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武汉大学校园建筑简析

武汉大学校园建筑简析


图书馆顶部塔楼是八角重檐,单檐双歇山式,上立七环宝鼎, 兼有排气之功用。
工学院座落于武汉大学珞珈山北麓,大楼正面(北面)与理 学院相望。整个建筑群呈对称布局。融欧式建筑风格与中国古典 建筑特色于一体。
理学院建筑群位于狮子山东侧,大楼正面与工学院相望,背对 东湖,依山就势,前排两座中式庑殿顶的附楼护拥着拜占庭风格的 主楼。主楼采用八角面墙体和拜占庭式的钢筋混凝土穹隆屋顶(直 径20米),与南面的工学院方形墙体和玻璃方屋顶相呼应,体现出 天圆地方(北圆南方)的传统建筑理念。同时,设计成圆顶也是为 抵抗东湖边吹来的强风。
武大校园建筑的历史地位
• 武大校园建筑有其独特而珍贵的历史价值、
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 一方面,它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建筑特色, 另一方面,对于西方新技术与新材料的应用 使其比传统建筑更加坚固和新颖。 • 它对中国建筑发展中传统与现代、民族化与 国际化的结合具有一定的启示和示范作用, 在中国建筑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深刻影 响了中国近现代建筑的发展。
建筑群掩映在绿色的海洋之中,忽隐 忽现,与绿化融为一体。 结合地形、地势的特点,充分利用 植物的季相特征、观赏特性,营造 富有不同文化内涵的樱园、梅园、 桂园、枫园等,形成各自独特的环 境气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武汉大学建筑群图
谢谢观赏!
洪山宝塔
绿化布局的合理性
林带与建筑群有机结合, 相互依托构成整体景观
绿化环境与单体建筑有机结合, 突现建筑个性
学生斋舍楼群顺山势而建,植物配植因山势变化而变 化。每当早春三月,樱花争相怒放,洁白如雪,而青 松翠柏点缀其中,此时的学生斋舍建筑犹如浮在朵朵 白云之中的仙山琼阁,如诗如画。 考虑到理学院建筑主体外形——穹隆圆屋顶的特色, 所以仅在两侧种植龙柏、松柏。(圆形—尖形—圆 形的对比手法和调和手法) 工学院建筑群,虽然体量较大,但由于借珞珈山林带 之背景,故仅在建筑两侧种植花柏,既显出庄严古朴 ,同时又不障碍视野,并与理学院形成鲜明清晰的对 比

建筑布局的独特性

造景手法的多样性
绿化布局的合理性
建筑布局的独特性
依山就势,与环境有机结合
• 武大的校园建设运用了“依山就势”这一传统造园手法, 利用一块三面环山(狮子山、火石山和小龟山所围合成带) 、西向开口的低洼地(东西长500m,南山宽240多米) 作为 校区下沉式中心花园和运动场,从而凭借三面的山势布置 主体建筑和建筑群。 • 学生斋舍利用狮子山南向坡,依山就势布置,建筑平面采 用不同的层次,依山组合,巧妙地顺应了地形的变化,借 助于山势造就了气势磅礴的立面效果。 • 工学院建筑群下临中心运动场,显示出宏伟的体量,上以 珞珈山山麓为背景,构成生动的画面。 • 通过中心运动场轴线,理学院建筑群与工学院遥相呼应。
• 3.利用借景(内借、外借),丰富校园景色
• a.外借。借用东湖水面、洪山宝塔等外部景色充实 校园景色,给校园增添活力和生机。同时从东湖湖 面眺望武汉大学,亦可见校园内图书馆、工学院、 理学院、水塔等建筑形成富于变化的立体轮廊和天 际线,与湖光山色融为一体,美不胜收。 • b.内借。利用山势和建筑构成一个巨大下沉的三合 院式布局。漫步在这个半开放下沉式花园内,处处 可感受建筑景观的变化。而周围建筑均俯视中心花 园,景色被引入室内,构成以景观为主而派生的多 种意境。
图 书 馆
图书馆、学生斋舍建筑群立面布置
学 生 斋 舍 入 口
造景手法的多样性
• 1. 设牌坊,造序景——在距离校园主体建筑 群约一千米处设置一座具中国传统特色的跨 街的“牌坊”,作为一个标志,提示“国立 武汉大学”校园在此出现,为壮丽的校园景 观拉开了序幕。 • 2.利用轴线,形成对景——校园中心区内由 两条南北轴线和两条东西轴线,形成了图书 馆、理学院、工学院三组建筑群。这些建筑 群相互构成对位对景,最大限度地丰富了环 境空间层次。
位于武昌街道口的武汉大学牌坊,又称校门,建于1933年, 与珞珈山校园相距约一千米,是进入武汉大学的引导标志。
1993年武汉大学百年校庆,由深圳校友会及其它海内外校 友集资武汉大学现大门处仿照老牌坊建造了一座新牌坊。 正 面
背面
图书馆
武汉大学图书馆是狮子山上最高的建筑,也是武汉大学 的标志建筑,武大的精神象征。背对东湖,南向珞珈山,东 西分别为文学院和法学院。
武汉大学校园建筑简析
武汉大学校园建筑总概 武大校园建筑的历史地位
建筑布局的独特性
造景手法的多样性 绿化布局的合理性 武汉大学建筑群图
武汉大学校园建筑总概
建于20 世纪30 年代的武汉大学校园建筑,堪称 中国近代大学校园的佳作与典范,2001 年被国务院 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武汉大学校园的主要建筑有文、法、理、工、农 五个学院大楼和图书馆、体育馆、学生宿舍、教员宿 舍、学生饭厅及俱乐部、实验室、工厂、校门门牌、 珞珈山水塔等。建筑面积7万余平方米,形成了武汉 大学早期校园建筑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