波长处的吸光系数相同。
E吸光系数检查的每份结果表明对平均值的偏差应在± 1%以内。
四、判断题(每题 1 分,共 20 分。
对的打“√”,错的打“×”)1、精密称定是指所选用的天平必须满足0.1mg或 0.01mg感量的分析天平。
()2、费休氏水分测定法可适用于遇热易分解或含挥发性成分的供试品,但不适于能被氧化的物质。
()3、相同的化合物具有相同的紫外吸收的紫外吸收光谱,具有相同紫外吸收光谱的也必然是相同的化合物。
()4、红外分光光度法是物质鉴别的最佳方法,适用于任何原料药和各种制剂的定性鉴别。
()5、纸色谱系以纸为载体,以纸上所含水分或其他物质为固定液,用展开剂展开的吸附色谱。
()6、药品成分的含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或变质的为劣药。
()7、修约标准偏差时,通常要使其值变得更大一些,所以采取只进不舍的原则。
()8、规定中药对照品在使用前除另有规定外,均应置P2O5减压干燥 12 小时以上,化学药对照品均按干燥品(或无水物)进行计算后使用。
()9、2005 年版中国药典凡例规定,做酸碱性试验时,如未指明用何种指示剂时,均系指石蕊试纸。
()10、经过质量检验合格的医院制剂,可凭医师处方在医疗机构使用。
()11、无菌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10000 级下的局部洁净度100 级的区域内进行。
()12、中国药典 2005 年版规定,采用碘量法测定维生素 C 注射液的含量时,加入丙酮,以消除抗氧剂亚硫酸氢钠或亚硫酸钠的干扰。
()13、绘制 IR 光谱时,基线一般控制在60%透光率,样品浓度使最强峰小于10%透光率。
()14、药物鉴别的目的是证明未知药物的真伪。
()15、试验时的温度,未注明者,系指在室温下进行,如温度高低对结果有显著影响者,除另有规定外,应以25℃± 1℃为准。
()16、中国药典 2005 年版规定各类制剂如检出致病菌,必须加倍取样复试。
()17、当事人对药品检验机构的检验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药品检验结果之日起十五内提出复验申请。
()18、百分吸收系数是指在一定波长,药物溶液浓度为1%(g/ml )的吸收度,用 E11cm%表示。
()19、系统误差可以通过增加平行测定次数的方法减免,偶然误差可以通过加效正值的方法减免。
()20、2005 年版药典规定,用灯检法检查注射剂、滴眼剂中可见异物,人员条件应满足裸视力≥ 4.9,矫正视力≥ 5.0。
()五、简答题(第 1、 2 题各 6 分,第 3 题 8 分,共 20 分)1、比较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内标法与外标法的优缺点,写出内标法测定含量的计算公式。
2、试述假药的概念。
3、在 TLC法中,斑点产生拖尾的原因是什么?对结果有何影响?如何解决?六、论述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1、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样品时,出现基线漂移的原因有哪些?如何解决?2、砷盐检查中国药典采用几种方法?试述第一法的测定原理,试验中加入KI 、 SnCl2及醋酸铅棉花的目的何在?规定某制剂含砷量不得超过百万分之二,问应称取多少克供试品进行试验?第十一套试卷答案五、简答题(第 1、 2 题各 6 分,第 3 题 8 分,共 20 分)1、比较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内标法与外标法的优缺点,写出内标法测定含量的计算公式。
答:(1)外标法的优点是适用范围宽,不需要寻找内标物质,计算简单;缺点是定量的准确性受进样准确性的限制,要求每次进样一致。
(2)内标法:优点是定量的准确性不受进样准确性的限制,即使是每次进样不一致,也不影响定量的准确性;缺点是计算复杂,内标物质难以寻找,因此适用范围受到限制。
内标法计算公式(略)2、试述假药的概念。
答:(1)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假药:①药品所含成分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分不符的;②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假药论处:①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②依照本法必须批准而未经批准生产、进口,或者依照本法必须检验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③变质的;④被污染的;⑤使用依照本法必须取得批准文号而未取得批准文的原料药生产的;⑥所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
3、在 TLC法中,斑点产生拖尾的原因是什么?对结果有何影响?如何解决?答:(1)斑点“拖尾”主要是由于点加在薄层上的样品量过多,超过了吸附剂的“样品容量”;另外展开剂和固定相(吸附剂)种类选用不当均可导致斑点“拖尾”。
(2)较严重的“拖尾”会使与其邻近的斑点互相重叠,致使各成分分离不清或达不到分离目的,影响对结果的判断。
(3)解决的办法:减少点样量可克服“拖尾”现象的产生,若减少点样量后仍有“拖尾”现象,应考虑改用其它展开剂或吸附剂,以致改用其它层析方法。
六、论述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1、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样品时,出现基线漂移的原因有哪些?如何解决?答:基线飘移是指基线随时间定向或无规律的缓慢变化。
引起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流动相和泵系统:① 先前的流动相还没有完全交换,系统未稳定或未达到化学平衡。
应等系统完全平衡后再进样;② 流动相被污染。
重新配制流动相并防止污染;③流动相有气泡。
应采取减压脱气或超声脱气等方法使流动相脱气完全;④输液泵和管路有气泡。
进行排气操作;⑤ 贮液瓶或金属过虑头污染,杂质慢慢溶入流动相中。
清洗贮液瓶或过虑头;⑥ 流动相分层或非均相。
使流动相混合均匀。
(2)色谱柱:①色谱柱被污染,固定相渗漏。
应更换色谱柱;② 强吸附组分从柱上慢慢被洗脱。
应等所有组分全部流出再进样;③ 柱温变化。
应使用柱温箱或设法使环境温度相对恒定。
(3)检测器系统:①检测池被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