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历史时期气候变迁与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历史时期气候变迁与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历史时期气候变迁与中国古代 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气候变迁与古代文明
• 1、陶器已轮制,末期出现青铜器; • 2、原始文字亦有发展,有了象形
文字; • 3、农业生产工具有了较大的进步;
• 4、人们的居住房屋出现很大变化,城镇开 始出现
• 5、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质的变化——中国 文明的起源和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的诞 生都是在这一阶段。
• 5、明代弘治年间,南北人口稳定下来,呈 现3∶2的格局,这一比例一直持续到近代。
• (二)气候与中国历史早期的政治经济中 心的形成和发展
• 1、三国时期以前
• (1)华北地区,特别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中 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这一区域是中原农 业王朝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春秋战 国时期,黄河中下游流域气候温暖湿润, 是当时中国农业发展的最适宜地。
• (3)北宋之后,由于气候日趋寒冷干旱, 加快了中国封建王朝“政治中心北上,经 济中心南移”的政治、经济格局形成。
• (1)游牧民族越过长城分界线(向南), 与历史上气候的几个寒冷期一致 ;
• (2)气候的暖湿也往往造成了农耕经济区 向游牧经济区的(向北)推进。
• 如西汉以前的河西走廊基本上是游牧民 族的天然牧场,但是随着河西四郡的设置, 这里逐渐被开发为农耕经济区了。
• (二)气候影响着中国古代民族关系
• 1、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南迁的形式、分期与 特征
• 1、农牧业分界线
• 东北大兴安岭东麓——辽河上游——阴山 山脉——鄂尔多斯高原东缘及青藏高原以 西的广大地区,都属于历史上传统的游牧 经济分布地区。
• 而在此界线以南和以东则属于传统的农耕 经济分布地区
• 游牧民族和农耕政权的界线基本平衡在长 城一。
明代九边边墙——明长城
• 2、农牧业分界线的变迁
• 文明产生的标准 • 文字、城市、金属器具、大型礼仪建筑
二、气候影响着中国农耕区与游牧 区的社会历史关系
• (一)气候是影响中国农耕政权和游牧民 族地域分布的重要因素。
• 《辽史·营卫志》载:“长城以南多雨多暑, 其人耕稼以食,桑麻以衣,宫室以居,城 廓以治;大漠之间,多寒多风,畜牧畋鱼 以食,皮毛以衣,转徙随时,车马为家。 此天时地利所以限南北也。”
•
• 至东晋时,江南地区的经济已是“今之 会稽(江浙一带),昔之关中”(《晋书·诸葛 恢传》),并被认为是“衣冠礼乐尽在其 间”,和中原文化的差别基本泯没了。
• (2)隋唐时期,政治中心虽仍在黄河流域, 但已离不开南方经济的支持。为便于粮食 漕运,其京都也相应东移。
• 唐中叶以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特别是 长江下游的发展水平超过了黄河中下游, 其范围也逐渐向南扩展,与较早开发的岭 南连成一片。
内地的中低纬度向西北的中高纬度地区迁 移。
• 2、西汉末年起的气候连续转寒使得边境地 区的农耕民族不得不大规模内迁。
• 3、唐代开始南方人口显著增长,北宋南方 人口明显超过北方,北方绝大部分地区的 人口都在减少,黄河下游南北各地,特别 是太行山以东人口的减少,更为显著。
• 4、元代人口分布的南北差距到了更为扩大, 长江下游三角洲和太湖流域的鄱阳湖滨成 为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
• (1)偏居塞外:先秦、秦汉
• 第一阶段游牧民族和农耕政权二者的界 线基本上维持在长城一带;
秦
西汉
东汉
(2)割占黄河流域;东晋十六国——南北朝
• 第二阶段:内迁游牧民族割占中原,黄 河流域出现了五胡十六国的混乱局面,前 秦疆域南界推进到淮河一线;
东晋十六国
南北朝
• (3)游牧民族政权与农业王朝长期分庭抗 礼;辽金时期
宋、公元15 世纪以后的明清时期相对应。
•
• 2000 年来温暖湿润气候期不断缩短, 寒冷干旱气候期不断延长,干旱化程度日 益严重,一次又一次地引发了塞外游牧民 族深入黄河—长江流域,而其活动地域也 越来越靠近中原农耕政权的核心地区。
三、气候对中国政治经济格局演化 的历史影响
• (一)气候变迁与中国古代人口分布 • 1、战国至秦时,气候普遍温暖,移民多由
• 第三阶段:一个单独的游牧民族政权 已经能够稳居黄河流域并敢于同农业王朝 分庭抗礼;
• (4)入主中原 :元、清
• 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先后建立了元、 清两个大一统的少数民族王朝。
• 2、南迁与气候的关系
•
后三个阶段分别与中国历史上三次寒
冷期——公元1—7 世纪的东汉三国两晋南
北朝、公元11—13 世纪的北宋西夏金和南
•
(2)在夏、商、西周主要活动地域的
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三个经济区,即关中
地区、三河地区(河东、河南、河内,即河
南西、北部、山西南部,也就是战国时的
三晋地区)山东地区(齐、鲁,包括河北南 部)。
• 南方:成都平原地区
• 2、三国时期及以后
• (1)魏晋南北朝时随着干冷气候期的来临, 长江流域的气候更适宜农业的发展,其社 会经济发展速度大大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