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细胞化学染色POX

实验:细胞化学染色POX


2. 单核细胞系 阳性,颗粒细小,分布弥散,形状不规则 。原单核细胞为阴性。 3.红细胞系、淋巴细胞系均呈阴性反应 4.尼曼一匹克细胞和戈谢细胞均为阳性
反应。
5.苏丹黑B和过氧化物酶染色临床意义相 似,主要用于急性白血病类型的鉴别。 苏丹黑B染色较过氧化物酶染色更敏感, 但特异性不如过氧化物酶染色(极少数急 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可为阳性)。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
偶氮偶联法
NAP积分法
计数100个成熟中性粒细胞,按其反应强度分级,各
级百分率与其级数乘积的总和,即为积分。
例如: NAP反应结果(%) ( -) (+) (++) (+++) (++++)
20
40
20
15
5
积分=(0×20)+(2×20)+(3×15)+(4×5)=145 参考值:正常人血细胞碱性磷酸酶除成熟中性粒细胞(杆 状核及分叶核)可见阳性外,其他血细胞均为阴性。 中性粒细胞NAP活性积分值一般为10~50分,但有时可高 达162分。
【结果】 细胞质内有蓝黑色颗粒者为阳性。 (-) 无颗粒沉着;
(±)
(+)
颗粒细小 ,分布稀疏;
颗粒较粗,局灶分布;
(++)
颗粒粗大,分布较密,占胞质 1/2~2/3;
(+++) 颗粒粗大,呈团块分布; (++++) 全部胞质均部满颗粒,可覆盖胞核。
骨髓片POX染色
【临床意义】
(1)粒系:
【试剂】 1. 10%甲醛液。 2. 苏丹黑B乙醇溶液
【操作】 1.干燥血片或骨髓片在甲醛蒸气中固定。 2.自来水冲洗。 3.放人染色液中,37 ℃染色30~60min。 4.用70%乙醇脱色1~2min,水洗lmin。. 5.瑞氏染液复染20~30min。
【结果】
(++)
(+++)
有较粗红色颗粒
有粗大红色颗粒
(++++) 颗粒粗大并有红色块状
(3)红细胞系: 幼红细胞和红细胞呈阴性反应 红细胞系列糖原含量程度参考标准 ( -) ( +) 胞质无颗粒 有少数红色颗粒
(++)
有较粗红色颗粒或弥漫红色
(+++) 有粗大红色颗粒或深红色
(++++)有粗大红色块状或紫红色
粒、单核 细胞胞浆
新生态氧 [O]↑
联苯胺蓝(蓝色)
自我脱氢氧化
亚硝基铁氰化钠
蓝色颗粒
(浆内酶部位)
四甲基苯醌二胺 (棕色)
【试剂】 1%TMB 亚硝基铁氰化钠饱和溶液
1%过氧化氢溶液
稀过氧化氢溶液
瑞氏染色液
【操作】 1. 取0.1%TMB乙醇溶液lml,加亚硝基铁氰 化钠饱和溶液10μl,混合溶液呈淡棕黄色。 2. 在新鲜干燥的血片上,加混合溶液0.5ml, 放置lmin后,再加稀过氧化氢溶液0.7ml, 染色6min 。 3. 瑞氏染液复染15~20min 。 4. 油镜镜检。
【结果】 坚牢蓝RR阳性为紫黑色颗粒, 坚牢紫酱GBC阳性为棕红色沉淀。 “一”阴性反应,胞浆中无阳性染色颗粒。 “+”胞浆中含有少量颗粒或呈弥散浅红色(或 弥散紫色)。 “2+”胞浆中含有中等量颗粒或弥散受色。 “3+”胞浆中有丰富的颗粒或弥散深色,胞核 清晰。 “4+”有极丰富的粗大颗粒,充满胞浆,或弥 散深色,胞核不清晰。
ALL-L1
L1
PAS(+)
AML-M5
M5 PAS(+)
AML-M6
AML-M6
PAS(+)
AML-M7
M7
PAS(+)
(3)巨核细胞和Sternberg细胞鉴别
巨核细胞PAS强阳性,Sternberg细胞为阴
性或弱阳性。
(4)戈谢氏细胞强阳性,尼曼-皮克细胞阴
性或弱阳性。
(5)淋巴肉瘤、霍奇金病等,淋巴细胞的糖
(4)巨核细胞:
巨核细胞和血小板染色反应均为阳性
巨核细胞糖原含量程度参考标准
( -) 胞质无颗粒
(+)
少量糖原包涵体
(++) 中等量糖原包涵体,定位于核膜 出或分散胞质中,占胞质1/3 (+++)大量糖原包涵体分散于胞质的1/2
(++++)糖原包涵体充满整个胞质
PAS
巨核细胞
巨核细胞包涵体
(5)单核细胞呈阴性或阳性,颗粒细小, 往往位于胞质边缘; 浆细胞大多呈阴性,少数为红色颗粒阳性; 组织细胞为阴性反应;
血细胞化学染色的基本要求是在原位
显示细胞成分和结构,反应产物应是 有色沉淀物,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血细胞化学染色可显示糖原、脂类、
酶、蛋白质等。
血细胞化学染色流程
(一)固定 固定有物理法与化学法, 物理法为干燥和火焰固定,
化学法最常用的是甲醛、乙醇、 丙酮和醋酸等。
(二)显示
脂类呈黑色或棕黑色颗粒,定位于细胞浆中 (+) 颗粒很小,细小、稀疏,或胞质局部面积的 1/4有致密的颗粒。
(++)颗粒较少,或胞质面积的1/2出现黑色颗粒。
(+++)颗粒较密,或胞质面积的3/4出现黑色颗粒。
(++++) 颗粒极密,颗粒间无间隙。
【临床意义】 1. 粒细胞系 早幼粒及以下阶段随着细胞成熟,阳性颗 粒逐渐增加。 早期原粒细胞一般为阴性,少数细小点状 颗粒代表线粒体被染色 晚期原粒细胞可出现阳性颗粒,其颗粒限 于胞浆的某一区域。
(含铁物质) (亚铁氰化钾) (亚铁氰化铁)
【结果】
(1)细胞外铁的观察 : 细胞外铁呈蓝色的颗粒状、小株状或团块状。 以油镜观察定级标准 ( -) 无铁粒可见。 (+) 少数铁粒或铁小珠。 (++) 较多铁粒和铁小珠。 (+++) 很多铁粒、铁小珠和少数小块。 (++++)极多铁粒、铁小珠并有很多小块,密 集成堆。 正常范围:+~++,“+”占2/3,“++”占1/3 。
POX主要分布在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内,随 着粒细胞成熟的程度而逐渐增强,中性分 叶核粒细胞为强阳性。 嗜酸性粒细胞阳性程度最强,其阳性颗粒 比中性粒细胞粗大,有折光。 碱性粒细胞为阴性。
(2)单核细胞: 原始单核细胞为阴性反应, 幼稚单核细胞和成熟单核细胞呈弱阳性
反应,颗粒细小,弥散分布。
一、过氧化物酶染色(POX)
(一)四甲基联苯胺法(TMB) 【原理】 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胞浆内的 髓过氧化物酶(POX orMPO)分解过氧 化氢,释放新生态氧,使无色联苯胺氧 化成蓝色联苯胺,后者进一步变成棕色 化合物沉着于细胞质内。
【原理】
四甲基联苯胺TMB (无色)
过氧化氢
(基质中)
POX
巨噬细胞可呈阳性,为红色颗粒反应。
【临床意义】
(1)M6与巨幼贫的鉴别 M6的幼红细胞PAS可呈强阳性,积分明 显增高,巨贫、再障、溶贫时PAS反应为阴 性。 (2)急性白血病的类型鉴别 ALL,PAS呈大块状阳性,也可是阴性, AML为阴性,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时原单 核细胞及幼单核细胞PAS阳性,积分增高, 阳性颗粒小而多,呈弥散分布。
瘤、癌转移、MM、真红、骨髓纤维化等。
减低:PNH、CML、恶性组织细胞病、
MDS。
(3)疾病鉴别诊断
慢粒与类白的鉴别:CML减低,类白增高。
急性白血病的鉴别:AML减低,ALL增高。
PNH与AA鉴别:PNH减低,AA增高。
病原微生物的鉴别:病毒感染减低,细菌感 染增高。
NAP (++++)
CML-NAP(-)
五、骨髓铁染色
【原理】正常人骨髓中的贮存铁主要存在于骨髓
小粒和幼红细胞中,骨髓中的铁在酸性环境下与亚 铁氰化钾作用,形成普鲁士蓝反应,形成蓝色的亚 铁氰化铁沉淀,定位于含铁的部位,从而反映骨髓 中铁的储存量。化学反应过程为:
4 Fe3+ + 3 K4[Fe(CN)6]→ Fe4〔Fe(CN)6〕3+12 K+
(三)细胞化学定量
粗略估量,以染色反应的强弱,受色的深浅 ,人为地区别为阴性和各种程度的阳性。 百分法,只能反映细胞阳性率,不能反映受 色强弱。 积分法,是常用的半定量法,将等级估量与 百分率相结合它既反映了细胞阳性率的高低 ,又反映了细胞受色的强弱。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细胞化学染色 方法 这些方法学在白血病的鉴别诊断上 具有重要意义。
无效。
4. 染色液适宜pH值应为5.5,若pH值 <5.0会出现假阳性结果。 5. 试剂应置于低温暗处,防止光线照射失效。
6. 染色时加稀过氧化氢溶液之后必须与染色液充分混匀,否则
同一片子上细胞染色情况不一致。
AML-M1
M1 - POX(+)
×
二、苏丹黑B染色
【原理】
苏丹黑B (sudan black B , SB )是一种能 溶解于脂肪中的色素染料,可使细胞内的 中性脂肪、磷脂和类固醇着色,即使细胞 内微细结构的脂类物质也能显示出来。

【结果】 (1)粒细胞系: 原粒细胞多呈阴性反应,也可弱阳性。 自早幼粒细胞以后随着细胞的成熟程度, 阳性反应逐渐增强。 嗜酸粒细胞颗粒本身不着色,但颗粒间的 胞质呈弥漫性阳性反应; 嗜碱粒细胞为阳性反应,颗粒紫红色,大 小不一。
相关主题