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教学设计教学文案

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教学设计教学文案

《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教学设计南昌市新才学校廉爽一.设计意图:语文新课标对文言文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南昌市近几年中考文言文命题选材在课内,虽降低了阅读障碍,但也相应增加了题目的难度。

如何使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复习好文言文?方法很重要。

基于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采用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方式学习。

通过观题、命题、做题,使学生在参与、合作中掌握文言文复习方向,思考答题策略。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人教版语文六册课本中课内篇目一共有45篇,从主题上看有山水篇,如《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等;言志篇,如《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等;战争篇,如《曹刿论战》等;学习篇,如《孙权劝学》等。

文言文比较阅读,相对于单篇阅读,容量大,难度相对较高。

九年级学生,有单篇文言文学习的基础,稍加指点可以融会贯通。

三.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了解文言文比较阅读的特点和考点;掌握文言文比较阅读答题的策略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命制试题的形式把握文言文比较阅读的特点及考点教学难点:文言文比较阅读中“联系点”、“可比点”的理解性问题答题策略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距离中考为期不远,我们要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胜券在握,最好的办法就是知己知彼。

了解中考语文考什么,怎么考至关重要。

我们先来看一下2011年南昌市中考语文试卷的题型和分值情况。

(示幻灯)满分120分,时间150分钟。

其中,第二部分为“古诗文积累和阅读”。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文言文阅读中的一种形式——文言文比较阅读。

(二)了解特点,把握关键幻灯出示2010年南昌市中考文言文阅读,观察它都有哪些特点。

看材料的由两个选段构成,一篇节选自《岳阳楼记》,一篇节选自《醉翁亭记》,都出自课内。

再者,这两个选段为什么可以放在一起比较?(写景的),这是从题材看,有“联系点”。

另外,放在一起的目的,是为了比较异同,在比较中鉴别。

因此又会有“对比点”。

而“联系点”与“对比点”往往是比较阅读命题的关键。

看南昌市命题。

12联系点即写景,对比点:写景特点不同; 写景的作用各有侧重. 13\14题. 联系点是基础,在此基础上区别不同点.练习:请同学们说一说发放的资料中,材料一至四的”联系点”各是什么?(指名学生回答)第一则是写山水的,两文作者的感情相近. 第二则主题相同,都反映了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第三则内容相近,都是与读书有关. 第四则出自同一作品,写作特色相同.(三)审视试题,梳理考点请学生以命题人的角度来仔细观察同学们手中的资料可供参考,大家先仔细观察、明确文言文比较阅读可以考哪些知识?同桌之间交流一下.(课前发材料)请结合着资料中的题目来分析。

交流:字词;句子;比较内容。

(四)命制题目,明了意图.请同学前后四人为一小组,根据梳理出来的知识点,商议着为给定材料命题。

后,小组展示。

(五)有的放矢,把握策略策略一:词语.归纳:词语——实词,重点字词,特殊用法。

策略二:句子:(1)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遵循原则,兼顾方法。

以上考点和答题方法,在单篇的阅读中也有。

我们重点来看,在比较阅读中如何来把握理解分析题目的解答方法。

策略三:比较理解分析1、先认真阅读文言语段,整体把握文言语段的主要内容。

2、反复阅读,逐项进行“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

3、用准确的语言答题。

答题时尽量用上原文原句。

(六).再现真题,巩固练习请学生完成自己命制试题所用材料的中考原题,进一步体会答题策略。

【真题再现】(11金华、丽水)(8分)【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3分)⑴念.无与为乐者念.:⑵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余.:⑶相与步于.中庭于.:5.下面两个句子所描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2分)⑴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⑵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6.学生交流答题成果。

(七)拓展延伸,布置作业过渡:除了这篇文章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其他角度选择材料进行比较阅读训练。

比如,我们可以内容相同或相近的作品进行比较:如《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都是写景的;可以将《伤仲永》与《孙权劝学》放到一起,因为都涉及到读书这一主题。

《核舟记》同《口技》,都突出了古代艺人的高超技艺等,结构又是相同。

也可以将同一作者不同作品加以比较,如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与《江城子密州出猎》。

……同学们还可以按主题将六册课本篇文言文进行了分类。

同学们课下可以自己选择一个材料,再来命题。

【教学反思】这是为南昌市2012年中考研讨会上一堂文言文复习教学课进行的设计。

在实际教学中几经调整,最终形成。

设计中主要突出变“要学生学习”为“学生要学习”这一特点,实际教学看,学生一反因文言文复习枯燥乏味而了无兴趣的常态,认真思考,积极参与。

对文言文考点把握准确,对文言文阅读方法有更深刻的认识。

老师在教学中只是一个组织者,相机指引。

真正做到了“授之以渔”。

附:《〈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学生用材料》一.(09年浙江台州)《答谢中书书》与《与朱元思书》(11分)【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B)(3分)A、四时俱备.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B、沉鳞.竞跃沙鸥翔集,锦鳞.游泳C、泠泠作.响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D、有时见.日胡不见.我于王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4分)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3.【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2分)4.【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要点:热爱自然,娱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

二、(11义乌)(8分)[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1.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1) 选贤与.(通“举”,选拔)能 (2)货恶.(憎恶)其弃于地也(3) 故.(所以)外户而不闭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2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处处可以听到。

3.[甲] 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2分)两文都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三.(06 江苏宿迁)《送东阳马生序》与《孙权劝学》(11分)[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②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孙权劝学》)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2分)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走:跑②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尝:曾经③蒙乃始就学乃:才④及鲁肃过寻阳及:到,等到2.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因此,人们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②蒙辞以军中多务吕蒙用军中事物多(为借口)推辞3.甲文是通过借书抄录和奔走求师两件事来反映宋濂求学经历的,乙文则是通过鲁肃的言行从侧面反映了吕蒙的学习效果。

(3分)4.细读甲乙两文,谈谈宋濂、吕蒙两人的成功对你有什么启发?(2分)要想学有所成,必须不畏艰辛,虚心求学,刻苦读书;学习的起步晚了,只要坚持不懈,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①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