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制约青海省特色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因素分析论文

制约青海省特色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因素分析论文

制约青海省特色工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因素分析摘要:近年来,青海省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特色经济在全国的地位不断提升,但是,青海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依靠资金、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拉动起来的,要提高青海省经济增长的质量,还需要从根本上提升特色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文章通过相关数据的对比,分析并得出了影响青海省特色工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在于创新意识、创新人才、创新资金、产学研合作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自主创新;青海;工业
中图分类号:f426.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29-0021-02
1 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相关概念界定
“自主创新”是个本土化概念,是我国特定发展背景下出现的一个新概念(黄少波,2006)。

自主创新能力是指系统的能力,是一个以创新能力(创新动力、创新投入、创新过程、创新绩效)为核心的由创新主体(企业、研究机构、信息组织、政府等)、创新网络(知识技术转移能力、技术的市场实现能力)和创新环境(制度、文化、市场)共同构成的完整体系,且具有动态演进性。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研究认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是指某一特定产业内所有创新主体通过共同努力获得主导性创新产权和主要创新收益并能形成竞争优势的协同创新活动的整体能力。

2 青海省特色工业发展现状分析
特色产业是以具有区域比较优势的资源为物质基础、以独特或成熟的生产过程为支撑条件、以提供具有市场偏好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的产品为核心体现的产业。

青海省是全国著名的资源型省份。

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是青海省发展“特色产业”可以依据的物质基础。

青海省依据农牧业资源丰富、生态环境独特,家畜发育好、作物营养高等特点,发展了特色农牧业;依据能源和矿产资源优势明显,民族工业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浓厚等特点,发展了特色工业;依据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独特等特点,发展了特色旅游业。

现以青海省特色工业为例,对制约青海省特色工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2.1 青海省特色工业科技活动现状
从科技活动情况看,据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中国经济普查年鉴2008》中的数据,及为可比而选取的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及计算显示:青海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410个,有科技活动的企业38个,有r&d活动的企业19个,有新产品开发的企业28个,有科技机构的企业18个。

有科技活动的企业仅占工业企业总数的9.27%,有r&d活动的企业仅占工业企业总数4.63%,有新产品开发的企业仅占工业企业总数的6.83%,有科技机构的企业仅占工业企业总数的4.39%,均低于西部地区和全国水平,这说明青海省特色工业中开展创新活动的企业极为少数。

2.2 青海省特色工业科技人员情况现状
从科技活动的人员情况看,青海省工业企业从业人员中,科技活动人员5 394人,参加科技项目的人员4 192人,科学家和工程师4 037人,高中级技术职称人员2 314人。

科技活动人员占工业企业从业人数的3.10%,参加科技项目的人员占工业企业从业人数2.41%,科学家和工程师占工业企业从业人数的比例为2.32%,均低于西部地区和全国水平;说明青海省特色工业科技人才缺乏。

2.3 青海省特色工业科技经费使用现状
从科技活动经费看,青海省特色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总额130 871万元。

其中,政府资金4 330万元,企业资金93 961万元,金融机构贷款4 380万元,其他资金
28 201万元。

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方面,企业资金和其他资金所占比例较高,分别占科技活动经费总额的71.80%和21.55%,而政府资金和金融机构贷款较少,分别仅占 3.31%和3.35%,比全国平均水平的3.74%和5.82%偏低,更低于西部省份的6.45%和8.07%。

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和金融机构对于科技活动的支持存在缺位现象。

青海省特色工业中,科技支出总额142 869万元,占工业总产值的1.30%,略高于西部1.29%和全国1.26%的水平;r&d内部支出是反映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指标,青海省r&d内部支出25 161万元,占科技支出总额的17.61%,远远低于西部地区的35.01%和全国的47.97%;新产品开发项目仅108项,新产品开发经费28 470万元,科技经费总额的19.93%,远远低于西部地区的42.22%和全
国的57.39%。

新产品产值仅494 442万元,占工业总产值的4.48%,也远远低于西部地区的9.85%和全国的11.53%(见图1、图2)。

图1和图2充分说明青海省在科技资金使用中,用于自身内部的使用的科技活动费用很少,同时也充分说明青海省特色工业r&d 活动及新产品开发中自主创新的能力欠缺,与西部、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

3 制约青海省特色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因素分析
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所以其制约因素也是多方面的。

从青海省特色工业自主创新能力现状分析可以看出,制约青海省特色工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因素较多,主要有自主创新意识、自主创新人才、自主创新资金、产学研合作、市场信息资源等因素。

3.1 自主创新意识薄弱
青海省特色工业中有些中小企业是由传统的民族手工业发展而来,属于传统型中小企业,所处行业及生产产品对技术需求不是很大,自主创新压力较小,往往都是迫于市场压力或需求压力才被动进行创新活动;同时青海省特色工业中的一些中小企业高层管理者受传统文化影响很深,惧怕创新风险,害怕失败,求稳怕乱,图个安稳日子;部分中小企业小富即安,不谋做大做强,因此不注重创新,缺乏自主创新意识,自主创新的主动性较差,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创新活动的开展。

青海省特色工业中企业普遍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采取的措施不够完善。

多数企业采取的措施是企业技术秘密内部保护,由于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不
强,创新企业的一些科技创新成果不能得到很好保护,被别的企业或个人“搭便车”,挫伤其创新积极性,制约自主创新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影响青海省特色工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3.2 自主创新人才匮乏
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具有创业精神的企业家人才缺乏。

熊彼特认为,企业家是科技创新的关键,创新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企业家敏锐的目光、果断的决策与高效的组织。

青海省特色工业产业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不足,缺乏创新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制约自主创新活动的开展,进而制约青海省特色工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是,青海省特色工业领域科研人员数量少,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尤其缺乏,严重制约青海省特色工业自主创新能力。

第三,缺乏相应的创新人才激励机制,企业激励方法单一,很难调动创新人员的积极性,同时也难以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

3.3 自主创新资金不足
资金不足一直是困扰青海省特色工业进行自主创新的一大问题。

青海省财政支出对科学技术投资较少,政府对自主创新重视程度不够,对自主创新的财政投入不足,难以满足青海省特色工业自主创新的资金需要。

青海省特色工业资金获取渠道单一,企业普遍使用自有资金进行创新,并限于企业规模和盈利能力,银行贷款难度很大,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制约自主创新能力提高。

3.4 产学研合作缺乏
“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是科技创新的‘三驾马车’。

”长
期以来青海省特色工业关心完成生产任务较多,关心科技进步较少。

大量的科研力量游离于经济主体之外,使产、学、研之间资源的联动不足,知识资源流动方式和渠道不多,研究开发不能同市场和生产紧密结合,存在严重的产学研相脱节的问题,致使科技成果转化率很低,浪费了大量的科技资源,制约青海省特色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

4 结语
通过对青海省科技活动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以及与国家整体科技活动的对比,我们得出青海省工业自主创新的四大制约因素:创新意识、创新人才、创新资金以及产学研合作,在促进青海省经济发展从外延型增长尽快的转向内涵式的增长,青海省应从以上四个方面入手,强化各类人员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人才,加大对于创新的投入力度,优化资金使用结构并加强产学研的合作,从而促进青海省特色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而推动青海省特色实现工业稳步、持久的快速增长。

参考文献:
[1] 约瑟夫·熊彼特著.何畏,易家祥译.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2] 傅家骥.技术创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3] 国务院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经济普查年鉴200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9[m].北
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5] 青海省统计局.2009年青海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6] 易余胤,盛昭瀚.企业自主创新、模仿创新行为与市场结构的演化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5,(1).
[7] freeman c.the economics of industrial
innovation[m].the mit press,1992.
[8] 马洪波,李广泳.实施生态立省战略推动青海科学发展[j].青海社会科学,2009,(6).
[9] 段进东.培育我国科技创新机制探析[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1999,(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