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刑法分论—张明楷

刑法分论—张明楷

二、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危险物质罪
对邮寄行为应如何处理?
运输是否包括运输出入境?(刑法另规定了走 私枪支弹药罪,但没有规定走私危险物质罪)
三、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
其中有短缩的二行为犯
四、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 罪 问题: 是否要求认识到是枪支等?以盗窃财物为 目的,同时认识到可能是枪支的,怎么办? 是否要求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执勤警察 的枪支夺下后扔入水沟的行为如何认定? 五、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 既有抽象危险犯,也有具体危险犯
二、资助恐怖活动罪 三、劫持航空器罪 问题:航空器的范围:军用、警用、海关用?
劫持的含义
四、劫持船只、汽车罪: 联想劫持火车、电车的行为
五、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
第五节 违反枪支等管理规定的犯罪
一、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 弹药、爆炸物罪 注意:枪支、弹药、爆炸物的范围(尤其注意仿 真手枪):抽象的危险犯 运输、储存的含义
六、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
问题:持有与运输的关系||私藏与储存的关系
七、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 注意:两种情形,但要件不同 将枪支质押于他人的,属什么行为? 将枪支赠与他人的,如何处理? 八、丢失枪支不报罪 罪过形式:形形色色的学说及其缺陷 或许荒谬的私见:客观的超过要素
九、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危险 物品危及公共安全罪 问题:
二—五:问题:
(一)交通设施的确定
P547
P548
盗走公路上的井盖的行为性质?
(二)正在使用的电力设备的确定
正在使用与行为性质必须结合起来判断
(三)易燃易爆设备的范围:输油管道
(四)如何理解124条第2款?
过失损坏但尚未造成严重的后果的,也成 立犯罪吗?
第四节 实施恐怖、危险活动的犯罪
一、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
一、非法拘禁罪
(一)法益:身体活动自由;场所移动自由 (二)对象:有身体活动自由的自然人:
是可能的身体活动自由还是现实的身体活动 自由?要求被害人认识到自由被剥夺
(三)行为:直接拘禁与间接拘禁;作为与不作为; 有形与无形;持续性与非法性。 (四)故意:间接故意能否成立本罪
(五)问题:
1.是否含限制人身自由的行为?241条3款
(1)简单罪状 (2)叙明罪状
(3)引证罪状
(4)空白罪状:与罪刑法定原则的关系
(二)罪状与构成要件的关系
1.基本罪状与构成要件的关系 2.加重.减轻罪状与构成要件的关系
二、罪名
(一)罪名的概念与功能 (二)罪名的分类 (三)罪名的确定
1.罪名数量的确定:171条规定了几个罪?
2.罪名名称的确定:如何称呼360条的犯罪?
(三)普通强奸的特征
1.客观要件:
(1)对象:认识错误? (2)目的行为:概念的变化 (3)手段行为:暴力;胁迫;其他手段 2.主体 (1)妇女:强奸罪是身份犯吗? (2)丈夫:所谓婚内强奸,如何权衡得失? 3.主观要件:故意的内容//李本武案件
(四)奸淫幼女(非独立罪名)
1.构成要件
行为人合理地相信被害人有16岁,使用暴力、 胁迫手段与之性交,实际上被害人只有13岁的, 如何处理? 2.既遂标准的疑问 既遂标准对上例的影响?
三、法定刑 (一)概念
(二)种类:
1.绝对确定的法定刑:优点与缺陷 2.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没有刑罚就没有犯罪 3.相对确定的法定刑:优点与缺陷
4.浮动法定刑(仅限于罚金刑):优点
问题:174条第1款前段的法定刑,是“可以” 还是“应当”并处或者单处…...? (三)法定刑与宣告刑、处断刑、执行刑
2.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区别
3.与包含伤害内容的其他犯罪的区别
4.与可能造成伤害结果的其他犯罪的区别
(十三)刑事责任:P688-690
四、过失致人重伤罪
第三节
一、强奸罪
侵犯妇女、儿童身心健康的犯罪
(一)概念与种类 (二)普通强奸的本质 如何理解违背妇女意志?内容;客观前提;妇 女的反抗;主观前提;事实上的违背?如何认定? 强奸罪的法益是什么? 女权主义犯罪学对国外强奸罪立法的影响。
何种情况成立共同犯罪?
应否考虑所资助的犯罪性质、法定刑? 三、叛逃罪中的“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 如何认定?
叛逃本身有危害性质?叛逃后有危害行为?
四、111条的犯罪如何认定?
“为境外”是客观要件还是主观要件?
“情报”的范围如何确定? “非法提供”包括哪些行为?
第22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一节 概述
刑法学 (各论)
主讲人:张明楷
第20章 第一节
罪刑各论概述 研究对象与意义
一、罪刑各论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意义
二、分则与总则的关系
第二节
一、概念 二、特点
刑法分则的体系
二分法或三分法的问题
第三节
一、罪状
刑法分则的条文结构
(一)概念与种类 1.以描述内容为标准:基本//加重、减轻
2.以描述方式为标准:
第21章 危害国家安全罪
第一节 危害国家安全罪概述
第二节 几个重要问题 一、煽动与教唆的关系 对象:特定与否 内容:是否具体犯罪 形式:公然与否 构成要件:是分则要件还是总则要件
方法:可否为文字、图画、演说等以外方法
问题:是教唆严重还是煽动严重?
煽动他人杀人的怎么办?
所谓的悬赏教唆是教唆还是煽动? 二、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与共犯的关系 事前资助、事中资助与事后资助
3.绑架致人死亡的范畴:
看守人失火致被绑架者死亡的,如何处理? 4.绑架是否一概吸收抢劫罪? 5.绑架致人伤害或者伤害致死的,如何处理?
三、拐卖妇女、儿童罪
(一)行为
(二)主体:15周岁的人拐卖妇女并实施强奸行为的, 应如何处理? (三)故意与目的
(四)问题:
1.是否以违背妇女意志为前提? 2.出卖亲生子女的行为如何处理? (四)处罚中的问题
3 .甲乙拘禁了A,让A给妻子B打电话以钱赎 人,但A没有说明自己被绑架,只是声称要钱。 甲乙是否构成绑架罪?
4.甲乙绑架A后,向A的亲属勒索财物未得逞, 便杀害了A。事后,甲乙将真相告诉丙,丙唆使 甲乙继续勒索。甲乙继续勒索了100万。
(六)处罚
1.法定刑重的原因
2.绑架杀人是结合犯还是结果加重犯? 绑架杀人未遂的,应如何处理?有哪些可供选 择的方案?
(五)强奸罪的认定
(六)强奸罪的刑事责任
二/三、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猥亵儿童罪
(一)问题所在:
(二)猥亵行为:质的规定性;猥亵与侮辱的同一 性;相对性;变易性 (三)犯罪主体:妇女;丈夫
(四)内心倾向:不要求内心倾向的合理性;要求 内心倾向的不合理性 (五)结果加重:
(六)公然猥亵:
第四节
侵犯人身自由的犯罪
(九)共犯:1.故意伤害致死的共犯
2.部分共同犯罪
3.同时伤害 (十)罪数:连续伤害:同一法益说与同种法益说 (十一)与非罪的区别 (十二)与其他罪的区别 1.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 (1)理论观点:目的说、故意说、事实说 (2)故意说与事实说的统一:日本判例
(3)中止与犯意转化的关系。请看下例:
向某出于杀人故意,将刘某邀至家中喝酒,喝酒 时向某趁刘某不备拿起菜刀朝刘头部连砍2刀,刘 当场倒在血泊之中不能动弹。此时,向某突然醒 悟,觉得对不起朋友,立即打电话叫来救护车, 将刘送往医院抢救。在入院第二天,刘因流血过 多抢救无效死亡。
认定困难、不公平
私见:包含两次交通事故
2.主观方面:通说与司法解释的问题
没有故意的如何处理?
有无对基本犯罪持过失,而对加重结果持故意 的现象?
私见:过失
四、重大责任事故罪
五、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
六、危险物品肇事罪 七、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
何谓“安全事故”?豆腐渣工程在完工
后立即被发现的,是否属于安全事故?
1.是否限于暴力、胁迫与麻醉方法? 2.是否要求使被绑架人离开原来的生活场所? 3.状态犯?持续犯?折中说?
(三)故意与目的:
故意内容,利用心理,主观目的
(四)问题:
1.偷盗婴幼儿作为人质的如何处理?
2.与非法拘禁罪的区别: 如何理解第238条第3款?如何评价司法解释? 案例:甲使用欺骗方法引诱乙“赌博”,使乙 欠债,然后拘禁乙,迫使乙的家属还债?构成何 罪?
五、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过失……
(一)罪名的确定 (二)本罪的范围:本条的性质 (三)常见的“其他方法”
第三节 破坏公用工具、设施的犯罪
一、破坏交通工具罪、过失损坏交通工具罪
(一)特征 大型拖拉机、缆车、摩托车是否交通工具? 清华大学的电瓶车属于什么车? “正在使用”的实质含义? “破坏”的实质含义? (二)问题:劫持火车、电车的构成何罪?
一、特征 (一)何谓公共安全?不特定是什么含义? (二)是否需要行为人对危险的认识?
二、问题:哪些是具体危险犯、哪些是抽象危险犯?
第二节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犯罪
一、放火罪、失火罪
(一)特征:什么叫放火?如何判断是否具有公共危
(二)问题:
1.何时为放火罪的着手?
2.放火罪的既遂标志是什么?认定放火未遂的意 义何在? 二、三、四、略
第四节 刑法分则的注意规定与法律拟制
一、注意规定:156.287
二、法律拟制:269、267(2)
三、区分意义与方法
第五节
(一)定义 (二)表现形式
刑法分则的法条竞合
一、法条竞合的概念
(三)与想象竞合犯的区别
二、适用原则 (一)学说
(二)本人立场
1.不同法律文件之间的竞合应严格适用特别 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 2.同一法律文件内的竞合通常适用特别条款 优于普通条款的原则,但例外可能适用重法条 优于轻法条的原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